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名
内容更新时间:2011-12-26 15:50:13来源:闽侯乡音报
初秋,阳光和煦。趁着好天气,周六我上理发店理发。口袋里手机响了,师傅停下手里的活,让我接电话。那头传来儿子的声音:“爸,想耍猴吗?”这是儿子的戏言。“猴子”指的是十个月大的小孙子。“好,我正在理发。”“我们在宝龙广场。”儿子简单告诉了他所在的位置。在宝龙广场童装商场电梯口,我见到了小孙子。他坐在推车里,双眼直瞪瞪地望着我。我拍着手掌叫着“睿麟”示意要抱他时,他活跃了起来,嘴里发出“呀、呀”的声音。我抱起了他,心里思忖着,又是一代人了!
我已进入古稀之年,膝下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超生了吧!那是个生孩子还胜过搞自留地的年代,当然多多益善了。如今想起他们的出生、成长,一路艰辛;而他们名字的由来,更有一番趣事。
今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大女儿陈俐群,说了你可能不信,她出生在三叉街的马路上啊!那是年末,妻子的临产期到了,学校也放假了,我从大湖赶到了尚干,静候与第一个孩子见面。上午八点多,妻子的肚子疼了,按我的想法是请医生来家里接生,可是岳母坚决不让,她说女儿不能在娘家生孩子,这样会把财气带走。不知道这是什么理论?没办法只得送妻子到尚干医院。当时,县卫生局长任宝兴就住在尚干医院,他是我在“牛棚”时候的“牛”友。当他知道后,赶紧跑去找医生。转了老半天他对我说:“你赶快送妻子上福州吧!院里接生的医生都不在!”他还蛮有把握地说一句:“第一胎,来得及!”
冬日的阳光显得微弱无力,寒冷的风使我浑身不禁颤抖。那时哪有啥公交、的士?沙土铺成的公路被风吹起了沙尘雾,货车驶过都让你睁不开眼呢!我花十块钱找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岳母扶着妻子坐上,我自己骑着自行车跟在三轮车的旁边。从尚干到福州市二医院有十多公里地!那是布满坑洼的沙石公路啊!殊不知,三轮车震动颠簸无疑是催产的极好办法。车到三叉街路口,岳母突然惊叫了起来:“生了!”随之传来“哇、哇”的啼哭声!三轮车师傅慌张起来,不知怎地连车带人摔倒,岳母、妻子、女儿都摔到了路上,我傻了眼,发现妻子与光溜溜的女儿脐带还连着,三轮车横躺倒在她俩中间。我不知所措,脱下衣服,裹起女儿。这时我定神一看,路边不远处停着一辆吉普车,副驾驶位上还坐着一位女同志。他们看到这惊险的一幕,毫不迟疑地答应把她们送到市二医院。奇了,除了岳母脚上擦伤,母女毫发无损。到医院很快就处理好了,一切平安,在医院五天后就出院回老家过大年了。后来,我经查询才知道,送她们到医院的是福州市商业车队的队长陈锦戎。女儿满月后,新学期也开始了,我托大舅带上一条红金牌香烟和一封感谢信到车队表示谢意。遗憾的是,近四十年过去了,没有再联系陈队长,女儿工作后本想带她去看看他,但此时早已事过境迁,三叉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稻田、菜地消失了,公路变得宽敞了,那家供销社百货的位置也找不到了!
我把女儿起名的任务,给了时任莆田地委副书记的常老头。他很快来信了,信中说名字叫陈俐群,意思是要做普普通通的一个群众,但要聪明伶俐,有思想、有知识,长大后才能为国家做事。这是一个南下老干部对女儿朴实的期望。女儿也很争气,福建省第二轻工业学校毕业后留在福州,分配在文化生活报社工作。外孙曾诚今年小学六年级了,懂事、儒雅、学者型,学习成绩很好,会画画、跆拳道,英语特溜。至今,我的笔记本还夹着他在2004年11月17日我生日时画的一张画,那时他刚上幼儿园,画上的字,是我把着他的手写的。
两年后,二女儿出生了。有了先前的教训,二女儿在老家出生,平安顺利,就没有了她姐姐的惊险一幕了!
二女儿的名字,我决定交给当时在山西大寨“排工”的老吴了。1968年冬,我在“牛棚”“改造”两年零三天后,被宣布“解放”了,被贬到大湖。那是一天中午,我带着背包行李到大湖报到,当我找到村子中设在祖厝里的学校时,一位约四十多岁的驻村工作队长接待了我,午饭是他亲自为我在四根木头架设的灶上煮的。后来我们天天相处,竟成了肝胆哥们,才知道他是“文革”中携妻带子女来大湖“接受再教育”的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炯如!
三年后的一天,老吴突然接到上北京的通知。原来数学家华罗庚要组建“应用数学小分队”,老吴被点将任小分队长,带队员赴山西昔阳县为大寨大队的劳动力作分工安排。老吴在大寨用应用数学中的统筹法、优选法对劳动力做科学的安排,现在想起来,一批数学家在大寨“排工”,这不大材小用了?
