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显庙的遐想

内容更新时间:2012-11-12 18:04:08来源:闽侯乡音报

 
    黄昏,在返家的途中,经过五显庙,在庙观的大门上看到一张通告,大意云:“因农历九月二十八日是五显庙主神华光大帝之神诞日,特邀请福清一闽剧团演出,大庆三日,欢迎各地同好前来共襄盛会。”很普通的一则消息,却让我原本平静的心泛起了阵阵涟漪,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公告了!在十数年以前,甚至更早,每逢年末到新年开初的几个月间,我总是可以看到类似的公告,或贴在庙宇前,或贴在石牌坊、电线杆上,至今犹记得当时得到消息时,是那样的欢呼雀跃、喜不自禁,屁儿颠颠的跑回家,将喜讯告诉酷爱闽剧的外婆,换来她的几分赞许和那不时在头顶抚摸的温柔。那是何等的心满意足!呵呵,童趣若此,于今不免回味!
    这座给我儿童时期带来无数欢乐的五显庙,就位于如今的甘蔗街道校园路上。闽都记云:“马仙宫在甘蔗洲,祀马仙。宫前有井,岁旱不竭。宫之北,有五显庙。”这是古籍中对于五显庙的侧面叙述。闽都记撰于明时,如此看来,至少在明代,甘蔗五显庙就已然存在了。而据五显泰山宫序记载,五显庙最早的建立要一直追溯到两汉时期,当时的庙址位于“大江边一莲花坛之上”,所处的地域甘蔗街道旧名兴贤里、瀛洲境。到隋朝以后,五显庙屡经兴废重建,至清嘉庆、光绪年间,当地的士绅百姓集资对庙宇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重修改建,建成了一座巍峨的大庙,雕栏玉砌,壮丽非常。里人遂又将庙宇分为前后两殿,前殿奉五显华光大帝,名五通殿;后殿祀东岳英烈尊王,称泰山府。自此以后,瀛洲所属的十个村庄,年年风调雨顺,百姓无疾病之困扰,家家尽享天伦丰足至乐。感恩的百姓遂在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华光大帝神诞这一天,家家焚香遥祝,并杀猪宰羊,举办文艺活动来答谢神恩。抗日战争时期,华夏处处烽火,遍地废墟。五显庙也无法幸免,被东瀛人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可怜千载基业,一朝尽填于火海,乡人闻之者,无不深感痛心。抗战胜利后,瀛洲(甘蔗街道)十村父老共聚商议复建五显庙,乃发布公告,大众闻之,富者尽心捐资,贫者竭力助建,遂于1947年动工开建,在原有旧址上稍加变更,仍以高大宽敞的木头作为主料,再辅以砖石佐之,并在屋顶各处装饰上栩栩如生的旋龙飞凤,使得新庙更显得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了。经过一年多的修建,新五显庙终于1948年建成。新中国成立后,民间道士多改事其他职业,从受乡人供奉的坐享者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五显庙也失去了主持者,日渐衰败。恰逢海外侨胞回乡献资,见到如此情形,遂决议集资在庙前建设华侨礼堂,建成后的礼堂占地300平方米,拥有1127个座位,是当时甘蔗地区首屈一指的文化活动场所。
