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抗日的据点 可歌的溪里厝人

内容更新时间:2012-08-21 17:33:10来源:闽侯乡音报

    溪里山在旗山西侧,与笔架山毗邻,山深林密,层峦叠嶂,西南与永泰县交界,东北、东南面临南港平原、闽江支流大樟溪,并有旗山、笔架山、饭甑山为依托,可进可退,可攻可守,是个上好的游击军事要地。
    山中的溪里厝20世纪30年代,居住着十来户由永泰县迁徙而来曾、许、蒋三姓逃难农户。他们深受国民党反动派压榨盘剥的,住在这深山密林里,白天望不见太阳,夜里瞧不见星星月亮。多少年来,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这深山能见到天日,能见到救星!
    终于,他们盼到了渴望已久的救星!1938年夏天,中共福州工委先后派何希齐、林白等同志到南屿组织抗日武装,发展党组织,建立了溪里抗日游击根据地。三姓农民在党的感召下,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其中许淦淦当年就加入党组织,不久便成为闽中游击队电台人员,以永不消逝的电波向全省各抗日根据地传达中共福建省委发出的抗日战斗号令,使各个根据地捷报频传,凯歌阵阵。最后更是在1947年莆田县突围中英勇献身;曾连发加入游击队后,不久也入党了,在八年抗战中,他出生入死,视死如归,英勇杀敌,1947年在执行任务中被敌人抓捕,后牺牲在国民党南屿区党部前的大埕上;蒋国国成为闽中游击队员后,苦练杀敌本领,成为该队赫赫有名的双枪手,后在与吴国藩组织的反共救国军战斗中,被杀害于南屿彭溪。
    溪里厝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何止这三人呢!最为残酷的是:1945年,国民党军队对溪里游击队根据地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捕杀革命群众20余人,其中不乏溪里厝人。“五老人员”曾亨坤老人告诉笔者,那年一月,陈亨源、黄国璋、林汝南、苏华等领导在南屿开展反顽斗争,游击队在南屿太平山召开了千余人抗日誓师大会,会上公审了顽固分子,枪决了叛徒。反动派们也因此恨死了溪里厝人,为了将溪里厝老区群众斩尽除绝,反动派采取了过篦梳式手段围剿溪里厝,竟在一个月内先后进行了五次围剿。溪里厝人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掩护游击队撤退,有的不惜以身诱敌,牺牲自己掩护领导脱险;有的充分发挥勇敢机智,与敌人在深山密林里回旋,最后英勇献身;有的面对面扑向敌人,拉响了手榴弹与日伪同归于尽……他们的革命精神感天地泣鬼神,可钦可歌啊!
 黑暗终有尽头,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了!溪里厝老区群众见到了天日。从此,他们扬眉吐气,翻身当家作了主人。1950年8月,翻身的老区群众喜气洋洋地将公粮送到区公所粮库,支援国家建设。
 党和人民政府没有忘记他们,1951年在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溪里厝人从旧居地搬到蓬莱,改善了居住条件。人民政府还在蓬莱为他们建了一座土木结构的校舍,曰“蓬莱小学”,调派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该校校长兼教员。那一年,学校还免费招收了三十余个老区子女入学。为了使老区群众摆脱翻山越岭到南屿街、上福州城买卖之苦,党和人民政府于1958年初,发动南屿群众协助老区人民修建了南屿公社第一条车子化公路,公路从蓬莱通达南屿。
 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仍然关心老区群众,闽侯县南屿镇人民政府曾多次派员指导他们脱贫,让他们先富起来。1998年县、镇两级政府先后拨款,为他们修建了从蓬莱通到芝田的水泥路(芝田到南屿已于1997年修建了水泥公路)。老区人民利用这条公路每天把水果、蔬菜、粮食用车子运往城镇销售,攒回了一大把一大把的票子,提高了生活水平和住宅条件。如今放眼望去,蓬莱处处高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各种现代化电器应有尽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端倪可见。
(柳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