老吴来信了,二女儿叫陈凡。信中说,陈凡意为:人在社会,要当平凡的人,但要做不平凡的事。这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人生观吧!陈凡初中毕业时,我虽已调县委报道组工作,但此时家境还是较为困难,她不想继续上高中了。二女儿生性机灵,人也长得漂亮,当时刚好有个机会到北京的“福州市驻京办”工作。她上北京以后,天大了,世面宽了,不安心现实工作了,阿根廷、日本、墨西哥等地到处跑。不久以后结婚、生子,真让我为她操心啊!如今,她才安定了下来,一家三口定居美国,外孙潘典夏已在美国上高一了。2008年3月6日,刚好我的著作《闽侯名木古树》出版了,作为礼物送给他,并在扉页题写:你根在中国,盼望你迅速、茁壮长成参天大树,给世界带来荫凉!外公爱你!
后来,老吴为了照顾他妻子的病,又从福建师大调回漳州师院任教务长。退休后,还到处讲课忙于社会工作,劳累使他未过古稀之年就过早辞世。他的博学、风范、做事、为人都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1979年冬,我的第三个孩子降生了,说什么我也不让朋友来为他起名了。我绞尽脑汁想了许久,最后确定叫陈廷帅。可以说,这倾注了父亲对孩子深切的希望:长大成才,能为朝廷之帅。当我把孩子名字告知家父时,他反对了。他说,孩子名字不能起什么帅的,这样孩子不好养啊!我对父亲老传统迷信思想不赞同,坚持自己的意见。儿子是我生的、养的,难道还没起名权吗?儿子顽皮,在学习上不够尽心尽力,但上了大学后,好像突然通窍了,懂事了许多许多。他毕业时,我认真地征求了他的意见。“想到广播电视局工作吗?”他回答说:“让我考虑一星期吧!”几天后,他给我电话,意思是年轻人要到社会去闯闯,不回闽侯了!儿子的决定我自然赞同,这回却是他主动提出:“爸,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我真诚地叮嘱他:“要做事,先做人”。几年来,他辛辛苦苦,起起落落,尝到人生路上的艰辛,现在已经娶妻、生子、买房、买车基本就绪了,生活的磨练更加使他懂得了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是我最感欣慰的了。
名字,不过人的一个符号。但也可以是一个希望,也可以是一种寄托,更可以是一种人生观的纯情表达。在节日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当你亲昵地叫着儿孙的名字时,一定便会想起这许多的故事!这记忆是美好的,或是辛酸的、欢乐的。
我抱着小孙子走在宝龙天桥上,逗他看着桥下的车流,他高兴得嘴里直嘟嚷。这时我想:人生啊,不就像这车流一般,来去匆匆……
我已进入古稀之年,膝下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超生了吧!那是个生孩子还胜过搞自留地的年代,当然多多益善了。如今想起他们的出生、成长,一路艰辛;而他们名字的由来,更有一番趣事。
今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大女儿陈俐群,说了你可能不信,她出生在三叉街的马路上啊!那是年末,妻子的临产期到了,学校也放假了,我从大湖赶到了尚干,静候与第一个孩子见面。上午八点多,妻子的肚子疼了,按我的想法是请医生来家里接生,可是岳母坚决不让,她说女儿不能在娘家生孩子,这样会把财气带走。不知道这是什么理论?没办法只得送妻子到尚干医院。当时,县卫生局长任宝兴就住在尚干医院,他是我在“牛棚”时候的“牛”友。当他知道后,赶紧跑去找医生。转了老半天他对我说:“你赶快送妻子上福州吧!院里接生的医生都不在!”他还蛮有把握地说一句:“第一胎,来得及!”
冬日的阳光显得微弱无力,寒冷的风使我浑身不禁颤抖。那时哪有啥公交、的士?沙土铺成的公路被风吹起了沙尘雾,货车驶过都让你睁不开眼呢!我花十块钱找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岳母扶着妻子坐上,我自己骑着自行车跟在三轮车的旁边。从尚干到福州市二医院有十多公里地!那是布满坑洼的沙石公路啊!殊不知,三轮车震动颠簸无疑是催产的极好办法。车到三叉街路口,岳母突然惊叫了起来:“生了!”随之传来“哇、哇”的啼哭声!三轮车师傅慌张起来,不知怎地连车带人摔倒,岳母、妻子、女儿都摔到了路上,我傻了眼,发现妻子与光溜溜的女儿脐带还连着,三轮车横躺倒在她俩中间。我不知所措,脱下衣服,裹起女儿。这时我定神一看,路边不远处停着一辆吉普车,副驾驶位上还坐着一位女同志。他们看到这惊险的一幕,毫不迟疑地答应把她们送到市二医院。奇了,除了岳母脚上擦伤,母女毫发无损。到医院很快就处理好了,一切平安,在医院五天后就出院回老家过大年了。后来,我经查询才知道,送她们到医院的是福州市商业车队的队长陈锦戎。女儿满月后,新学期也开始了,我托大舅带上一条红金牌香烟和一封感谢信到车队表示谢意。遗憾的是,近四十年过去了,没有再联系陈队长,女儿工作后本想带她去看看他,但此时早已事过境迁,三叉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稻田、菜地消失了,公路变得宽敞了,那家供销社百货的位置也找不到了!
