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杨移居澳岐 杨太博名闻朝野

内容更新时间:2012-01-09 19:24:58来源:闽侯乡音报

    闽侯南屿镇南北两屿周边发祥发迹的,宋朝有爱莲周,还有关西杨氏。
    杨氏乃入闽杨氏始祖杨沂,官居左卫上将军(从二品),随闽王王审知兄弟入闽,于唐乾宁元年(894),奉命率部进驻旗山南麓,锦溪古码头上坎,在此居住二百五十载。杨沂为杨氏肇居上坎始祖。
    上坎是旗山九条旗带之一,背枕旗山,面临锦溪,风水上佳。宋高宗十三年(1143),杨沂的第十一世孙杨万令,举家族从上坎移居至与福州湾边一水之隔的三山落平洋岛屿的澳岐。
    澳岐背枕旗山旗带之一的卧牛山,面临闽江支流乌龙江。有诗赞曰:“三山落平洋,野旷呈宽敞。旗麓卧牛地,居住关西杨。令公迁此起,昆裔多贤良。”越六年,杨万令率族人改造环境,在卧牛山上开荒炼山,植树造林,每年春秋农忙后就上山造林。经过十余载,卧牛山的油杉(杜松)、榕树,郁郁葱葱,茁壮挺拔。村中种的植风水林——6棵榕树,状若巨伞,冠可遮荫避雨。后杨万令开设私塾,令子孙入塾课读。宋淳熙二年(1175)万令曾孙杨敏中登乙未科詹骙榜进士,敏中兄宜中登甲辰科卫泾榜进士;开禧元年(1205)宜中之弟杨宏中登乙丑科毛自诚榜进士。在宋代关西澳岐杨氏出了七位进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杨宏中。
    杨宏中字充甫,号僩齐,宋宁宗时列“六君子”之首。是晓岐第12代杨恪之四子。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卒于宋绍定元年(1228),享年53岁。元配南屿芝田村周氏,早卒未育,继室某地陈氏,生二男,长贵思,次贲思。妣封郡夫人。 
    庆元元年(1195),杨宏中年仅20岁,便博学多才,政论卓著,宁宗帝立其为国子监生,朝中君臣谓其“杨太博”,名盛一时。
    淳熙年间,朝廷局势混乱。贤相宗室赵汝愚辅佐宁宗继承帝位,并重用名儒朱熹、彭龟年等贤达名士协理朝政,稳定局势。庆元元年,奸相韩侂胄窃弄权柄,结党营私,指使奸党李沐等人,制造谣言,以“广植伪学,党羽反叛俗尚”的罪名,诬陷赵汝愚,上奏皇帝议罢赵汝愚之相职。引起祭酒李祥、博士杨简的愤怒,上书抗议,欲解赵汝愚之危。然而奏疏被奸党拒之殿外,无法上达宁宗帝。这气坏了杨宏中。他以太学生名义,伏阙进谏,昏愦的宁宗帝,却是非不分,准了韩侂胄的奏议,撤销了赵汝愚右相职务,把他贬谪往宁远军(广西容县)。赵汝愚在谪往宁远军途中被衡州守臣虐待而死。
    杨宏中为伸张正义,联络了京都闽籍太学生林仲麟(字景仲,宁德人)、徐范(字奕父,侯官人)、张道(字周甫,罗源人)、薛傅(字象夫,宁德人)、周端朝(字子静,宁德人)共六人,世称“六君子”,上书痛陈曰:“自古国家祸乱之由,初非一道。惟小人中伤君子,其祸尤惨……小人得志,仇视正人,必欲空其兽类,然后可以肆行而无忌,于是人主孤立而社稷危矣。党锢敝汉,朋党乱唐,大率由此。元祐以来,邪正交攻,卒成靖康之变。臣子所不忍言,而陛下所不闻也!”。“六君子”的上书,在当时京都争相传诵,百姓称快,奸党震慑。这激怒了韩侂胄,韩贼将这六位正直君子分别遣送到安徽太平州(今当涂县)浙江临安县一带进行编管(即交地方官管制)。国人为之不平,怨声载道,惊动了宁宗帝。后韩侂胄阴谋败露被诛,六人始被赦还京都,才了结此事。
    杨宏中获赦回京都后,于开禧元年(1205)登乙丑科毛自诚榜进士,任南剑州教授。次年特迁一秩,宏中不肯拜受。后以余嵘、汪逵、赵彦橚推荐,累迁太学正任潭州通判。
    杨宏中在潭州任上,正遇严重夏旱,田土龟裂,五谷无收,万民叫苦连天。察民情恤民苦的宏中紧急上疏朝廷,请求赈灾救民,谏官应武以私怨弹劾宏中,宏中被差知武岗军,宏中不服气,卒于潭州任上。
    杨宏中葬大后山寿轩黄公祠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墓被毁,刻墓志铭的石条被当地人移作他用。2002年,杨宏中后裔鸠资在原址修建陵墓。(■柳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