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训模式 提升教师素质
内容更新时间:2009-12-25 10:46:52来源:闽侯乡音报
12月18日,闽侯二中举行县级高中教学开放日活动,来自全县高中教学一线的近140名教师,齐聚一堂,开展物理、化学教学研讨及培训。在一天的活动中,与会教师分别进行了听、评示范课和互动交流,并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现场解答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这是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农村学校研训一体有效性研究’的市级课题的一部分。在教研和培训中,我们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赵强说,“在一年来的教师培训改革中,我们实现了五个转变,即从集中办班向送培下乡转变,从理论讲授向教学实践转变,从研训分离向研训结合转变,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从培训者定课题向受训者选课题转变。新的研训模式,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受广大教师的认同。”与会教师也纷纷表示,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据介绍,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互动;重供给,轻需求;重结果,轻过程等“五轻五重”现象。为了突破教师培训的瓶颈,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申报了“农村学校研训一体有效性研究”的市级课题,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创新。一年来的改革实践,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区县同行的肯定和赞誉。
“这是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农村学校研训一体有效性研究’的市级课题的一部分。在教研和培训中,我们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赵强说,“在一年来的教师培训改革中,我们实现了五个转变,即从集中办班向送培下乡转变,从理论讲授向教学实践转变,从研训分离向研训结合转变,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从培训者定课题向受训者选课题转变。新的研训模式,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受广大教师的认同。”与会教师也纷纷表示,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据介绍,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互动;重供给,轻需求;重结果,轻过程等“五轻五重”现象。为了突破教师培训的瓶颈,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申报了“农村学校研训一体有效性研究”的市级课题,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创新。一年来的改革实践,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区县同行的肯定和赞誉。
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培训的困惑
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去年底,县教师进修学校派出教研员,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召开座谈会,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调查教师培训需求和专业成长情况,并对21所学校230多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进行全方位分析诊断。
调查显示,教师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为了继续教育年度验证才参加培训,教师对培训的意识与行为有较大反差;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脱离教学实际,形式单调,培训者与受训者的“供”与“需”存在很大差距;教师课务负担重,工学矛盾突出,终身学习理念和自我发展观念差;培训评价不力,措施不到位,没有把培训内容、绩效纳入日常验证检查和评估范畴,出现训用分离现象;培训师资不足,不能满足教师培训需要,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滞后,制约了教师培训的有效开展。
“在强调教师专业成长的今天,教师培训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如何克服传统教师培训中'五轻五重'的弊端,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教师培训改革的新课题。”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陈涵川说,“只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实行研训一体,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调动教师参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去年底,县教师进修学校派出教研员,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召开座谈会,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调查教师培训需求和专业成长情况,并对21所学校230多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进行全方位分析诊断。
调查显示,教师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为了继续教育年度验证才参加培训,教师对培训的意识与行为有较大反差;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脱离教学实际,形式单调,培训者与受训者的“供”与“需”存在很大差距;教师课务负担重,工学矛盾突出,终身学习理念和自我发展观念差;培训评价不力,措施不到位,没有把培训内容、绩效纳入日常验证检查和评估范畴,出现训用分离现象;培训师资不足,不能满足教师培训需要,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滞后,制约了教师培训的有效开展。
