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石越千古 古厝耀辉煌

内容更新时间:2008-05-09 14:22:50来源:闽侯乡音报

云堡寨“八”字瀑布   
  
美丽的白沙沙滩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新坡古民居
 
      闽侯山蕴秀色,水含灵气,人文荟萃,风光旖旎。闽越文化赋予闽侯旅游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耀眼的昙石山文化、灿烂的人物传奇、神奇的水光山色,加之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海西度假胜境”。本期请关注闽侯旅游线路之白沙湾篇——白沙湾温泉休闲度假游。日前,正值出游大好时节,记者沿旅游设计线路,探访了昙石山古文化遗址、云堡寨景区、永襄永奋厝、白沙湾滨江四季农业观光园、汤院温泉度假村,领略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探访闽族文化摇篮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位于福州城西24公里处的甘蔗镇昙石村,距省会福州仅20公里,占地42.5亩。自1954年以来,遗址先后经过9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批墓葬和灰坑、壕沟、陶窑等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等文物。考古遗址现场保护并直接展示,真实生动地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闽人先祖生产、生活和墓葬的状况。
      闽山苍苍,台海泱泱。昙石山遗址揭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辉煌--昙石山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群星璀璨的天空中,它是崛起于东南沿海的一颗明星。
      五千年前,昙石山文化的先民,以拓展海洋的气度,冲破惊涛骇浪,往来海峡两岸,开创了八闽人文血脉的先河,并成为南岛语族的重要起源之一,在中华民族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烙印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走进昙石山博物馆展览大厅,赫然映入眼帘的是根据昙石山文化墓葬里出土的人骨架复原的两座男女头像,其被称为“日本人骨”的女性下方颧骨块,引发了人们对昙石山人是日本人种始祖的推断。
      昙石山人生活场景再现的展览,仿佛让人穿越时空隧道,亲身感受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白天,男人们外出狩猎、打渔,女人们挖野菜根、做饭,孩子则在旷野上嬉戏玩耍;夜晚,熊熊篝火阻吓凶猛野兽,守护着人们香甜的梦境……
      精致的陶器、精美的贝类装饰物再现了昙石山人的生活习俗和情趣爱好,形制特殊的“塔式壶”,更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让人们为昙石山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拔牙习俗、割体葬仪,更是引起了诸多学者对昙石山人宗教习俗的种种猜测与遐想;殉葬男奴则反映了3000年前奴隶殉葬的残酷现实;“贝丘”文化又展示着昙石山人捕鱼捞虾,拾取螺蚌,采集牡蛎,“脱光背吃蛤,穿棉袄吃蛎”食贝的生活习惯……
      数量众多的出土文物、独具特色的宗教习俗,揭示了昙石山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昙石山遗址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无声而又清晰地向我们讲述着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沧海桑田的故事。
领略深山奇峰秀水
      云堡寨位于白沙镇林柄村,距福州36公里。景区内有幽谷奇峰,怪洞深潭,古树苍藤,激流飞瀑,生态资源极富特色。密集的植被、洁净的溪水、清新的空气,造就了近郊“天然氧吧”。
      从山下向山上望去,雨后的云堡寨雾气缭绕,缥缈而神秘。驱车从山下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一路上苍松翠柏,山花烂漫。不到十分钟,就到达山门。
      云堡寨三面环山,一面朝江。放眼山下,山峦叠嶂,绿色充盈,在一片翠绿中,间杂着一丛丛或红、或黄、或白的花,身临其间,如入仙境。
