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櫶

内容更新时间:2012-06-18 12:55:07来源:闽侯乡音报

福州郊县扬谷机。

农民在扬谷。

    昔日每当夏秋两季稻谷收成上场时,在福州郊县乡村的晒谷场上,我们常见到农民把晒干的稻谷(内含秕及少许的干碎稻叶,壳屑等)放进木制的风车里,手摇轴柄来扬谷吹秕。这木制的风车叫扬谷机。福州人叫 “风   ”。
    史载,扬谷机始于三国时期,传说是诸葛亮的妻子沔城黄承彥之女黄么姑(名月英)绘图设计,诸葛亮依图造出的。由于扬谷机能把稻谷中秕谷扬出,净留饱谷,好舂米和贮藏。于是被人仿模而造,不断面世,先在沔城风行,随后传遍荆州,最后风糜江南。经过历代木匠的不断改进,成为既美观省力,又能高质的扬谷吹秕之农具。20世纪80年代初期,福州郊县乡村,七、八户农家中就有一架扬谷机。
    福州扬谷机的构造较之复杂。它由机腹、机胸、机脚、机柄四个硬部件构成的。机腹是圆形的,机胸是正方形的,腹胸连在一起,互相通连。机脚共四只,机腹机胸下各有二只,平行对立,使机体平稳立于地面。机柄安在机腹机胸的两侧,共四根,圆形,用来方便人们抬起机器。
    机腹内装有一个木方轴。轴上插四个风页,由薄木板制成。轴内心是圆铁套着,圆铁延伸到机腹外,使轴牢固在机腹内。在机腹体外正面还装有圆铁摇手柄。机胸上方装着盛谷斗,可容谷30—40斤,斗下有落谷口,装有调节板,可关可闭,可大可小;机胸下方有净谷口,口倾斜有坡度地突出机胸体,使谷粒能轻快地脱落出口,落到净谷口下放着盛谷的器具(一般是竹制的谷篓)里;机胸的左方是秕谷口,口上放一矮木块,以防净谷被风吹到秕谷口外,在秕谷口外机柄上放一口簸箕,秕谷经风吹后落在它上面后,拿来作为鸡鸭的饲料。
    扬谷时,手摇轴柄,风页旋转,产生风力,风往机胸吹去,这时开启调节板,盛谷斗里的谷子便落到机胸里,经风吹扬,干净的谷子便落到净谷口流入谷篓;秕谷与谷屑经风吹之飞出了秕谷口掉在簸箕上,碎稻叶、土粉末散落地上。扬谷机是这样产生扬谷吹秕功能的。后来被人应用到碾米厂来扬米吹糠。它又发挥了另一功能。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电力工业迅猛发展,先进农具不断推广,加上生产扬谷机需要较多的杉木。手摇的扬谷机毕竟要耗费体力。为了节约木材,摆脱手摇劳作费力的劳累,人们发明了小型固定,美观牢固,成本低的简易水泥扬谷台,安装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利用电风扇产生的风力来进行扬谷吹秕。如今木制的福州扬谷机已在福州郊县乡村逐渐销声匿迹,即将成为历史文物了。

(柳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