“在强调教师专业成长的今天,教师培训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如何克服传统教师培训中'五轻五重'的弊端,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教师培训改革的新课题。”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陈涵川说,“只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实行研训一体,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调动教师参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讲求研训一体,创教师培训新特色
通过广泛调研,根据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县教师进修学校从众多的培训模式中,选择了研训一体、名师讲坛、课题拉动、任务驱动、导师带培、异地培训等七种有代表性、实效性的模式进行探讨和尝试,采取自主、自选、计划三种方式,对全县教师进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等四个层面实施培训。
“在培训中,我们采取与福州市名师工作室送培下乡、名师支教相结合,与县学科工作室送课下乡相结合,与全县性教研活动相结合,与校本研训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做法。不仅实现了研训一体,增强了培训的实践性、时代性,也使教师从‘要我培训’转为‘我要培训’,从‘听中学’发展到‘做中学’,教师培训实现了‘你听我说’向‘平等对话’的转变,大大调动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陈涵川说,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县教师培训形成“一二三四五六”的有特色、开放式的培训模式。即在培训中,实现一个目标(提升学校管理干部的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两个工程(名师工程和名学科工程)、实行三种方式、实行四个结合、实现五个转变、实践六种模式。
通过广泛调研,根据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县教师进修学校从众多的培训模式中,选择了研训一体、名师讲坛、课题拉动、任务驱动、导师带培、异地培训等七种有代表性、实效性的模式进行探讨和尝试,采取自主、自选、计划三种方式,对全县教师进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等四个层面实施培训。
“在培训中,我们采取与福州市名师工作室送培下乡、名师支教相结合,与县学科工作室送课下乡相结合,与全县性教研活动相结合,与校本研训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做法。不仅实现了研训一体,增强了培训的实践性、时代性,也使教师从‘要我培训’转为‘我要培训’,从‘听中学’发展到‘做中学’,教师培训实现了‘你听我说’向‘平等对话’的转变,大大调动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陈涵川说,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县教师培训形成“一二三四五六”的有特色、开放式的培训模式。即在培训中,实现一个目标(提升学校管理干部的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两个工程(名师工程和名学科工程)、实行三种方式、实行四个结合、实现五个转变、实践六种模式。
组建培训队伍,提升教师档次
“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培训队伍,是提高教师培训水平的根本保证。”陈涵川说,为了落实教师培训任务,实现教师培训目标,县教师进修校依托县教育局认定的14名学科带头人和5名高中市级兼职教研员,组织75人组成了11个学科工作室,并通过层层推荐、筛选,竞聘了35名兼职教研员,负责承担全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任务。同时构建“学科工作室”网页,为全县教师交流经验、传播研训成果提供平台,聘请省市专家、学者、市名师工作室等组成专、兼、聘三结合的讲师团,形成教师培训队伍的有效合力,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今年以来,县进修学校分片区组织了90场次教师研训活动,其中高中6场、初中18场(计划23场)、小学60场、幼儿(含私立)6场,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培训后,参训教师普遍认为,每参加一次活动,都给他们新的启迪,解除了在教学中的困惑,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新的飞跃。”赵强告诉记者,在教师培训中,县进修校除了进行新教师见习培训,校长、班主任和教师岗位培训外,还开辟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骨干教师、学校安全专干和总务主任等培训课程,并选拔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异地培训。
“培训模式的多样化,是当今教师培训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创新综合,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陈涵川说。(记者 张存金)
“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培训队伍,是提高教师培训水平的根本保证。”陈涵川说,为了落实教师培训任务,实现教师培训目标,县教师进修校依托县教育局认定的14名学科带头人和5名高中市级兼职教研员,组织75人组成了11个学科工作室,并通过层层推荐、筛选,竞聘了35名兼职教研员,负责承担全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任务。同时构建“学科工作室”网页,为全县教师交流经验、传播研训成果提供平台,聘请省市专家、学者、市名师工作室等组成专、兼、聘三结合的讲师团,形成教师培训队伍的有效合力,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今年以来,县进修学校分片区组织了90场次教师研训活动,其中高中6场、初中18场(计划23场)、小学60场、幼儿(含私立)6场,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培训后,参训教师普遍认为,每参加一次活动,都给他们新的启迪,解除了在教学中的困惑,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新的飞跃。”赵强告诉记者,在教师培训中,县进修校除了进行新教师见习培训,校长、班主任和教师岗位培训外,还开辟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骨干教师、学校安全专干和总务主任等培训课程,并选拔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异地培训。
“培训模式的多样化,是当今教师培训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创新综合,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陈涵川说。(记者 张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