我把女儿起名的任务,给了时任莆田地委副书记的常老头。他很快来信了,信中说名字叫陈俐群,意思是要做普普通通的一个群众,但要聪明伶俐,有思想、有知识,长大后才能为国家做事。这是一个南下老干部对女儿朴实的期望。女儿也很争气,福建省第二轻工业学校毕业后留在福州,分配在文化生活报社工作。外孙曾诚今年小学六年级了,懂事、儒雅、学者型,学习成绩很好,会画画、跆拳道,英语特溜。至今,我的笔记本还夹着他在2004年11月17日我生日时画的一张画,那时他刚上幼儿园,画上的字,是我把着他的手写的。
两年后,二女儿出生了。有了先前的教训,二女儿在老家出生,平安顺利,就没有了她姐姐的惊险一幕了!
二女儿的名字,我决定交给当时在山西大寨“排工”的老吴了。1968年冬,我在“牛棚”“改造”两年零三天后,被宣布“解放”了,被贬到大湖。那是一天中午,我带着背包行李到大湖报到,当我找到村子中设在祖厝里的学校时,一位约四十多岁的驻村工作队长接待了我,午饭是他亲自为我在四根木头架设的灶上煮的。后来我们天天相处,竟成了肝胆哥们,才知道他是“文革”中携妻带子女来大湖“接受再教育”的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炯如!
三年后的一天,老吴突然接到上北京的通知。原来数学家华罗庚要组建“应用数学小分队”,老吴被点将任小分队长,带队员赴山西昔阳县为大寨大队的劳动力作分工安排。老吴在大寨用应用数学中的统筹法、优选法对劳动力做科学的安排,现在想起来,一批数学家在大寨“排工”,这不大材小用了?
老吴来信了,二女儿叫陈凡。信中说,陈凡意为:人在社会,要当平凡的人,但要做不平凡的事。这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人生观吧!陈凡初中毕业时,我虽已调县委报道组工作,但此时家境还是较为困难,她不想继续上高中了。二女儿生性机灵,人也长得漂亮,当时刚好有个机会到北京的“福州市驻京办”工作。她上北京以后,天大了,世面宽了,不安心现实工作了,阿根廷、日本、墨西哥等地到处跑。不久以后结婚、生子,真让我为她操心啊!如今,她才安定了下来,一家三口定居美国,外孙潘典夏已在美国上高一了。2008年3月6日,刚好我的著作《闽侯名木古树》出版了,作为礼物送给他,并在扉页题写:你根在中国,盼望你迅速、茁壮长成参天大树,给世界带来荫凉!外公爱你!
后来,老吴为了照顾他妻子的病,又从福建师大调回漳州师院任教务长。退休后,还到处讲课忙于社会工作,劳累使他未过古稀之年就过早辞世。他的博学、风范、做事、为人都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1979年冬,我的第三个孩子降生了,说什么我也不让朋友来为他起名了。我绞尽脑汁想了许久,最后确定叫陈廷帅。可以说,这倾注了父亲对孩子深切的希望:长大成才,能为朝廷之帅。当我把孩子名字告知家父时,他反对了。他说,孩子名字不能起什么帅的,这样孩子不好养啊!我对父亲老传统迷信思想不赞同,坚持自己的意见。儿子是我生的、养的,难道还没起名权吗?儿子顽皮,在学习上不够尽心尽力,但上了大学后,好像突然通窍了,懂事了许多许多。他毕业时,我认真地征求了他的意见。“想到广播电视局工作吗?”他回答说:“让我考虑一星期吧!”几天后,他给我电话,意思是年轻人要到社会去闯闯,不回闽侯了!儿子的决定我自然赞同,这回却是他主动提出:“爸,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我真诚地叮嘱他:“要做事,先做人”。几年来,他辛辛苦苦,起起落落,尝到人生路上的艰辛,现在已经娶妻、生子、买房、买车基本就绪了,生活的磨练更加使他懂得了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是我最感欣慰的了。
名字,不过人的一个符号。但也可以是一个希望,也可以是一种寄托,更可以是一种人生观的纯情表达。在节日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当你亲昵地叫着儿孙的名字时,一定便会想起这许多的故事!这记忆是美好的,或是辛酸的、欢乐的。
我抱着小孙子走在宝龙天桥上,逗他看着桥下的车流,他高兴得嘴里直嘟嚷。这时我想:人生啊,不就像这车流一般,来去匆匆……
( 陈开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