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赋聪颖年少失双目 正骨妙手德技唤春回

内容更新时间:2013-01-14 17:18:29来源:闽侯乡音报

正骨“神医”黄至辉。
    昙石黄氏正骨术始于黄至辉的祖父黄茂赠。黄茂赠生于清道光庚戌年(1850)二月廿七日,自幼习武,精通拳术。一年春夏之交,闽江发洪水,一位云游高僧在昙石不慎落水,茂赠冒险奋力相救。之后,方知高僧不但擅长拳术,还兼精风伤正骨医术。高僧为了感谢搭救之恩,住黄家5年,悉心传授骨伤医术。黄茂赠有两个儿子,长子黄良发,次子黄良定。后来,黄茂赠把医术悉数传给长子,黄良发在父亲的教导下,继承、发展和完善了黄氏正骨术,在乡间深得患者的好评。
    黄至辉是良定的儿子,生于1912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幼年坎坷,家贫失学,5岁时不幸剪刀误伤左眼,导致目疾之患。13岁丧父,26岁时右目因疾又渐致全盲,汇成终身奇憾。黄至辉身残志坚,勤奋励学,12岁开始跟随伯父良发学习中医骨伤医治技术。由于他勤学苦练,加上聪颖强记,手感灵敏,非一般明目之士所能及。在伯父指导下,技艺日见成长。长大后,他体魄健壮,身手敏捷,臂力过人,除学习中医骨伤科技术外,兼务农活,看管果树等。伯父悯其不时在果园与小偷暴徒相仇视,又爱其为人诚实,便教以防身武功。后细察至辉通情达理,一定会出蓝胜蓝,遂爱若己出,以高僧秘传正骨医术精心相授,灌输医学理论、心法和自己积累的临床经验。黄至辉刻苦学习,正骨手法逐渐熟练,用药配伍更有独到之处。
 黄至辉救治患者的传奇故事很多。省文史馆馆员徐自明《正骨神医黄至辉》一文介绍:1949年,大批部队南下,准备解放台湾。有一天,黄至辉在果林下得知数名军士拽一肥马,马三足紧缚车上,一膝脱臼而嘶鸣不休。黄至辉问,为什么这样做?回答,拉到部队医院医治。至辉说,何必如此费力,我为它复位如何?军士不信,带着疑惑地回问,真的行吗?至辉说,只要你就车控定全马即可。至辉摸准马的臼窠后,把马足连续摇摆数次,然后用力把马足插入,使韧带弹性恢复为止。后嘱解马缚,马已能立能走了。众人见状称奇,军士鼓掌不休。一举名声大噪,求医者不远万里,门庭若市。奇技传遍后勤部队,进而名扬福州军区,此后至辉门庭成了医院。至辉的医术传到了北京公安部张爱萍处,他专程来榕,特邀至辉去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公馆诊治骨伤。
 解放初,黄至辉38岁,正值青壮年,正骨手法日臻完善。1958年,黄至辉积极参与荆溪卫生院的组建工作,他不顾自身目疾加重,到处奔波,筹款备物,聚集人才。荆溪卫生院成立后,他放弃自己优厚的经济收入,毅然决然承当卫生院骨科主治医生。在工作中积极肯干,以院为家,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无限体恤,还为许多经济困难的患者免费治疗,使疾病患者尽快得到康复。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嘉奖和表扬。
 “文化大革命”期间,派别斗殴盛行,折臂断腿者剧增,急诊号者晨夕排队。他救死扶伤,废寝忘食,随到随察,患者大半舆来杖返,杖来可走回。对贫寒患者的诊疗,不仅免收诊金,还免费提供药物、绷带等,尽显其神奇的接骨技术及慈悲心肠。有一天,从福州抬来两个脊椎摔断患者,经黄至辉推拉,脊椎骨复位,立即站立,再开些内服药和擦洗药,不住院不开刀。许多干部在“文革”中受到迫害,不少人断肢裂体,不辞千里前来求治。黄至辉此时也身处逆境,他偷偷地把老干部藏在家中治病。很多老干部重返岗位后非常感激,经常来探望他。后来担任省卫生厅厅长的季克良同志,说黄至辉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一身正气的好医生。黄老逝世时,季厅长还特意为他送了花圈。
 1969年,建瓯县木帆社一位老渔工被木头压伤,背部病痛数年,行走弓状,四处求医不见好转,后经人介绍来黄医师处治疗。黄先生细心检查后,告诉他患腰胸椎压缩性骨折畸形愈合。遂嘱其站立,黄医师左手扶胸,右手贴在胸腰推突出处,用力托起患者背部,只听得“喀嚓”一声,把病人慢慢地放下,顿时,在场人惊呼:“站直了!”病人背部已直,走了一圈又一圈,含泪道谢,直呼:“神医,真是大神医!”70年代初,甘蔗修建防洪堤,甘蔗村民陈天妹在恒心排涝站施工时,不幸受伤,造成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黄医师给他全免费,还贴他药物,经过一个多月治疗,痊愈后,还教他寻找中草药,为其开辟了一条谋生道路。
 大湖乡仙山村妇女何氏,患类风湿病多年,全身关节肿大,生活不能自理,慕名来诊。黄先生按脉问诊后,拟三个疗程,中草药治疗,后逐渐好转。但因家庭困难,患者想停止治疗,黄先生特托人要他家人来取药,说:“没钱没关系,先把病治好。”结果在黄先生免费送药,並交代功能锻炼一段时间后,何氏病情得到好转,已能操持家务,全家特地前来道谢!
