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之上 却在人间

内容更新时间:2011-10-25 16:55:32来源:闽侯乡音报

      出发前,在康定县农贸市场采购未来一周的生活物资。
 
      第一日,在两岔河营地的第一顿野餐——西红柿蛋汤下面条。尽管锅、盘边上就是牛粪,却丝毫影响不到我们的食欲。
 
      第二日,风雪中的上日乌且营地。海拔4200米的高寒之地,因为有了我们这群徒步行者,渐渐热闹起来,当晚有数百名驴友在此扎营。
 
      第三日,日乌且沟的积雪足有十五公分,迎着风雪中爬山相当吃力,小部分驴友扛不住高反、寒冷,不得不选择骑马前进……
 
      第四日,从莫溪沟尾营地至贡嘎寺,全程近20公里,其间要穿越一大片原始森林。满眼的葱绿与白雪皑皑的山顶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五日,贡嘎穿越的最后一站,子梅垭口至上木居,全程13公里,海拔下降800米。
 
      攀上日乌且垭口,回望小贡嘎,看到登山爱好者们执着地向上攀登。
 
      顶着风雪穿越日乌且沟,迎来了此行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坚信“走到最后才精彩”,徒步第五天,来自福建的五位山友(左一为作者)在子梅垭口胜利会师,留影。
 
登上山顶,真正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仔细想想,确实有点道理。
      不论何种目的,不论何种经历,旅行总是让人充满期待。或许是为了解脱,或许是为了追寻,或许只是为了尝试,国庆长假,我毅然踏上了贡嘎山徒步穿越的征程。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徒步旅行,更能体会大自然的质朴和美妙,也更贴近当地居民的现实生活。
      贡嘎山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其周边近万平方公里的高山区每年都会吸引数千人前来徒步,这里的雪山、冰川、草甸、河谷和湖泊被一条条崎岖小道串联起来,形成千变万化的路网,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强度等需求,规划适合于自己的徒步线路。
      我们此次的徒步线路是,老榆林(3200)-格西草原(3400)-两岔河(3700)-下日乌且(3800)-上日乌且(4200)-日乌且垭口(4900)-莫溪沟尾(4300)-冬季牧场-贡嘎寺(3600)-上子梅村(3700)-子梅垭口(4550)-上木居(3700),全程海拔均在3000至4900米之间,徒步约88公里,计划用五天时间完成穿越,同行的队友自豪地称之为 “贡嘎山全线完美穿越线路”。
      就是这样一条近乎于自虐式的线路,秉承了 “不走寻常路”的户外精神,一路上我欣赏到了红石滩、小贡嘎、嘉子峰、日乌且冰川、冬季牧场、原始森林等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其中,以第三天的日乌且垭口和第五天的子梅垭口的两次翻越尤为精彩。当我艰难地攀登至海拔4500以上的垭口,看到那如梦如幻云海、恍若仙境的湖泊和高耸圣洁的山峰时,所有的疲惫、高反、困倦都抛到九宵云外去了。尽管当时嘴里还在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尽管两脚还是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尽管迎着垭口的猎猎寒风稍一不小心就可能感冒,但我已毫不在意,仍然尽情地欣赏着、享受着这份大自然馈赠的大礼。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甚至想用手去触摸,不,这些都不够……能用的器官都用上了,可我还是觉得不够接收这份美丽。
      “每一次艰辛付出而收获的果实才是最甜蜜的”。特别是在高原地区经历几十公里的翻山越岭、长途跋涉、风餐露宿之后,我们成功地攀上垭口,看到了这份美丽,那种成就感、幸福感更是难以言喻、无法形容的。想想那些因高反而不得不折返的旅行者们,我们已是幸运儿。
      五天里,我们这群偏安东南一隅的旅行者克服了高反、严寒、缺氧、道路泥泞等困难,凭着一腔的热血激情和一份执着的信念,挺过来了,我们守到了这份“走到最后才精彩”的美丽。
      相机在不停记录着,每一次按下快门,记录的都是一瞬千年的美图;脑子在高速运转着,每一个角度的眺望,看到的都是永驻心间的精彩;脚步不想再挪动了,每一回驻足停歇,身心皆得到最美的享受。带不走这里的山,这里的云,也带不走这里的湖泊、这里的冰川, 但我可以用心灵去感受、去聆听、去铭记。尽管天公不作美,让我错过了与贡嘎神山的相会,但这一路走来的付出与收获却已常留我心,这一路走来的经历已成为我人生的“富矿”,足以让我时常品咂,砥砺前行。
      贡嘎转山归来已经一周有余,可我还是数次梦回贡嘎,在高耸圣洁的神山边徘徊,在白浪翻飞的大河旁游荡,在古木参天的森林里流连,在缤纷的风俗民情中沉醉……毋须多言,让这些图片带你走进这个云海之上,却在人间的仙境吧。
贡嘎徒步小贴示
      川西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大、日照强,注意多带保暖衣物及防晒装备;要备充足物资,宁可多备三天左右的粮食;出发前的煤气罐、炉头一定要检查试用;要找口碑好、经验足的向导,马匹也要预留备用马,以防队伍中有人高反、体力不支等需要,确保队伍行进速度。线路行走范围在海拔3000-4900,请提前做好相应准备。(林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