 五显庙的主神五显华光大帝,其事迹出自明代小说《南游记》,相传华光大帝原身为佛陀座前一盏油灯的灯花所化,佛为其取名妙吉祥。妙吉祥日夜在佛前听法,日子过得好不自在,岂料不久他因事与独火鬼纠葛,发出三味真火将其焚杀,违反了佛家慈悲的本心,于是被佛陀贬下凡尘磨练。吉祥童子投入凡间,被贬为马耳山马氏金母的儿子,他天生异禀,额头间生有天眼,可见三界之事,并具备五大神通(一通天,天中自行;二通地,地中自裂;三通风,风中无影;四通水,水中无碍;五通火,火里自在)。后来为了报父仇杀了金枪太子,为天帝所杀。第二世,吉祥童子生于炎魔天王家,同样有大法力,被妙乐天尊收为徒弟。不久他偷了师傅的金刀,炼为金砖以作法宝,玉皇大帝命其收伏风、火二怪(千里眼,顺风耳),功成封火部兵马大元帅。岂料吉祥童子天性桀骜,最终也是闹天宫,搞的上界不得安宁;被玄天上帝用水降伏,再把他打下了人间,托生在一个萧姓人家,就是华光了(据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载,华光投胎的这一世,萧家有五兄弟,华光为第三子,五兄弟并为神灵,也说五显庙为祭祀五人之庙宇)。这一世,华光仍然练就了大神通,他降诸妖,所向无敌,经常与神仙妖魔开战,搞得人间不得安宁。不久华光想念死去的母亲,就去地府寻找,因为和阎王争执,又大闹阴司,终于得知他的母亲不是人而是妖怪,名吉芝陀圣母,吉芝陀吃了萧长者妻子,自己变成她的模样,而生华光。这个女妖怪天性嗜好吃人,也因为作孽太深,被佛陀拿住,打入酆都,囚禁在地狱里,日日受苦以赎其罪。华光知道后,费了好大的劲,三下酆都,救出了母亲。岂料这女妖死不悔改,还是想吃人,华光苦口婆心地规劝,她竟然很愤怒地说道:“你个不孝子,不叫俺吃人,救我出来作甚!还不如在地狱里受苦呐!”摊上这么个无厘头的老妈,华光也很是无奈,只好借口出去为母亲抓人享用,实则到处寻医问药。后来华光得知仙桃能治疗母亲的病,于是就变成了孙悟空的模样偷了王母的仙桃,终于治愈了母亲的怪癖。岂料一波方平,一波又起。齐天大圣白白背了黑锅,自然是相当的愤怒,于是就气呼呼地跑来找华光算帐,没想技不如人,差一点被华光用三昧真火烧死,只好灰溜溜地跑路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何况是孙悟空那么好的人缘,很快他就从好友月孛手中借了一件法宝,名为骷髅骨,击之敌头即痛,二天就死,相当的阴险。华光被施了法术,眼瞅着就要一命呜呼了,幸好其师火炎王光佛出面说和,华光才得脱大难。不久,华光归顺大道,三界同感其救母、医母之纯孝,恭请玉帝封其为“五显灵官大帝”,以千里眼、顺风耳、文昌帝君、五谷爷爷辅之,后华光广施大法,造福三界,众生感其德,建祠庙祀之。
 以前领朋友去参观庙宇道观,他们很多都是走马观花,说没有太多的感受,甚至有的说这不过是封建迷信的产物,有什么看头呢?可悲啊!可悲!这一切皆源于对道教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古文化的不了解。我愿意相信,当大家对道教、对古文化有了些许了解后,再踏上同样的地方,感受必然是会有所不同的。“你会深深地为这一悠远的文化而折服,知道这是这样一种深刻的哲学。”这是我一位对古文化、释、道、儒都相当喜爱的朋友的一句话。我至为赞同,就如五显庙里的华光大帝,他在作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灵的同时,还是一名孝顺的儿子,“孝”这一字在华夏文化中,拥有绝伦的地位,封建帝王皆标榜“以孝治天下”,作为其中“模范生”李世民对此更有深刻地了解,他在贞观二十年百官为其庆祝生日时对长孙无忌说的一段话在我看来可谓响彻古今,他说:“今日是我的生辰,你们都为我庆祝,而我却有无限的伤感。我是天下的君主,拥有四海的财富,可是再想要在爹娘膝下使双亲欢喜,却永不可能了,这就是仲有富贵后,叹息再不能为父母背米的缘故。《诗经》说:‘可怜的父母啊,生我是那么的劳苦!’为什么在娘亲劳苦之日,反而快乐呢!”说着他不禁流下眼泪。左右侍奉的人全都哭泣。看看,在孝顺双亲这方面,出尘绝世的神灵、绝代的君主仿佛和凡人也没什么区别!而古时乡民屡次捐资修缮五显庙、华侨们集资翻修建设礼堂,又何尝不是人们对家园对故土“孝”的具现呢!如此看来,五显庙可以说是一座体现“孝”文化的庙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