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外来工子弟学校在关爱中成长

内容更新时间:2008-08-29 16:16:33来源:闽侯乡音报

外来工带子女到英才学校报到。
 

      
      “我们都是来此打工的,孩子不具备进当地公办学校的条件,就送到英才学校来了。再说,这里有校车接送,免除了我们安全方面的担心,而且学费也不高,还可以接受。”日前,带着孩子到甘蔗英才学校报到的贵州籍民工林成告诉记者,“孩子今年要读三年级了,前两年,孩子跟随祖父母在家乡读书,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便于自己管理,今年才把孩子接到身边。”
      “我校在校学生共有750多名,其中60%都是外省市来此打工人员的孩子,还有一部分是本县山区农民的孩子,”英才学校董事长兼校长徐勇告诉记者。
      据了解,甘蔗英才学校是我县第一所全日制外来工子弟学校,创办于2005年。学校设小学部和初中部,现有12个教学班750多名学生。
多方考查
在我县首创外来工子弟学校
      “在办学前,我们曾到台江、长乐等地考查过,觉得闽侯有良好的办学场地和足够的生源,教育部门也相当支持,于是,才决定在这里设立外来工子弟学校。”徐勇告诉记者,他与几个合作者均来自安徽省,本身也是教师,由于当地劳动力大量输出,造成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教师富余较多。许多教师纷纷停薪留职,“下海”到外地办学或经商。
      “沿海省份有很多来自内地的务工人员,这些人员的子女教育也成为迫切的需要,我们正是看到这种需要,才来办学的。”徐勇说,他们于2002年就在浙江宁波举办了一所与英才学校同性质的民办学校,现在在校生已达到1000多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错。我县与宁波很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很多。目前,英才学校的在校的外地学生,多数是来自安徽、江西、四川和东北等地的外来工子女。
      英才学校利用原城关中学的校舍和场地办学。“办学之初,就得到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解决了校舍和场地。”英才学校副校长丁俊告诉记者,多数外来务工人员都很支持举办这样的私立学校,第一年只招收小学生,1-6年级共300多人前来就读。
      据介绍,在办学中,英才学校针对外来工子女的流动性大、底子薄,纪律松散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对路途较远的学生,学校配备了专车负责早晚接送,中午留校集体午餐,并进行午间辅导。同时,坚持对全体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强有力的管理和训练,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步提高,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到2007年,学校在校生数就达到750多人。在今年7月进行的全县民办外来工子弟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中,英才学校以95分的高分,被评为“优秀学校”。
      “我们来此打工,平时都很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学校统一接送,并对孩子进行课外辅导,免除了我们对孩子安全的担忧,也保证了孩子课业的完成,我们感到很放心。”安徽籍民工陈先生的孩子已在英才学校学习两年了,他对学校的管理颇为满意。
加强扶持和监管
保障外来工子女的合法权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县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英才学校的创办,缓解了县城中小学校的压力,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我们对英才学校教学场地和设施的租赁也给予了优惠。”县教育局成教办主任黄修敏告诉记者,在大力扶持的同时,县教育部门对像英才学校这样的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也进行了规范和引导,加强了在办学场所、师资培训、教学管理、教学设备上的扶持和在卫生、安全方面的监管,促使其科学管理,有效运行。
      县教育局专门出台了《闽侯县民办外来工子弟小学办学评估实施办法》及评估细则,对包括英才学校在内的四所民办外来工子弟小学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并对评为合格、良好、优秀的学校给予分别奖励。“通过评估,督促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改善教学设施,提升教学水平。”黄修敏说,“同时,自今年秋季开学,我县将出资为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办理每生3元的校方责任险,确保我县外来工子女都能顺利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保障外来工子女的合法权益。”(记  者   张存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