      步入山门,就传来潺潺水声,山因水而得灵气,水因山而显生气。沿溪而上,一路山青水美,时而飞瀑下泻,时而小潭如镜。踏着崎岖的小道朔溪而上,脚下的溪流,时而远行无声,一群群游鱼或悠然穿行于鹅卵石间,或蹴然消失在石逢之中,“似与游者相乐”;时而又欢吟奔腾,如白银下泻。接住一把水搽搽脸,一股清凉传遍全身。激流飞瀑随处可见,一潭潭碧水清澈见底,山峦间苍藤纵横,古树参天,奇花异草郁郁葱葱,让您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享受大自然的赐予。
      令人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一路上形态各异的瀑布和石洞了。溯溪而上可见龙潭瀑布、八字瀑布等飞流直下。八字瀑布位于山涧中间段,瀑布顶上,一块巨石阻住溪流,使流水分上下两层飞流而下,瀑布两侧是陡峭的石壁,内窄外宽,呈“八”字型,我想八字瀑布就因此而得名吧!虽不如旗山天梯瀑布壮观雄伟,但它给人的却是娇小灵巧的感觉。站在瀑布前的石潭边,只见潭上水雾弥漫,潭中波光粼粼。云开云合,一条彩虹随着时隐时现。身处其间,真让人不舍离去。
      除了众多瀑布外,还有莲花洞、天王洞、龙门洞、蝙蝠洞等各具特色的奇异石洞,并有处于原始状态、千奇百怪的老藤古树,徜徉其中,令人流连望返。
亲身感受古民居风采
      永襄永奋厝位于距白沙镇约3公里的新坡村,古厝占地1万多平方米,纵向排列5座,加上旁边两座共有7座,由南往北一座比一座高,每座建筑均有主座、前后厢房、前后回廊。布局严谨、井然有序。据说,古厝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历时59年才竣工。
      永襄永奋厝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左龙山,右虎山,溪水流过厝前。建筑群由三组建筑组成,布局奇特、与众不同。
      走进古厝,首先让人觉得防御设施极为严谨。每一组建筑的正面和东、西两侧马鞍墙都设有若干枪眼,正门门墙墙体加厚,内通暗道,门厅和天井两侧厢房的外立面乍看是单层建筑,仔细观察才发现,上面暗藏着用来兜圈的暗道,用于外敌入侵时供人入内御敌。
      永襄永奋厝,宛如一座雕刻绘画的艺术展馆。每进房子的门窗上都雕刻着图案,房子的插屏、椽头、门窗、格扇、斗拱、梁枋等的雕刻格调高雅,人物故事、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一幅幅栩栩如生,原木原色,质朴而有内涵。丰富多样的雕刻,尽显中国古代雕刻艺术风采。各进马鞍墙上的装饰壁画,虽经历200多年的风雨剥蚀,其颜色却依旧清晰可见。
      第四座房西侧的后花园,有一个依墙而建的重檐攒尖八角半边亭,亭子虽小,仅容得下两三个人,但垂莲、角锯、雀替和梁枋等镂雕木构样样俱全,雕梁画栋极其精致。这是过去小姐居住的闺楼,也是小姐从楼上相亲的地方。走到这里,从前,在戏剧中看到的小姐闺楼抛绣球的景象陡然回到现实,不禁令人神思飞驰。据说这是如今福州地区惟一留存的古半边亭。
      永襄永奋厝石材用量十分惊人,各主座的天井、台阶都以平整的石板条铺设,面积达5000平方米。最长的石条长6米、宽80厘米、厚30厘米,每块重达3吨。据江氏后人介绍,此种石料不是当地产出,而是来自闽南,但那些体积巨大而沉重的建材是如何运进山的,至今还是个谜。
      徜徉在这古老的建筑中,我们数不清这里有多少间房屋,但经过200多年的岁月沧桑,永襄永奋厝仍向世人展现了清代早、中期福州民居的传统风貌和建筑艺术特色,并以“大”、“奇”、“美”、“全”向世人诠释着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踏”白沙“泡温泉
      距白沙两公里处的溪口沙滩,远远望去,金黄的沙滩与碧绿的闽江水,构成一幅绚丽的图画。踏上沙滩,松软而顺滑。面对一江春水,升起一堆篝火,再搭上一个帐篷,或歌舞,或嬉戏,或野餐,放飞思绪,放松身心,人生几何?
      一天的游玩,倍感疲惫,再到距福州55公里处的汤院温泉度假村,泡泡温泉,消除疲乏。汤院温泉度假村南临闽江胜景,倚山傍水,汤池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泡在温泉池里,在气雾袅绕中闭目养神,任由冷热适度的温泉水刺激浑身的神经,静心默念着宋僧可遵的“直待众生尘垢尽,我方清冷混常流”,南宋爱国抗金名将李纲的“温冷泉源各自流,天教施浴雪峰陬。众生尘垢何时尽,汨汨人间几度秋。”、“玉池金屋浴兰芳,千古华清第一汤。何似此泉浇病叟,不妨更入荔枝乡”等题咏汤院温泉的诗句,真是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
旅游小贴士
      特色:森林、山水、休闲、文化之旅
      路线:福州出发—昙石山古文化遗址—云堡寨景区、永襄永奋厝—白沙湾滨江四季园农业观光—汤院温泉度假村。
      路程:从福州驱车往昙石山仅半个小时车程,至最远处的汤院温泉度假村也仅两个小时路程。交通便捷,适合自驾出游或组团旅游。
      饮食:乡村野味、农家饭菜,富有特色、经济实惠。。
(陈晓梅 张存金 邱长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