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岩寺传说拾趣
内容更新时间:2012-11-19 17:17:03来源:闽侯乡音报
田螺岩和滴水甘露
观音岩寺位于竹岐乡榕中村,位居险峻,背靠巍峨的虎佗山,面向浩瀚的闽江。景区林深石奇,风光迤逦。
寺庙历史悠久,始建于元朝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当时形似土地庙,小而简陋,内仅有石观音佛像一尊。目前观音岩寺已粗具规模,配套设施齐全,建有观音殿、僧人宿舍、客房、厨房、仓库等,占地约600多平方米。
进入观音岩寺山门,你会看到一块像田螺一样的大岩石,这就是田螺岩(又称螺峰岩),传说是由田螺变成的。
田螺岩不仅有状如“螺纹”的纹路,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岩石下还有一口泉水,常年泉水不断,饮之甘甜无比,人称“滴水甘露”,传说能治百病。
2000年10月,一位游客在田螺岩下出水洞口侧题刻一首《甘泉赞》:
田螺姑娘献甘泉,
观音露水润心肠;
奇异功能知多少?
益寿延年福禄全。
观音岩寺位于竹岐乡榕中村,位居险峻,背靠巍峨的虎佗山,面向浩瀚的闽江。景区林深石奇,风光迤逦。
寺庙历史悠久,始建于元朝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当时形似土地庙,小而简陋,内仅有石观音佛像一尊。目前观音岩寺已粗具规模,配套设施齐全,建有观音殿、僧人宿舍、客房、厨房、仓库等,占地约600多平方米。
进入观音岩寺山门,你会看到一块像田螺一样的大岩石,这就是田螺岩(又称螺峰岩),传说是由田螺变成的。
田螺岩不仅有状如“螺纹”的纹路,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岩石下还有一口泉水,常年泉水不断,饮之甘甜无比,人称“滴水甘露”,传说能治百病。
2000年10月,一位游客在田螺岩下出水洞口侧题刻一首《甘泉赞》:
田螺姑娘献甘泉,
观音露水润心肠;
奇异功能知多少?
益寿延年福禄全。
观音也有男像
观音岩寺寺内大殿里,供奉有一尊青石雕刻的元代观音坐像。该坐像与人们熟知的慈眉善目、端庄美丽的女像观音截然不同,是尊体态雄健的男相。只见他右手垂于膝,左手作拈花状,赤足趺坐,右腿屈盘于膝,左腿盘置其上;身着袈裟,衣袖边缘有如意云彩配饰;双目平视,两耳垂肩,耳系玉环,头戴宝冠帽,帽之前中浮雕一佛像,身旁有一如意瓶。根据测量,观音像高75厘米,宽45厘米,头像高20厘米。
观音像左侧底边还刻有“兴贤境林崧高谨舍石佛一尊,伏为亡考林四十府君、妣陈氏四孺人同生补处者,大德五年(1301年)辛丑四月八日造”字样,说明这尊观音像是兴贤境的林崧高为他去世的父亲和妻妾四人“舍造”的。
男像观音在我市并不多见。据介绍,将观音认为是女神的,大多是现代的中国中原地区和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一般大众。但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及我国藏传佛教地区,观音是一位男神,他往往是上身裸露,头戴冠冕。
观音岩寺寺内大殿里,供奉有一尊青石雕刻的元代观音坐像。该坐像与人们熟知的慈眉善目、端庄美丽的女像观音截然不同,是尊体态雄健的男相。只见他右手垂于膝,左手作拈花状,赤足趺坐,右腿屈盘于膝,左腿盘置其上;身着袈裟,衣袖边缘有如意云彩配饰;双目平视,两耳垂肩,耳系玉环,头戴宝冠帽,帽之前中浮雕一佛像,身旁有一如意瓶。根据测量,观音像高75厘米,宽45厘米,头像高20厘米。
观音像左侧底边还刻有“兴贤境林崧高谨舍石佛一尊,伏为亡考林四十府君、妣陈氏四孺人同生补处者,大德五年(1301年)辛丑四月八日造”字样,说明这尊观音像是兴贤境的林崧高为他去世的父亲和妻妾四人“舍造”的。
男像观音在我市并不多见。据介绍,将观音认为是女神的,大多是现代的中国中原地区和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一般大众。但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及我国藏传佛教地区,观音是一位男神,他往往是上身裸露,头戴冠冕。
观音佛的传说
传说,兴贤镜林崧高为谋生计,在田螺岩后侧搭房开荒。
一日凌晨,林崧高还在蒙睡,突然看见东方飘来一团莲花宝座,上面坐着一位美女,一袭全白装束。
原先林崧高以为做梦,不以为然。可此场景竟连续上演数天。
第五天早晨,林崧高又见到了这个场景。好奇的他走近想看个究竟,却发现美女不见了,只在田螺岩下留了个金灿灿的香炉,发出浓香。
不知不觉时间又过了四个月。一天中午,林崧高在开荒时,看见天空中飘来一朵五彩莲花宝座落入田螺岩下。走近一看,发现是一尊青石雕刻的观音像。而就在那天晚上,林崧高梦见浙江普陀山岩寺观音大士金身化清风不见。
传说,兴贤镜林崧高为谋生计,在田螺岩后侧搭房开荒。
一日凌晨,林崧高还在蒙睡,突然看见东方飘来一团莲花宝座,上面坐着一位美女,一袭全白装束。
原先林崧高以为做梦,不以为然。可此场景竟连续上演数天。
第五天早晨,林崧高又见到了这个场景。好奇的他走近想看个究竟,却发现美女不见了,只在田螺岩下留了个金灿灿的香炉,发出浓香。
不知不觉时间又过了四个月。一天中午,林崧高在开荒时,看见天空中飘来一朵五彩莲花宝座落入田螺岩下。走近一看,发现是一尊青石雕刻的观音像。而就在那天晚上,林崧高梦见浙江普陀山岩寺观音大士金身化清风不见。
(本报记者陈建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