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年代”的快乐“六一”

内容更新时间:2010-06-04 16:02:49来源:闽侯乡音报

      在大多数人心里,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不同时代的人,经历过不同的儿童节。但说起“六一”节,几乎每个人脸上都会泛起幸福的笑意,那份童真、那份快乐却没有差别。今年“六一”儿童节,记者分别采访了不同年代的人,了解不同年代的“六一”儿童节,感受不同年代童年的欢乐——
      70年代:物资依然相对匮乏,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仍停留在自发的游戏阶段。但到“六一”节,学校会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组织孩子们开联欢会和游园活动,因此,“六一”节到来,孩子们特别是擅长表演的孩子就特别兴奋。
      “‘六一’节当天,老师总会要求小朋友们穿上蓝裤子、白衬衫,参加集体活动。”在荆溪中学当教师的程心凤回忆说:“上午一般是班级的‘六一’联欢会,大家围坐一圈,击鼓传花,鼓声停止时,红花传到谁的手上,就由谁表演节目。事先准备充分的同学于是就很是风光了一把,但缺乏表演才能的同学就讲故事或诗朗诵。不管表演得怎样,大家总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各个班级都会传出快乐的笑声。”联欢会后,各班就组织开展游园活动,或猜谜语、或套圈,若猜中或套中,就可以获得奖品。这时,小朋友可以到别的班级游园,同样也能得到糖果、橡皮等奖品。“铅笔、三角板那是奢侈品了,只有校‘三好生’才能得到呢!”程心凤说。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四年级时的‘六一’节了,老师组织我们到校外山上打野战。”来自大湖的周先生说,同学们一人揣一张写有军棋棋子名称的纸,谁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大家散开隐蔽起来,秘密寻找其他同学并叫出对方的名字,如果对方是同一方的,就没事;若是敌方的,就要比军阶的大小,如果比对方小,就“牺牲”了,就要退出活动。“尽管天气热,玩得也很累,但大家都很开心。”回忆童年的“六一”节,周先生依然荡漾着幸福的笑意。
      80年代:“六一”节活动仍然是联欢会、游园,但此时的小朋友也会收到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等节日礼物,参观动物园,或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
      “我们当时过‘六一’,父母也会买礼物。但多数是学习用品或极其简单的玩具,要是能得到电子游戏机或变形金刚,孩子们会激动得睡不着觉了。”在做木材生意、今年36岁的陈涛告诉记者,他五年级时的“六一”节,父亲给他买了一部电子游戏机,让他高兴得不得了,晚上睡觉都要抱着游戏机,轻易不让其他人碰,只有小朋友有与其相当的玩具,他才允许与对方交流着玩。“当时如果学习、表现好,老师还会组织我们上福州的动物园参观。于是,我们平日里都很努力学习,就盼望着能评上‘三好生’,也去看看那些自己没见过的动物。”陈涛说。
      与陈涛相比,来自山区的陈木兰则没那么幸运。她说,“六一”节,她只能换上母亲为她洗净的衣服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但她很善于唱歌,于是,每年的儿童节,她总要很好地表现一番,因此,她得到的奖品也特别多。“在当时,最盼望着能看到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陈木兰说,那个时代,山区看电影是一件稀罕事。尽管这样,她仍然觉得“六一”节过得很快乐。
      90年代和00年代:这两个年代是物质生活相对充足的幸福年代,六一节自然就过的富足而精彩。许多孩子在家长陪伴下,购买了自己喜欢的零食、水果、玩具、服装等。有的还得到旅游、看电影的机会。在学校里,老师们更是为同学们精心安排了文艺演出、游戏活动等。在装饰得喜气洋洋的教室里,小朋友们可以暂时抛开繁重的课业,尽情玩耍。
      实验小学一年级3班的林奕锦就是出生在新世纪的小朋友。“六一是我最快乐的一天。”伴着悦耳的笑声,她肯定道。这天,身为学校的礼仪小朋友,她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参加了学校表彰大会,并观看了精彩的才艺表演。大会结束后,她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在班级里玩起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游戏:丢手绢、切西瓜……当然,少不了好吃的零食。三年级的刘贺昀小朋友则收获多多,六一前夕,不仅有妈妈陪着到永辉超市里买了大量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还得到了爸爸送的心仪已久的玩具,意外的是,极疼爱自己的爷爷还乐呵呵地给他100元的六一“奖金”。他说,爷爷给的奖金他要存起来,以后买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记者  张存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