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诗社的前世今生

内容更新时间:2014-07-21 10:08:11来源:闽侯乡音报

 
吟诗唱和颂盛世。
 

 
瀛山诗社历年作品集。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诗作。
 
■记者 林若野 文/摄
   
诗社,是古代文人以吟诗会友为目的,自发组织结成的一种文学性社团。他们常常定期召开诗会,诗人们把盏言欢、诗词唱和,抒发自己对世间万象的感想,交流各自的文章见解,可谓是文人间的一次盛会。
    诗社一般被认为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明,福建的诗社同样如此。唐时期的福建地区,僻处于东南绝域,远离昌盛繁华的天下文化中心——中原地区。那时候的八闽,文风不振,进士和饱学之士,寥若晨星,更谈不上组织诗社。直到宋朝,由于西域之地的丢失,传统的丝绸之路断绝,宋朝由此大举经营海上贸易,开拓了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借此契机,地处海疆的八闽地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富裕之下,伴随而来的是科举文化教育的兴盛。洪迈《容斋随笔》云:“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才之盛,甲于天下。”说的就是两宋时期福建文化鼎盛的情况。此后,日渐自信的福建文人,不但四处游学结社,很多在乡的文人也开始尝试在本土结诗社,福建诗社的本土化由此而始。
个中翘楚百六峰
    宋代的福建诗社,主要分布于福州、建州、泉州三处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其中,作为省府福州的附郭县和文化大县,闽侯可以说是诗社云集。据说在当时的尚干地区(今闽侯二中校内),有一处佳地,该处有株古榕,需五六人才可抱围,覆盖千余平方米。在古时候,这里有一注溪水流出,叫花溪,周围景致秀美。在大自然的调和下,溪、树和周边的山林相合,很有天人合一的契合感,对于文人来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吟诗会友之所。这就是闽侯有名的百六峰诗社的前身——花溪诗社的所在地。之后,由于宋元之交的战乱,特别是元庭一度取消科举,残酷打压南方文人,闽侯地区如花溪、奎山等诗社也从此匿迹,在明代时候,又以茶峰诗社的名号再兴于世。
    在《闽侯七里志》记载中,作为闽侯诗社的翘楚,百六峰诗社的成立可以追溯到清嘉庆十五年,迄今已有200年历史。诗社得名于唐代诗人黄子野,隐居五虎山时所做的一首诗:“早潮初上海门开,漠漠彤云雪作堆。一百六峰都淹尽,不知何处有僧来。”作为闽侯县有据可查的历史悠久的诗社,百六峰诗社自成立以来,参加者甚众,诗事活跃。林则徐、陈宝琛、沈宝桢、林纾等皆是诗社诗友,常在一起吟诗酬唱;林椒辰、林幼安、叶沧欧等十余人所作折枝诗100余首还曾在光绪年间的《雪鸿初续集》《壶天笙鹤》中刊出。如今闽侯二中校内的陶南书院、文昌阁和奎光阁都是当年诗社的活动地点。
    “文革”期间,百六峰诗社曾一度沉寂,直至1989年又正式恢复活动。如今,百六峰诗社基本保持每两个月举行一次诗会,2009年9月百六峰诗社举行复社20周年大型诗会; 2010年举行“庆祝百六峰建社200周年大型诗会,出版诗集《五虎雄风》,以及举办纪念林祥谦烈士等诗会;2012年举行“庆祝中共十八大暨重建淘江书院落成典礼”大型诗会。
瀛洲、瀛山唱盛世
    作为文化大县。闽侯在建国后也一直推崇文教,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古文化的复兴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除自清延续至今的百六峰之外,20世纪80、90年代成立的诗社中,著名的有甘蔗瀛洲诗社、白沙瀛山诗社等。7月16、17日,记者分别来到白沙、甘蔗,采访了瀛山诗社的程贤铃、江友烹,瀛洲诗社的黄德浓等几位老诗人。
