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为传播世博的理念而努力”
内容更新时间:2010-04-23 15:29:28来源:闽侯乡音报
张志滨,1988年出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副社长、第二届福建高校传媒联盟主席。秉持“凭良心做事,靠激情前进,用态度完成”的信念,张志滨从全国415所高校的1540名优秀校园记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010年世博会100名注册大学生记者之一。
成为有思想的记者
“我要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记者。”4月20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初见张志滨,他就告诉记者这样一句话。
2009年5月,张志滨参与了在厦门举行的“福建高校传媒联盟记者团进企业活动”。正是此次厦门之行,让他结识了各高校的优秀学生记者,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中国青年报》驻福建记者站站长陈强。
其实,张志滨的新闻路并不长,“去年暑假,算是一个飞跃期”张志滨说。
去年暑假期间整整两个月,张志滨不停地采访、写稿、改稿,睁眼、闭眼,眼前浮现的都是新闻稿子“这不是新闻,是记叙文……”采访的第一篇稿子出来后,陈强给了这样的评语,这让张志滨十分受挫。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继续执着着他的记者路,不停地采访、写稿、改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多次“打回”后,2009年暑假“我创业,我快乐——寻找海西未来创业之星”活动,为张志滨开启了“记者之路”的大门,他的关于此次活动的系列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张志滨“成为有思想的记者”的目标也在慢慢的实现着。
“作为一名刚加入新闻队伍的成员,我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弥补新闻写作经验的不足,在不断地反复改稿中学习成长,逐步体会到记者的乐趣。”张志滨告诉记者。
“魔鬼般”的世博会训练营
“年轻的我们,拥有着同一个梦想,远方的朋友们,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曾经相聚上海,共同了解世博走进世博,此时此刻,我们共同为传播世博的理念而努力,让我们相约明年的世博会,相约上海2010年。”这是张志滨在2009年10月19日至22日参加“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大学生注册记者候选人训练营”后写在博客上的感想。
谈及参与世博会训练营的所见所闻,张志滨兴奋地说道:“4个小时睡在床上,3个小时睡在车上,经常性的熬夜、饿肚子,每天面对的均是培训、参观、写稿,非常疲倦。但当夜晚两三点时,QQ群仍然十分活跃,讨论和分享着自己当天的感想。第二天一早阅读将近两百人通宵赶稿的成果,让我从中理解到大家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新闻视角,学习到很多。短短4天的培训,让我体验到一名真正的职业记者的感觉——即使通宵熬夜,第二天仍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新闻采访中。”
虽然已经迈入了世博会的训练营,但最终的入选率只有66.7%!张志滨告诉记者,他学习新闻时间不长,新闻实战经验薄弱。所以从暑假开始,他逼着自己几个月不停地采访、写稿、改稿,每天坚持3小时学习新闻,增加新闻经验。正是本着迎难而上的韧劲和充分的准备,张志滨在训练营中最终获得了评委们的赞赏,脱颖而出,入选为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
高校传媒联盟主席为大家提供平台
福建高校传媒联盟是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福建的分支机构,2008年12月正式成立。福建师范大学作为联盟的主要发起者之一,肩负着建设和发展联盟的重要责任。在2009年11月的换届选举中,张志滨荣任第二届福建高校传媒联盟主席。 张志滨希望,能够构建校内媒体的交流平台,实现新闻资源共享,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记者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突破单一媒体的瓶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记者。
作为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中国共青团网》、《海峡教育报》等媒体发表过报道的学生记者,张志滨总结出一些学习的经验,他说:“一方面是把握不同媒体对于稿件风格、结构、语言和新闻角度的不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反复的‘枪毙’、修改中不断学习提高;另一方面是经常与富有经验的前辈交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新闻敏锐度,学习选取新闻亮点,让自己事半功倍。”
从公文写作到新闻写作跳跃性地角色转换,张志滨作为记者的成长时间也许是仓促的,但他的成长过程却是饱满的。 他表示,在成为学生记者的过程中,所获益最多的便是——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成为一名记者,一名有思想的记者,而非只视记者为谋生的渠道,也不是充当别人的扩音器。”(记者 陈晓梅 通讯员 尤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