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古县与汉镇闽将军庙

内容更新时间:2013-01-14 17:19:46来源:闽侯乡音报

建于本世纪的镇闽将军庙。

旧将军庙。

镇闽将军庙旁的怡心亭。

    汉镇闽将军庙与远近驰名的侯官城隍庙毗邻,两处胜迹都地处今上街镇侯官村,已经与这座古村息息相关、血脉相连了。可以说,要了解镇闽将军庙,必先大略通晓侯官村的历史。
    侯官,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老村,曾作为古侯官县的治所而繁荣一时,村名也由此而来。侯官县古称冶县,创立于闽越王无诸时,最初的治所在今福州市内屏山山麓。两汉时,朝廷设置了侯官都尉对闽越旧地进行有效统治,其管辖范围一度囊括了今福建全省,并正式将冶县改称侯官县,侯官也从此由官职转为地域名。此后数百年间,随着福建行政设置的不断变更,侯官县屡次兴废,到隋开皇年间,更是直接和原丰县合并,改置闽县了。唐武德六年(纪元623年),大唐朝廷分闽县地复置侯官县,其辖境包括了今闽侯县一部,以及闽清、古田、屏南等县,地域庞大,唐庭鉴于侯官乡(今侯官村)地处福州西部,水路交通发达,更是西部诸地的集市贸易中心,遂将侯官县的治所(县城所在地)设于该处。侯官因水而兴,却也因水而毁。它处在南、北闽江分流之处,同时也是水患频发之所。唐贞元五年(纪元789年),洪水又一次淹没了古侯官县城,百姓流离失所、家家衣白,苦不堪言,如此境况之下,唐朝政府最终决议迁移县治。于是,在贞元八年(纪元792年),侯官县城奉旨迁入福州城内的官贤坊(今鼓楼区道山路)。前后算来,唐代在侯官设县达170年之久,加快了今闽侯江北诸平原乡镇的开发,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侯官县城迁走后,侯官村虽然失去了县域政治上的超然地位,但它毕竟还是周遭各地的交通和集贸中心,商旅往来依旧是络绎不绝,被里人和来往商旅称为“侯官市”。明代学者曹学佺的《游侯官市》云:“解缆已更市,榜歌犹未残。镇村垂桔庙,拍水漂麻竿。日泻帆光淡,江澄塔影寒。驿楼经再宿,亦觉别情难”,正是对“侯官市”的生动描述。侯官市这个地名一直保留到至今,今天侯官还被分为上市、中市、下市三处。现在的乌龙江边,依稀还可以观想到些许古代街市的余韵,汉镇闽将军庙正是这余韵中的一抹靓丽的风光。
 在将军庙内有这么一副对联,“麒阁威灵安福省,虎堂显赫镇闽疆”。麒阁是汉未央宫中的阁楼名,专门供奉对国家有绝大贡献的功臣,而虎堂应该是指持节将军的幕府。这一段对联一方面称赞镇闽将军的平定福建的大功可以登临麒麟阁,一方面又生动的描绘出将军幕府威震闽地的赫赫威风!真正是好大的口气,好强的气魄!当地的老人都说镇闽将军乃是汉武帝时平定东越的三位将军。其实,经常翻阅史料的人,大约可以知道,汉朝并没有“镇闽将军”这一封号,那末,所谓的汉镇闽将军,到底缘自何来呢?在史记—东越列传有如下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秋(纪元111年),因为东越王余善,在汉军攻击南越之时阴谋叛乱,汉朝决定起兵讨伐他。余善得知后,立刻起兵反汉,他一面派兵把守入闽要道,一面拜部将驺力等为“吞汉将军”、“徇北将军”,出兵进攻白沙(今江西境内)、武林、梅岭等地,击杀了汉军的三名校尉。初战得胜的余善,认为汉朝不过如此,于是便自立为东越武帝,还刻制了天子专用的玉玺,在国内作威作福。得到前线不利的消息后,汉武帝随即作出部署,命横海将军韩说自句章出兵,由海道南进;楼船将军杨仆攻击武林、中尉王温舒攻击梅岭;命两位归顺汉朝的东越侯爵为戈船、下濑将军自若邪、白沙两地向南推进;四路大军分进合击,直捣东越。到了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冬,以楼船将军杨仆攻克武林、阵斩东越徇北将军为标志,其余汉军也一路奏凯,相继攻入东越境内,东越军队纷纷弃甲归降汉军。在这时,东越内部也发生了政变,余善部将吴阳、敖等合谋杀了余善,率部众向汉军投降,东越国灭亡,闽地也自此归入汉朝版图。由此看来,所谓的镇闽将军大概指的就是韩说、杨仆、王温舒三人了吧!
 在古代,依照惯例,县城的所在地是要修建城隍庙的。百姓们通过供奉城隍,祈求他好好的管理一县之地的阴间事务,保佑家宅平安。于是乎,在唐武德六年,在官府的组织下,侯官当地的老百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准备兴建侯官城隍庙。在清理地基的时候,乡民们地下发掘出了三尊将军塑像,有人考证说他们正是西汉时入闽平定叛乱的将军,他们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给闽地带来了安定和繁荣,功在国家,应该予以祭祀!于是,乡民们在建造城隍庙的同时,也在东侧修建了一座将军庙,作为城隍庙的伴生庙宇。如今将军庙分为三座,即位于城隍庙东侧的祖殿将军庙、西侧的新将军庙(建于2009年)和旧汉镇闽将军庙(1997年修建)。新旧三座庙宇都奉祀着三位将军:铁将军(红面)、亥将军(金面)、石将军(白面)。每年一到节庆期间,侯官的百姓都要抬着三位将军塑像在村里村外巡游。据说,因为当地姓氏众多,组织者不同,三位将军塑像安排不过来,有时不免发生争夺。后来各自然村分开巡游,“上市”迎的是铁将军,中市和下市迎的是亥将军和石将军,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将军庙也分成了几座。

(本报记者 林若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