学生暑期生活呈两级分化
内容更新时间:2011-08-08 10:28:04来源:闽侯乡音报
8月3日早7点半,小馨起床洗漱后,草草吃了早餐,就提着书包,坐上父亲的摩托车,开始了一天的暑期英语培训生活。小馨就要上初二了。他告诉记者,这个暑假,他星期一、三、五上午上英语培训班,星期二、四、六晚上学书法,其它时间就在家完成暑期作业,也看看书、玩玩电脑,偶尔也和同伴一起到游泳馆游泳。这就是小馨暑期的全部生活。“很多同学都参加培训,不同的培训班安排的时间不同。要想约几个同学一起玩,时间都不刚好。”小馨苦笑着说,暑假里,除了培训,他跟同学一起玩的机会更少了。
暑期报班培训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日前,记者在对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进行采访时发现,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呈两极分化之势,一部分“蜗居”在家,一部分则奔波于多个培训班,像小馨这样只参加两个培训班的,并不多见。
培训活动异常热闹
暑期里,由社会组织的各类培训班、补习班活动相当活跃。就县城甘蔗而言,除了英语、游泳、器乐等培训外,还有一些托管机构办的文化补习班。县城某托管机构负责人蔡女士告诉记者,在暑假,原先托管的学生都由家长领回,但应多数家长的要求,她组织办起了文化补习班。收入了初中、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近百人。聘请了当地教师数人,对参加补习的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同时安排相关学科知识的拾遗补漏工作。“放假了,孩子在家闲着,我们没时间辅导他的功课,放任去玩,又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就将孩子送到这里集中学习。”一位接送孩子补习的家长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家长是因为没时间或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又担心孩子玩“野”了,或在外游玩不安全,将孩子交给补习班集中管理。
在培训班里,多数学生是延续上课期间的培训,只是将培训时间由周末调整到工作日,活动安排更加密集。有的孩子一天要奔走好几个培训班。对此,参加培训的孩子只是无奈地说:“这是老师这样安排的。”
报班培训呈两极分化
小学四年级学生陆怡,今年暑假参加了英语、古筝、书法和跆拳道等多个培训班,有时一天要参加两个以上项目的学习。“古筝、书法和跆拳道是以前就有的,英语是今年暑假新添的项目。虽然孩子和家长都很累,但为了让孩子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现在只好苦点、累点,夯实她各方面的基础。”陆怡的母亲刘女士说。“我的孩子就要上初中了。他的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所以,我今年帮孩子报了英语辅导班,希望在学习英语方面有所加强。”家住三福社区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此前,他的孩子已经报了两个培训班,增加英语辅导班,虽然孩子不是很乐意,但别人都在学,他的孩子如果不学,就有落后的危险。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出发点。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还是有许多家长对孩子参加培训班抱持较为冷静的态度。在报班时,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时间安排和实际需要。在县直机关上班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即将上五年级了,今年暑假她没有为孩子报新的培训班,只是延续了先前的弹钢琴训练,留下更多时间给孩子练琴、看书和玩耍,并鼓励孩子到游泳馆练习游泳。
报班培训
考察培训机构的资质
对学生参加课外培训问题,特级教师、青口中心小学校长陈炳建说,家长为孩子选择培训班,首先要考察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培训教师的素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学习能力,让孩子保持原有的兴趣,快乐学习。如果一味求全,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反而会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建议家长考虑选择健身等在学校教育比较薄弱的项目进行培训,同时,小学升初中的孩子可进行适当的英语培训,让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英语更好地衔接起来。(记者 张存金 陈晓梅)
暑期报班培训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日前,记者在对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进行采访时发现,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呈两极分化之势,一部分“蜗居”在家,一部分则奔波于多个培训班,像小馨这样只参加两个培训班的,并不多见。
培训活动异常热闹
暑期里,由社会组织的各类培训班、补习班活动相当活跃。就县城甘蔗而言,除了英语、游泳、器乐等培训外,还有一些托管机构办的文化补习班。县城某托管机构负责人蔡女士告诉记者,在暑假,原先托管的学生都由家长领回,但应多数家长的要求,她组织办起了文化补习班。收入了初中、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近百人。聘请了当地教师数人,对参加补习的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同时安排相关学科知识的拾遗补漏工作。“放假了,孩子在家闲着,我们没时间辅导他的功课,放任去玩,又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就将孩子送到这里集中学习。”一位接送孩子补习的家长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家长是因为没时间或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又担心孩子玩“野”了,或在外游玩不安全,将孩子交给补习班集中管理。
在培训班里,多数学生是延续上课期间的培训,只是将培训时间由周末调整到工作日,活动安排更加密集。有的孩子一天要奔走好几个培训班。对此,参加培训的孩子只是无奈地说:“这是老师这样安排的。”
报班培训呈两极分化
小学四年级学生陆怡,今年暑假参加了英语、古筝、书法和跆拳道等多个培训班,有时一天要参加两个以上项目的学习。“古筝、书法和跆拳道是以前就有的,英语是今年暑假新添的项目。虽然孩子和家长都很累,但为了让孩子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现在只好苦点、累点,夯实她各方面的基础。”陆怡的母亲刘女士说。“我的孩子就要上初中了。他的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所以,我今年帮孩子报了英语辅导班,希望在学习英语方面有所加强。”家住三福社区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此前,他的孩子已经报了两个培训班,增加英语辅导班,虽然孩子不是很乐意,但别人都在学,他的孩子如果不学,就有落后的危险。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出发点。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还是有许多家长对孩子参加培训班抱持较为冷静的态度。在报班时,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时间安排和实际需要。在县直机关上班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即将上五年级了,今年暑假她没有为孩子报新的培训班,只是延续了先前的弹钢琴训练,留下更多时间给孩子练琴、看书和玩耍,并鼓励孩子到游泳馆练习游泳。
报班培训
考察培训机构的资质
对学生参加课外培训问题,特级教师、青口中心小学校长陈炳建说,家长为孩子选择培训班,首先要考察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培训教师的素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学习能力,让孩子保持原有的兴趣,快乐学习。如果一味求全,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反而会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建议家长考虑选择健身等在学校教育比较薄弱的项目进行培训,同时,小学升初中的孩子可进行适当的英语培训,让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英语更好地衔接起来。(记者 张存金 陈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