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桥与骑桥榕
内容更新时间:2011-12-06 18:35:24来源:闽侯乡音报
白屿港流经下浦地方谓下浦港,港畔叫下浦村。村人有“下”字之嫌,易村名曰合浦,取“合”有悦乐之意。合浦村北侧有石桥梁一座,顾名思义叫合浦桥。
合浦村以剑津李氏为主姓,建有宗祠立乡间。里人林振华、宋友齐在《南屿考古略》道:合浦桥又名下浦桥,位于新联村以东三里下浦自然村,界于江口、尧沙、下屿等村。桥始建于宋代,走向南北,系石构平梁桥。桥长35米,两墩三孔道,桥面宽2.5米。北端桥侧长有两株榕树。《闽侯名木古树·南屿合浦骑桥榕》云:“桥中墩墩石间,长有一株旷世稀有的古榕,树龄已有700余年,错综缠绕的总根祼露在墩面临水地方,粗壮的支根沿着古石板缝隙延伸到前后两边的桥堍外,并将其根与石板紧紧地合抱在一块,与总根合力支撑着古榕,而且异常坚牢。数百年间任凭狂风暴雨,桥与榕安然无恙。”
古榕胸围5.3米,冠幅东西23米,南北28米,高约15米。枝叶繁茂,像一把大伞遮盖着这座宋代古桥。古榕头部建有一矮小的庙宇,曰“闾山法院”,中祀狮公仙师,左右分祀龙爷、虎爷。每月初一、十五,香火旺盛,香烟缭绕桥畔不散。树头部还有一椭圆石祼露如馒头,村人说是仙公石,绝不会被榕根吞噬,十分神奇。据传桥中的闾山法院,庙宇建竣不久,一粒特大的榕树种子随风飘飞,经仙家点化,在神鸟护送下落于庙侧,随后此榕得地茁壮成长,村人尊其为神树,即是今此古榕也。
传说庙中狮公仙师在明末清初与南通古灵王斗法,秋色平分。古灵王庙宇被狮公仙师捅落一翘角,那翘角一直修不能复原形;狮公仙师庙宇瓦顶被古灵王捅破,千修万补总是漏水。又传明成化八年(1472)榕屿举子强满赴京会试,途经合浦桥时,桥上的神树,无风却突然摇摆起来,发出声响与庙中狮公仙师噙声相和,曰:“满京此试,登科仕进。”后果应了仙师和神树的预示,强满年轻(28岁)登科,官拜顺天府知府。因此留下了合浦桥仙师和神树一言九鼎的美谈。
昔时庙与榕之间隙地长有松竹梅,几经枯荣,依然苍翠,圆了“岁寒三友”之梦。惜庙于文革期间圮矣,松竹梅无存。今村民重筑庙宇,又植一梅于上,以期再补上松、竹,还复原貌。
2002年2月,笔者在福州晚报“闽海神州”栏,报道了此桥榕后,同年3月,福州日报、福州晚报在头版也报道了此桥榕。两报将这株古榕命为“骑桥榕”,招来了许多游客来此观赏,并拍摄留影,还在电视上镜亮屏。
由于合浦桥无护栏杆,多次发生小学生从桥上落入江中,幸均无发生溺水死人,据村民说这是桥上仙公神力相助。为确保行人在桥上行走安全,合浦村村民于2003年5月集资数万元,在保持桥之原貌,保存桥之石梁面铭文石刻原则上,于当年六月在桥两旁增设护栏,增强桥之安全感,并在桥中墩增建桥亭,给路人游客以避雨纳凉之方便,也为桥增添景点,使桥更加丰采迷人。曾有一位游客感慨地对路人说:“粉妆合浦桥,焕彩又迷人。”此善举备受路人游客赞赏,实为美事一桩。
2003年10月14日,福州晚报“闽海神州”版刊登了笔者与挚友林本俊先生合写的《合浦桥已焕然一新》,报道了此事。2005年6月,该桥被闽侯县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文)立于桥头埕边。(■ 柳振土)
合浦村以剑津李氏为主姓,建有宗祠立乡间。里人林振华、宋友齐在《南屿考古略》道:合浦桥又名下浦桥,位于新联村以东三里下浦自然村,界于江口、尧沙、下屿等村。桥始建于宋代,走向南北,系石构平梁桥。桥长35米,两墩三孔道,桥面宽2.5米。北端桥侧长有两株榕树。《闽侯名木古树·南屿合浦骑桥榕》云:“桥中墩墩石间,长有一株旷世稀有的古榕,树龄已有700余年,错综缠绕的总根祼露在墩面临水地方,粗壮的支根沿着古石板缝隙延伸到前后两边的桥堍外,并将其根与石板紧紧地合抱在一块,与总根合力支撑着古榕,而且异常坚牢。数百年间任凭狂风暴雨,桥与榕安然无恙。”
古榕胸围5.3米,冠幅东西23米,南北28米,高约15米。枝叶繁茂,像一把大伞遮盖着这座宋代古桥。古榕头部建有一矮小的庙宇,曰“闾山法院”,中祀狮公仙师,左右分祀龙爷、虎爷。每月初一、十五,香火旺盛,香烟缭绕桥畔不散。树头部还有一椭圆石祼露如馒头,村人说是仙公石,绝不会被榕根吞噬,十分神奇。据传桥中的闾山法院,庙宇建竣不久,一粒特大的榕树种子随风飘飞,经仙家点化,在神鸟护送下落于庙侧,随后此榕得地茁壮成长,村人尊其为神树,即是今此古榕也。
传说庙中狮公仙师在明末清初与南通古灵王斗法,秋色平分。古灵王庙宇被狮公仙师捅落一翘角,那翘角一直修不能复原形;狮公仙师庙宇瓦顶被古灵王捅破,千修万补总是漏水。又传明成化八年(1472)榕屿举子强满赴京会试,途经合浦桥时,桥上的神树,无风却突然摇摆起来,发出声响与庙中狮公仙师噙声相和,曰:“满京此试,登科仕进。”后果应了仙师和神树的预示,强满年轻(28岁)登科,官拜顺天府知府。因此留下了合浦桥仙师和神树一言九鼎的美谈。
昔时庙与榕之间隙地长有松竹梅,几经枯荣,依然苍翠,圆了“岁寒三友”之梦。惜庙于文革期间圮矣,松竹梅无存。今村民重筑庙宇,又植一梅于上,以期再补上松、竹,还复原貌。
2002年2月,笔者在福州晚报“闽海神州”栏,报道了此桥榕后,同年3月,福州日报、福州晚报在头版也报道了此桥榕。两报将这株古榕命为“骑桥榕”,招来了许多游客来此观赏,并拍摄留影,还在电视上镜亮屏。
由于合浦桥无护栏杆,多次发生小学生从桥上落入江中,幸均无发生溺水死人,据村民说这是桥上仙公神力相助。为确保行人在桥上行走安全,合浦村村民于2003年5月集资数万元,在保持桥之原貌,保存桥之石梁面铭文石刻原则上,于当年六月在桥两旁增设护栏,增强桥之安全感,并在桥中墩增建桥亭,给路人游客以避雨纳凉之方便,也为桥增添景点,使桥更加丰采迷人。曾有一位游客感慨地对路人说:“粉妆合浦桥,焕彩又迷人。”此善举备受路人游客赞赏,实为美事一桩。
2003年10月14日,福州晚报“闽海神州”版刊登了笔者与挚友林本俊先生合写的《合浦桥已焕然一新》,报道了此事。2005年6月,该桥被闽侯县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文)立于桥头埕边。(■ 柳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