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巡礼

内容更新时间:2007-04-01 19:23:42来源:闽侯乡音报

校园文化显成效  师生共谱和谐曲

本报记者   陈  燕   黄  凌

      实验小学校是我县一所历尽沧桑的老牌名校。借着改革的春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创办了昙石分校,现共有学生2500多人,教师120人,是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州市绿色学校,我县教育研究的基地。
文化管理成效明显
环境建设开启新篇
      文化管理促发展。校长陈炳建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他始终致力于“营造一个文化校园”。几年以来,在学校实施的“文化管理”下,极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小组织中青年教师到全国各地参观、培训;把省市名师请进校园教授教学经验;实施优秀老教师辅导中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在校内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和兄弟学校进行教学交流;编写学校原创刊物《课改行动与思想》和校本教材《绿色家园》《情系闽侯》;开展“奉献在实小”、“我与实小共成长”、“劳动光荣,青春无悔”系列活动……所有的这一切,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如今,学校承担多项上级规划课题,其中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英语四位一体教学实验研究》。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起来,他们频频获奖,发表文章,登台授课,尽显才华。学校有2位教师成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3位市级骨干教师,4位县级骨干教师,15位教师评为各级优秀实验教师。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校园文化的重建。
      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为了让师生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一个融洽的环境中受到无形的熏陶,学校多年来努力追求达到这样一个境界: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个举措都有回音。近一个学年来,学校一直在整修校园,从厕所改造到花圃翻新,从健身房的建造到乒乓球台的重修,从不间断。让师生都能感受到清新的“花园文化”、“厕所文化”、“运动文化”包围的气息。更值得一提的是半年前学校巨资添置的“班班多媒体”,让实小成为全县小学界唯一真正实现教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学校。加上原有的多媒体教室、可移动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以及还在建设中的第二间大电脑室,还有图书馆、阅览室,给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如今在实小的校园,和谐共存的文化无处不在。每个班级都有班级文学社,班级文学刊物《童心》、《顶呱呱》、《荷晴》等,与校刊《春蕾》百花齐放、共绘满园春色。每间教室都有黑板报,都有个性化的布置,与学校黑板报、宣传栏遥相呼应,共同撑起校园文化的星空。广播站的宣传报道的声音“声声入耳”,校园网站的图文更是“琳琅满目”。每周都在进行的征文投稿、奥数比武、义卖活动、童谣大赛等文化主题活动无不让人感受到校园扑鼻而来的文化气息。而上学期刚刚举行的校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更是一道校园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对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并因此获得福州市教育局的嘉奖。
努力提升专业素质
反促学校文化重建
      “武夷山下,那个秀丽的地方,我接受着一场场新鲜理论的洗礼,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卢家楣、刘良华、郑金洲…… 如此近距离地在眼前传经送道,教授们各具风采的授课以及自由争鸣的学术气氛,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我贪婪地在理论的氧吧里深吸着。”
      “回校的教研活动中,我不忘把先进的理念传送,一场场小型讲座使我校课改路上的同行者受益匪浅。”
      “我以《课改行动与思想》为平台,引导我校教师迈出了涂鸦的第一步,促使他们成为课改大海边坚定而又执着的拾贝者。”
      这是摘自实小林清老师的文章《拨动梦的琴弦》中的一些片段。林清老师是小学高级教师,福建省第三批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曾代表福建省在全国自然首届教学研讨会上作观摩课,获最高评价。还主持了“教学110网站”的“与名师零距离”活动。
      所谓名校出名师,象她这样的优秀教师,还有很多。王发源、林玉暖等老师的众多高质量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余庆燕参加省、市优质课比武荣获一等奖,她们还双双在首届“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中力拔头筹;杨秋香、黄秀兰等在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摘金夺银,林金明、谢沁绯、陈霄、黄秋云等赴南通、小箬、鸿尾、竹岐与兄弟学校“手拉手”上校际教学交流课,均大获成功。在大批的优秀教师的带动下,全校教师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多才多艺方显身手
品学兼优人才辈出
      在优良的学校文化氛围之中,闽侯实小培育了一批批小小艺术家。
      李萍,实小五年级学生,12岁的她不久前获得了“魅力之星”———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拥有古筝五级证书的她每天练琴一、两个小时。在问及为何要学习古筝时,一脸稚气的她告诉记者,当时班上很多同学都在学,而且她觉得琴声非常动人,于是就跟妈妈说想学古筝。练琴很辛苦,她曾经也想放弃过,父母、老师的鼓励是她继续学习的动力。艺术的氛围造就了这位小小的古筝能手,而李萍只是实小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学生中的一个。
      去年,市“迎春杯”数学竞赛中独占全县鳌头,“华杯赛”重拳出击再获成功,让实小学生奥赛成绩在福州市五区八县实验小学中首屈一指。各大小报刊杂志纷纷刊登佳作,学生自编校刊、班刊近四十种,在全国第七、八届“海峡 ·冰心杯”作文比赛斩获一、二、三等奖数十名,同样显示了实小学生浑厚的文学底蕴。还是这些孩子们,在2005年11月获福州市合唱节(闽侯专场)唯一一等奖,在2006年5月中日韩器乐大赛上分获金、银、铜奖,6月他们更把“向日葵”杯辩论大赛搬上省会荧屏一展绝佳口才与优良素质,7月毕业班学生又获全县毕业考优异成绩,校园“星光灿烂”宣传栏和“红领巾”广播站还不时传送着学生书画作品获奖等好消息……
      在今年开展的“感恩”系列活动中,学校里还涌动出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实验小学以老师的成长,促进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沐浴在浓厚的校园气氛中,实验小学的学子得到了越来越全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