 闽北林区工人、码头装卸业者,包括港澳同胞、东南亚华侨都不辞远道到昙石村求诊。旅美华侨叶嫩妹,患风湿性腰痛多年,在国外多方求治,均无疗效,后回国经黄先生青草单方治疗,很快康复返回美国。大田县章华跃,因左脚筋伤骨折,多方求治未见成效,经黄先生治疗,很快复原,患者万分感激,送“今世华佗”锦旗。陕西工业大学袁发荣,患腰椎间盘突出多年,四处求医,均未见效,经多处寻访,后求诊于黄先生,经过青草药单方治疗加以手法处理,精心调理,病痛根除。1974年,他独资6万多元建成“恒心卫生站”,让各地正骨患者有个治疗休养的场所方便就医。
 黄至辉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一生潜心钻研,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中医正骨疗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他讲究对各种骨部外伤的治法,包括正骨复位、牵引固定等手法,以及外敷、内服等药物处方,最大的特点是保护伤骨,减轻病人伤痛。不用外科手术,复位准确,加快康复,并且费用低廉。由于用杉木板固定,不易造成肌肉萎缩,减少手术带来的痛苦,避免后遗症,深受病人推崇。此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低龄幼儿以及高龄老人骨折患者,更适宜这种治疗。陈旧性骨折畸形的病人,他采用了特别手法——重新折断再接,取得了奇异的效果。对顽风痹症,他采用草药内服外洗等方法,有着很好疗效。对腰腿痛病人,包括椎间盘突出病,应用推手、中草药治疗、功能锻炼相结合治疗,治愈率相当高。
 黄至辉心细、力大、手快,他平时双臂可举数百斤物件,治骨伤经其指头细索,这些全靠手上感觉,能知骨碎几片,被摸准位置后便狠心、快动、棘手一气而就,韧带神经随手恢复正常,及闻者疾呼,大夫已告袖手。其主要治疗原则为:整体辨证,手法复位、杉皮固定、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功能锻炼。手法特点:摸、搓、拨、接、端、提、按、推、挤、顶、拉、捏,问其因、触其位、闻其声、施其法、意与其疾所。做到“手随心转、法从指出”。恢复肢体和关节的活动功能,在治疗中力求解剖对位对线。治疗中注重:正骨、正筋经、正肌肉三者兼顾,为愈后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了只管骨折不顾软组织功能障碍的欠缺,同时能缩短愈合后期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黄先生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不仅在手法上有其独到的一方面,在用药方面也很有讲究:1. 强调对邻近关节慎用接骨药,注意年龄、性别、本质、对症下药。2. 根据不同部位,在使用相同膏药的同时,加上一两味药引,如上肢加当归、荆介,下肢加牛夕,使筋骨及骨痂生长有显著疗效,更好地得以恢复。3. 根据四季气候的不同加药引。
 黄先生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形成了不少独创的验方,如创造了黄氏接骨散:主要以三七、麝香、当归、柳桂、生地、红花及祖传秘方等组成,对筋骨及骨痂生长等有显著疗效;黄氏敷骨散:主要以没药、血竭、骨碎补等组成,对骨折后期有活血散淤等功效;还有黄氏神验散、黄氏泽兰汤、黄氏立效散、黄氏补肾壮阳方、黄氏益气汤等药方。主要药物组成有田七、酒军、无名异、骨碎补、川断、丹参、泽兰、当归、鹿角胶、淮山、黄芪、牛膝。这些药物对骨折早、中期有明显的消肿作用,能明显提高骨痂质量,使骨矿密度比高值出现时间早,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有明显的止血、活血、消瘀,促进骨痂矿物质沉积、增强成骨及破骨细胞的活性的功能,从而有效加速骨折愈合的进程。方中田七活血定痛,泽兰活血利水,无名异散肿痛,丹参、当归活血水肿,当归补血活血,黄芪、淮山补气健脾,川断、骨碎补益肾强筋壮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之功。黄先生用这些验方在治疗中起到药到病除的奇效。
 晚年,他把继承传统医学、发扬中医正骨这一宝贵民族文化遗产视为己任,本着“深入浅出,返博为约”的精神,刻苦研究流传于民间的方药,汇编了《黄至辉骨伤科治疗法》一书,为后学者开启了升堂入室之门。他十分注重传授医术培养下一代,把正骨技术精传于第四代传人,让医术一代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黄先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接班人,如章建晟在美国,谢存灼在新加坡,丁建杰在广东,他们都从事中医正骨工作,为海内外患者解除病痛。
 黄先生长子修安继承父亲衣钵,成为黄氏第四代传人,后为荆溪卫生院中医主治医师。黄修安又把技术传给儿子黄道旭,成为第五代传人,现为中医骨伤门诊部执业医师。修安、道旭父子潜心临床,中西医相结合,为患者设想,经卫生部门审核合格,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县城甘蔗街道八一八大道路口北侧建“昙石黄道旭骨伤诊所”,内设30张病床,形成黄氏正骨正规机构。
 黄先生破除“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观念,对虔心求教之高徒多人皆一视同仁。门生林善流为闽侯县第二医院骨科创始人、科主任。他谨遵师训,秉承黄氏传统正骨疗法,中西结合,经临床40余年,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在省中医正骨界很有名望,还发表了《苍术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报告》《田异接骨冲剂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肩关节单人复位法治疗118例》等全国性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论血虚痰瘀与衰老间的关系》在第一届国际老年医学研讨会上得到优秀奖。林善流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福州市十大杰出职工。
 黄至辉因病于1989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在家乡昙石村逝世,享年78岁。黄至辉凭借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八闽大地包括侨胞、海外友人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012年6月28日,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传统医药类项目,编号为Ⅸ-10 的闽侯黄氏骨伤疗法,其嫡孙黄道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闽侯县黄道旭骨伤科诊所”为保护单位,成为闽侯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医院。
(林展飞 陈开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