    在白沙,谈起瀛山诗社的成立,几位老诗人记忆犹新。1993年,恰逢白沙旧街改建,全镇人民欢欣鼓舞,几位爱好诗词的退休干部以此为契机成立了诗社。因白沙镇在唐时被称为“瀛山”,故诗社遂以瀛山为名。在白沙新街落成典礼上,瀛山诗社邀请了省、市、县多地的诗人,现场作诗吟诵,庆贺旧街改建成功。之后,瀛山诗社的一众诗人将当时的诗作集结成册,出版了《歌颂白沙古镇新姿》的诗词集。
    瀛山诗社成立之初,就奠定了其诗歌创作的主题。他们以传统诗词为载体,歌颂党、歌颂和谐社会、歌颂改革开放、抒发爱国之情。十几年来,诗社的成员们每逢国家大事、镇里重大的活动,必吟诗做对:计有作品《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欢庆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等。采访中,诗社社长程贤铃还结合最近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将24个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汉字嵌入诗文,现场创作了一首七律。诗曰:“自由民主历沧桑,圆梦家庭奔小康。平等富强新社会,忠心爱国志高昂。文明友善持诚信,法制尊严守纪纲。九域和谐公正执,黎元敬业写华章。
    除了歌颂主旋律,瀛山诗社的诗人们也热心创作了吟唱当地名胜风景的诗歌。诗社的几位老同志还编写了一本实用性很强的《诗韵词谱学习手册》,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归纳介绍了律绝诗平仄格式等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
    多年来,诗社成员的创作成绩斐然。出版了诗词集《瀛山诗词》,社长程贤铃创作的诗歌《李纲颂》获得中国当代诗词精品一等奖。
    瀛洲诗社社长黄德浓向记者谈起了诗社的历史。瀛洲诗社成立于1998年元旦。主要成员原是凤山诗社骨干。由于交通问题,不方便参加凤山诗社诗事活动,甘蔗地区诗友遂提议成立瀛洲诗社。诗社以离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和社会青年中的诗词爱好者为主要成员。每年春、夏、秋、冬四季举行吟唱会,每期出吟唱诗集。后在2009年改为春秋二次举行吟唱会。
    多年以来,瀛洲诗社都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吟唱为主的诗事活动,组织全体社员参加诗会,至今已办40次,组织了如2001年6月的 “八十党庆”,折枝“端·阳”;2004年3月的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和“反台独”,折枝“迎·春”; 2008年10月的“迎奥运,庆奥运”等吟唱会。如今,瀛洲诗社社员三十多人,都参加县诗词学会,好些人参加中华诗词学会或省诗词学会,还有不少社员参加全国性诗词社团,每年为全国报刊写送许多诗篇。作品散见《中华诗词》、《北京楹联》、《福州日报》、《中国楹联报》等多家权威媒体。
    诗社成员还在参加征诗征联大赛中获得不少奖项。福州历史文化长廊征联获奖并镌刻在仿古石碑坊上共4副楹联,其中2副为瀛洲诗社成员陈显环和陈传福所撰写;成员黄梅华的《七夕盼三通》还获得2003年“世界和平杯”全球华人诗词大赛优秀奖。十一年来,瀛洲诗社共编印吟唱集40集,出版《瀛洲诗词》2集,为复兴闽侯地区的诗词文化事业增添了累累硕果。“虽然我们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复兴古诗词文化依然任重道远,现在对这些古文化感兴趣的大多是有闲暇的老年人,年轻人相对很少,我们的任务是不断地宣扬和发展如诗词这般的古文化,吸引更多青年知识分子参与,让古诗词真正焕发生机!”黄德浓如是说
    采访的最后,谈兴正浓的黄德浓,提笔写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一诗。诗文开阔壮丽,颇得诗家三味,记者遂抄录以飨读者,诗曰:旗举南湖星火燃,高擎马列展鸿篇。工农革命惊雷动,国共并肩倭寇湔。开放兴邦呈盛世,倡廉治吏赖英贤。兵强民富和谐乐,华夏欢哥溢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