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溪山寨: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土匪寨”

内容更新时间:2009-06-05 11:04:41来源:闽侯乡音报

进入山寨的必经洞口。
 
“土匪”的蓄水池。
 
俯瞰“土匪营地”。
 
石刻上依稀可辨“江二娘”字眼。
 
历经千年,山寨门已破败不堪。
 
 
      洋里乡梧溪村的一座高山上,保留着古代的山寨石拱门、石阶、小水池等,据说是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土匪窝”。6月2日,记者前往实地进行一番探险——
      在洋里乡梧溪村海拔近一千米的山峰上,矗立着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山寨——梧溪山寨。老一辈的村民都知道,过去的这座山寨曾长期是土匪的营地。南宋时期,一女“土匪”寨主带着一帮“土匪”在此安营扎寨,官兵们欲上山剿匪,却久攻不下,后束手无策,女寨主固守梧溪山寨三年,后来成功逃脱。悠悠岁月,时代变迁,如今的梧溪山寨已成为一座充满原生态韵味的山寨,但其传奇色彩依然没有褪色。
探访:
     梧溪山寨地形险恶
      山路十八弯。6月2日,在梧溪村支书余广敬的带领下,经过近一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梧溪山寨山脚下。抬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扇进寨的山寨石拱门。石门下是蜿蜒曲折的石阶路。顺着石阶,记者一路攀爬而上,步行大约五十米,一个由石块围砌而成的空地显现在面前,上面还建着一座寺庙。据村支书余广敬介绍,寺庙建立前,这块空地曾是土匪安营扎寨的营地之一,附近建有围墙,后随着时间推移,围墙大部分倒塌,而围墙外就是悬崖峭壁。再往上走,会遇到堆积的乱石块,这些突兀的石块阻挡了上山的去路,但石头夹缝中留有一个石洞,石洞仅容得下一人穿身而过,欲上山,只得从此石洞爬过。且这样的“石洞”并非只有一个,而是连续两个。石块外是悬崖峭壁,石块内是狭小的“石洞门”,如此天险,令人惊叹。穿过两个石洞,想要上山,只能是小心翼翼地顺着大石右侧的小山路向上攀行。再往上行大约五十米,记者一行就来到了梧溪山寨的顶峰。余广敬告诉记者,山峰的另一侧还有大约三个土匪小营地。可是因为时间久远,生出的杂草已经阻挡了前往另外三个土匪营地的道路。此道路狭窄难行,一失足便将坠落悬崖。无奈之下,记者只有下山。就在下山寨的路上,记者看到,半山腰处还矗立着一扇小石门,那或许是下山的寨门。可是此寨门比进寨的石门窄得多。同时,半山腰上的石块上还留下了石刻,“这也许是当年土匪留下的刻印。上面还隐约可见‘江二娘’的字眼。”余广敬说。
      从山脚到山峰,梧溪山寨的地形无不险恶,的确是一个易守难攻、藏身世外的好地方。
传奇:女寨主固守山寨三年  官兵束手无策
      梧溪山寨何时建立?山寨曾经发生过一些什么传奇故事?……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随后来到梧溪村部,与村中的老人畅谈起来。据老人们介绍,梧溪山寨的历史已经颇为久远。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寨子就已建立。在村子里,大多数老人似乎也都知道这么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南宋时期,曾有一位名叫“江二娘”的女土匪寨主,带领着一班土匪,在此安营扎寨。当时,官兵欲上山剿匪,曾屡次向寨子发起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后来,他们便在山寨脚下的周边地带扎营,将山寨围困起来,欲断其粮草和水源,达到不攻而破的目的。殊不知,当时的江二娘在山寨中已囤积充足的粮草,加上山中拥有天然的泉水,官兵们的围困并没有将这群土匪逼上绝路。一围就围了三年,后来,江二娘带着这群土匪顺着悬崖上的大树逃走了。“如今山脚下还有许多地方的地名还是以那时官兵扎营为背景取的名字,比如说‘军官洋’、‘军镇营’、‘官圳盘’。当时带兵剿匪的将军就是杨文广。”现年已75周岁的老人余圣恭说。
      据当地另一位老人余曹台介绍,梧溪山寨曾经长期是土匪的营地。因为山寨脚下有一条重要的溪流,那就是闽江之流安仁溪。过去,水运是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来往载着重要货物的船只成为了土匪的垂涎目标。而梧溪山寨地势险恶,且容易藏身,自然成为土匪青睐之地,随时可对货船进行掠夺。
远景:
欲将山寨打造成新兴景区
      因为有了传奇故事,昔日的梧溪山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如今的梧溪山寨已经成为一座原生态的山寨。“每到春天,山寨石块附近的山体上就长满成片的杜鹃花。时而会有游客前来观看。而且山寨拥有青山碧水,是一个良好的旅游之地。”余广敬告诉记者,梧溪村未来将依托梧溪山寨的传奇魅力和生态环境,把山寨打造成一个新兴的旅游景区,届时还将规划修建好山寨脚下的道路,以方便游客旅游。(记者  黄和荣 文\图)
 
 
相关链接>>>
 
      1949年,林森县(闽侯县)解放不久,境内土匪活动猖獗。土匪打出“人民改进军闽东反共纵队第二支队”、“榕林西北司令部”、“闽东第一总队第三支队”、“闽永忠义救国军”等旗号,有组织、有计划地向新生人民政权发动猖狂进攻。1949年9月25日半夜,一小股土匪袭扰甘蔗区公所,扬言要消灭区公所;同年9月间,县大队一通讯员在去五区(南屿)途中被土匪绑架;10月19日,甘蔗乡一商人在福州市买洋布4匹,归途中被冒充区公所人员的土匪抢去;11月间,七区(甘蔗)、九区(大湖)土匪向群众征派粮食,扬言如不交出,要用“三光”政策,搞得群众不敢送公粮;8~12月,九区被土匪抢去耕牛100多头。
      1949年11月中旬后,县大队、县公安队、各区分队配合当地驻军(28军)、军分区独立团展开军事清剿。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清剿的重点是匪患严重的七区、八区(新店)、九区,剿匪部队给七区的岳嵩、关依七、陈桂达,八区的詹义镜、九区的余旦头等股匪以沉重的打击。4月以后,由于部队移防,县大队撤回,加上国际政治气候影响,残匪活动重又猖獗。如1950年1月,五区群众送公粮时在陆份保、新岐保之间被抢去公粮96石;2月间,关依七股匪窜入九凤乡关口抢去谷子7650公斤,还威胁说:“要抵抗,全家杀尽,房子烧光”;4月4日晚,长乐股匪郑刘妹带30余人到青圃鸭笼顶,杀死5个无辜群众(4男1女),还威胁群众不许去报告;7月15日夜,关东乡农会主席被土匪捉去,并缴去步枪3支;23日夜捉去关中乡农民3人,并到关东乡浦前保派粮食。县大队再度配合军分区独立团、福州警备团,并联合连江县大队进行围剿,同时组织民兵联防自卫。至1951年9月,基本肃清闽侯县的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