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方氏源流

内容更新时间:2012-09-12 09:29:06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林若野

    公元前4600年前后,作为神州大地的支配者,三皇(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之末的神农氏已经传承了十八代,并日渐衰落,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力。其时,神农氏的最后一任炎帝叫榆罔。
    那时候,神农部落天下霸权的主要对手,是轩辕以及九黎两个部落联盟。其中九黎部落尤为强盛,部落的首领就是日后被人们呼为“战神”的蚩尤。蚩尤自恃武力强横,不断的兼并诸侯,侵犯神农氏的势力范围。面对强大的蚩尤,炎帝榆罔无力抵抗,只好放弃首都空桑(今山东南部)逃回了故都伊川(河南洛阳南),蚩尤一路追击,意图彻底灭亡神农氏,自为炎帝。无奈之下的榆罔遂同轩辕部落结盟,并派遣长子姜雷率领军队和轩辕部落组成联军一起对抗蚩尤。经过一番征战,联军最终在涿鹿一战中大胜,擒杀了蚩尤,平定了战乱,中原归为一统。在讨伐蚩尤的过程中,姜雷见识到了轩辕部落首领公孙轩辕的雄才大略,便劝说父亲将帝位让给了轩辕,轩辕于是代神农氏称帝,号曰“黄帝”,天下从此由三皇统治时代步入五帝治世时期。黄帝感念姜雷的让位之德和征战之功,于是将他分封于“方山”,称方雷氏。其后代子孙以地为姓,改为方氏,现代多数的方氏后人都尊奉方雷氏为得姓之始祖。
    据辞海记载,在周宣王统治时期,周王室有一位同宗,名叫姬寰,此人是一名兼资文武的名将。他不但带兵击退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保卫了周朝的边疆,更有带领三千乘兵车威吓藐视王室的楚国,使其进贡谢罪的壮举。姬寰建立了赫赫战功,名望一时间如日中天,被天子封于洛邑(今河南境)。因姬寰字方叔,故他的后人也“皆以方为姓”,因此在方氏族人看来,姬寰乃是仅次于方雷的方姓第二始祖。此后,方氏的族人就代代守着祖先的封地繁衍传承,世代人才辈出。在两汉时期,缔造了“河南方氏”这一显赫的名门望族。西汉末年,河南方氏的族人,时任汝南太守的方紘,因不愿屈从权臣王莽的征召,举家由司隶河南郡迁徙至扬州丹阳郡,此为方氏南迁之始,方紘遂被尊为江南地区方氏的共主。到了唐朝末年,方紘的后裔方庭范高中进士,初为固始县尉,后赴福建先后担任了长溪、古田、长乐等县的地方官,他在任居官得体,持节有度,被父老称为“长官”。后因中原藩镇割据,战乱频繁,无法回归河南故里,方廷范便选择在莆田的刺桐巷居住了下来,并将之该名为方巷。
    方廷范定居莆田后,共生有七子,其中有六个儿子都先后登进士第,时称“六桂联芳”。其后,“六桂”先后在出仕闽国,五子方仁载一度官至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方廷范一族遂盛极一时,被称为“六桂方氏”。宋人方大琮在孝宗嘉定元年(1208年)修谱时,其谱志上有这样一段话:“时方五季分裂,豪杰各事于其国,迨宋隆兴,向之仕其国者相与归仕于天子。于是长官子孙彬彬辈出,与中州名士相抗衡,而族始大,故合天下诸方不如莆之盛,合莆诸方不如长官之盛”。由此可窥见当时“六桂方氏”是多么的富贵繁盛了!
    前些时候,我在闽侯南通镇的方庄,发现了一座宋少保方公祠,询问守祠的老人方才得知,该村的开基祖方百里为六桂之一方仁载的后裔。其自明嘉靖年间,由侯官光禄坊迁居南港方庄,至今已传三十六世,四百六十余年了。该祠堂祭祀的宋少保乃是宋仁宗时期的大臣方寘,在闽侯乡土志对其人有一段简单的记载:“皇祐间官钤辖,以征蛮寇侬智高功,升都护。条奏安边七事,一、选将帅以镇蛮疆,二、清虚冒以招精壮,三、收民心以固本根,四、行屯田以减馈运,五、募土兵以代守戌,六、设烽塘以防蛮变,七、明赏罚以肃军威。仁宗嘉纳之,累进少保,金紫光禄大夫。所居坊,赐名光禄。元祐间卒,赐祭葬。”从这一段记述看来,方寘应该如他的远祖方叔一般,是位威服远夷的名将吧!
    在祠堂左侧,有块民国年间的碑志,详细的记载了祠堂的修建历史。据言,早间此地方姓族人不过二十来户。到民国十二年为止,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方庄人口渐繁,发展到近两百户,方氏族人遂萌发了修建祠堂的想法。这其中,以在外经商的方夏祥、方商祥、方周祥三兄弟最为踊跃,他们带头捐献了六千二百块大洋用于祠堂的修建,剩余的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祠堂就此建成了。如今,祠堂成为了村中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场所,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看看戏,打打牌,每逢有游人前来观赏时,他们总会聚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诉说着方氏一族悠久的历史和祖先显赫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