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龄龙眼树挂果累累 宝元名果扬名南港水西
内容更新时间:2012-01-17 16:19:34来源:闽侯乡音报

龙眼为无患子科龙眼属,南亚热带乔木果树,寿命可达数百年以上。主要产区在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台湾等省区。龙眼在福建栽培始于唐宋,历史悠久,为传统特产。
龙眼清明前后开花,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有隔年结果现象。其结果多,每枝20至60粒,单果一般重10—16克,果肉脆嫩丰厚,汁多,味甘,熬成龙眼膏便是妇女坐月子的上好补品,备受产妇的青睐。鲜果焙干可长期储存,又可入药进补,谓“桂圆”,列为朝廷贡品。其果、壳、核、花、根均可入药,有医疗价值。木材可供作家具和雕刻艺术品,艺品畅销东南亚。
在南屿街兰堂里,福州旗山书画院院长、画家陈祥发先生祖屋后园内有棵龙眼树。这棵长在锦溪河岸的龙眼树,是陈祥发先生的祖父陈朝吉植于清同治甲戌年(1874),距今足有130年。树高15米,胸径2.7米,冠幅东西23米,南北22米,颇具南屿龙眼王者姿容。树四周虽有黄檀、洋桃、竹子等树木与其攀高,争阳光夺露水,更有高层民居将它匡夹在其中,然而它仍十分旺盛,枝叶繁茂,高大挺拔,生机勃勃。隔年可采果达300余斤,果实粒大、肉厚、脆甜。含冰糖味,食之甜津,余味留口,果质上乘。解放前,此果树曾一度名噪南屿,享有“圆若骊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护扶”之美誉。
陈朝吉(1881-1953)身经清末、民国、共和国三朝,布衣。生前在南屿街开小店铺养家糊口。他的屋子就坐落锦溪旁。锦溪昔时水流湍急,遇到台风侵扰或山洪爆发时常冲垮河岸,威胁岸上房屋。为了保护房屋,防止屋前土地流失,陈朝吉决定栽种树龄长、能结果的龙眼树。在保护房屋的同时,还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当时龙眼树的优良品种仅宝元一种,因此陈朝吉选择了宝元龙眼栽种。
经过十余年的精心管理与培育,龙眼树长势喜人,生长茁壮。没几年就葱绿苍翠,鹤立鸡群。第一年初生果就粒大肉厚,圆如骊珠,汁多味美,深受里人青睐,水果商闻悉便纷至沓来,付款定购,一时门庭若市。
陈朝吉为人善良平直,妻子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一家人与邻居相处和睦。每年秋季龙眼成熟时,夫妇俩总是先采一些给左右邻居、小孩老人尝新尝鲜。他们吃了果子后都啧啧称赞陈朝吉夫妇的为人与该果的优美口味。没几年,陈朝吉的这棵龙眼树就远近闻名。
说起龙眼,还有它的一段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一千八百年前,我省兴化(今莆田、仙游一带)有一条“妖龙”,四出作怪,闹得洪水成灾,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力大无比的年轻小伙子,名叫桂圆,率乡间民众与之搏斗,将妖龙围困于堤岸,活捉它后挖剔其眼睛,一颗眼落入土内,便生成树,其果实滚圆,肉质灰白,核乌黑,形若龙的眼睛,遂取名龙眼,此为龙眼树的由来。为纪念桂圆其人其事,龙眼干品取名“桂圆”。(■柳振土)
龙眼清明前后开花,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有隔年结果现象。其结果多,每枝20至60粒,单果一般重10—16克,果肉脆嫩丰厚,汁多,味甘,熬成龙眼膏便是妇女坐月子的上好补品,备受产妇的青睐。鲜果焙干可长期储存,又可入药进补,谓“桂圆”,列为朝廷贡品。其果、壳、核、花、根均可入药,有医疗价值。木材可供作家具和雕刻艺术品,艺品畅销东南亚。
在南屿街兰堂里,福州旗山书画院院长、画家陈祥发先生祖屋后园内有棵龙眼树。这棵长在锦溪河岸的龙眼树,是陈祥发先生的祖父陈朝吉植于清同治甲戌年(1874),距今足有130年。树高15米,胸径2.7米,冠幅东西23米,南北22米,颇具南屿龙眼王者姿容。树四周虽有黄檀、洋桃、竹子等树木与其攀高,争阳光夺露水,更有高层民居将它匡夹在其中,然而它仍十分旺盛,枝叶繁茂,高大挺拔,生机勃勃。隔年可采果达300余斤,果实粒大、肉厚、脆甜。含冰糖味,食之甜津,余味留口,果质上乘。解放前,此果树曾一度名噪南屿,享有“圆若骊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护扶”之美誉。
陈朝吉(1881-1953)身经清末、民国、共和国三朝,布衣。生前在南屿街开小店铺养家糊口。他的屋子就坐落锦溪旁。锦溪昔时水流湍急,遇到台风侵扰或山洪爆发时常冲垮河岸,威胁岸上房屋。为了保护房屋,防止屋前土地流失,陈朝吉决定栽种树龄长、能结果的龙眼树。在保护房屋的同时,还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当时龙眼树的优良品种仅宝元一种,因此陈朝吉选择了宝元龙眼栽种。
经过十余年的精心管理与培育,龙眼树长势喜人,生长茁壮。没几年就葱绿苍翠,鹤立鸡群。第一年初生果就粒大肉厚,圆如骊珠,汁多味美,深受里人青睐,水果商闻悉便纷至沓来,付款定购,一时门庭若市。
陈朝吉为人善良平直,妻子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一家人与邻居相处和睦。每年秋季龙眼成熟时,夫妇俩总是先采一些给左右邻居、小孩老人尝新尝鲜。他们吃了果子后都啧啧称赞陈朝吉夫妇的为人与该果的优美口味。没几年,陈朝吉的这棵龙眼树就远近闻名。
说起龙眼,还有它的一段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一千八百年前,我省兴化(今莆田、仙游一带)有一条“妖龙”,四出作怪,闹得洪水成灾,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力大无比的年轻小伙子,名叫桂圆,率乡间民众与之搏斗,将妖龙围困于堤岸,活捉它后挖剔其眼睛,一颗眼落入土内,便生成树,其果实滚圆,肉质灰白,核乌黑,形若龙的眼睛,遂取名龙眼,此为龙眼树的由来。为纪念桂圆其人其事,龙眼干品取名“桂圆”。(■柳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