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梦造反其人其事

内容更新时间:2012-03-19 14:03:29来源:闽侯乡音报

柳振土
    清顺治年间,在福州府侯官县旗山南麓,爆发了一场旨在反清复明的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永福县官烈乡后尾洪家村青年炭工洪梦,里人称此事为“洪梦造反”。
    洪梦(生卒年月不详),出身贫寒,父母早亡,少时与胞姐相依为命。据民国初期上演的闽剧《洪梦反清》描述,洪梦其人力大无穷,专食田中的白鳝,15岁便能举起百斤重的石块,来回走动数十步而不觉费力。18岁时,洪梦在侯官县旗山、溪里山中,以烧炭为生。期间,他曾拜旗山龙谷寺长老广慧为师,习学武功,以便防身。福州南港民间有关他造反的传说、遗迹颇多,其人其事或成为民谚,或衍为地名,或编为戏剧上演,流传甚广。
    清末民初,福州城内戏院及部分郊县戏台为欢庆辛亥革命胜利,演出了闽剧《洪梦反清》,对洪梦起事予以赞扬肯定。但南港民间对他起事评价却很坏,言他起事“兵过篱笆破”,称他为“杀人魔王”。
    “洪梦造反半浮沉”
    据传洪梦在起事前,为筹措造反用款,把家中的财产一件一件地卖掉,最后只剩下了一把耙田埂用的铁耙子。一天,他拿了这把秃齿生锈,被三代人用过的铁耙子来到与其村毗邻的侯官县九都合浦村(即今南屿双龙村)的一间铁铺去卖,硬要铁铺陈老板买下,陈见铁耙子耙齿仅剩下三寸长,还蒙着厚锈,用手触之,铁屑层层脱落,已无再造之可能,不肯买下。洪梦大发雷霆,扬言日后定要杀光陈老板一家。之后,他来到大樟江边把铁耙扔到江里。说来也怪,这铁耙子掉到江里后,不但不沉底,反而浮在江水的中层,沿着江岸半浮半沉地往下流去了。据说这预兆着洪梦虽能揭竿起事,却不会成功,因此当时南港流传一句民谚:“洪梦造反半浮沉”。
    “杀他扫帚也过刀”
    洪梦造反后,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出一口恶气。遂带兵来到合浦村,专为诛杀铁铺陈老板一家,除陈老板的母亲因回娘家幸免外,其余人等,不论老弱全部惨遭杀戮,洪梦大概觉得这样犹不能完全解恨,就指着陈家的扫帚,对着众兵丁喝道“杀他扫帚也过刀”,其部下闻言,不敢违抗,当真把陈老板家的扫帚一一过刀。这就是民谚“扫帚也过刀”的由来。
    “尧沙打不过,牛碾杀双过”
    洪梦造反后带兵想从尧沙过境,却见尧沙村民团严阵以待,防守牢固,不能通过,他心急火燎,忙派部下四下窥探,寻找突破点,在得悉该村牛碾地方防守薄弱后,洪梦聚集大军,顺利的从此处拼杀过境。在过境中,洪梦十分恼怒,下令道:“尧沙打不过,牛碾来个杀双过(杀双过即杀两次),以解我们心头之恨。”此令一下,牛碾小村庄顿时遭殃,全村被杀得鸡犬不留,至今还冷落荒凉。
    千山灶变成千山兜
    南屿昔有胜景,名为千山灶(人们依山而居住着,约1300户人家),此地山青水秀,笙歌奏唱,笛声萦绕,店铺鳞次栉比,路人摩肩接踵,真可谓“繁华人间土,世外一桃源”。洪梦造反时,得到了千三灶部分民众的暗中支持。清军将领知悉此事后,十分恼怒,在剿灭洪梦起义后,即以通匪之罪名,起大军围剿千三灶。千三灶人民奋起反抗,清军对着千三灶放射火箭、炮弹无数,山庄陷入一片火海。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曾经繁华兴旺的千三灶已然变成了一片废墟,尸骨横陈,血流成河,金银珠宝化为液体,在焦黑的热土上流淌。不久,里人组织收殓死难者尸体,由于尸首太多,坟地一时难寻,人们只得在此建了一座长长的低矮的寄柩厝,直至解放初这个寄柩厝依然存在,里面放置着多口破烂的棺材。这个有1300户居住的旺地从此变成了冷落荒凉、不堪回首的状若鍪帽的千山兜。这个地名后来上了南屿版图。
    造反的佐证“洪墓墩”
    因胞姐被清军千总、把总当众污辱,以身殉节,洪梦一怒之下起事报仇,起事期间,起义军杀死千总、把总,连战皆捷,遂进兵攻打福州府。福州府衙获悉,以数倍兵力日夜兼程从福州城杀向南屿,在五都边尾与洪军血战一场。因为洪军几乎全由被官府逼迫出家的和尚、破落秀才、不第举人、破产商人及手无之力妇孺的所组成,战斗力不强,加上敌众我寡,一场大战之下,起义军全军覆没,尸体从边尾横陈白鹤。当地人收殓了造反者的尸体聚葬于锦溪畔,堆起了三个小山似的土墩,时人称之为“洪墓墩”,现虽被夷为平地,然已成为地名,上了南屿的版图。
    洪梦起事虽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宗旨不完全是为了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更大的原因是为报私仇泄私愤,且队伍不纯,人员复杂,故虽有两千人马,开始时轰轰烈烈,势如破竹,但不到一年便全军覆灭,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