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传说

内容更新时间:2011-10-17 21:30:14来源:闽侯乡音报

      八闽名山翠旗山为一座绵亘16公里,宽3-5公里,总面积73平方公里,海拔700余米的燕山期花岗岩体,突起于侏罗纪南园组火山碎屑岩之中,以特有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著称。山上岩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每块岩石都有它美妙的名称和神奇的传说。现就山上的“石灶”、“情侣岩”、“吞吐岩”、“笋岩”、“蛤蟆观天”、“旗铃石”等撰写出来,以飨读者。
 
石灶
 
 旗山盛产“白毛茶”,名闻遐迩。旗珠峰的白毛茶为最佳,谓“水中三变”。其叶形如鸡舌,叶背有白绒毛。冲泡一刻芬香,呷一口时,茶叶才一片片地下降,可又是悬于杯水的中间,再啜时方沉杯底,逐渐地沁出青绿色。此茶无须窨花,自有一股似兰似麝的清香直透脑门。传说明朝末年,吕洞宾与李铁拐云游南海,来到旗山,听说旗山有此特产茶,便想品尝品尝。他俩摘了白毛茶叶子后就动手砌灶,取出了葫芦把茶叶装进葫芦后架在石灶上,然后李铁拐念了咒语,将自己脚腿伸进灶膛当柴烧,烹茶品尝起来。当他们品尝得有滋有味时,一樵夫打柴回来往他俩走来,两仙急忙腾空而去,留下了石灶。后来上旗山踏青的人便借此灶来野炊了。有诗为证:“劝君踏青莫背锅,山肴野蔌任烹煮。”
情侣岩 
 情侣岩在石灶之上,亦名雷劈岩。传说宋朝时,旗山麓下的上坎村有一苏姓青年小伙子,传为苏东坡远房兄弟的后裔,与该村的杨姓姑娘,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长大后便开始谈婚论嫁。可是苏姓父母认为自己儿子是举人,杨姓女子是村姑,门不当户不对,所以极力反对。但两青年一个非杨不娶,一个非苏不嫁。他俩常在夜间跑到旗山上去谈情说爱,感动了山神,山神当了他俩的月老。一天夜晚,两青年大山作床,蓝天当被,顽石为枕,偷偷地结婚了。苏姓父母发觉后追上山来,想拆散他俩。这时山神成全了他俩的美事,把他俩化幻成一块岩石,后来人们把这块岩石命名为“情侣岩”。他俩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为了让人间男女都羡慕他俩崇高的爱情,令雷神把此岩劈成情依依的情侣岩。有诗佐证:“雷劈情石成胜景,情侣依依永相守。”
吞吐岩
 吞吐岩在熊猫瞌睡岩之上。传说古时候,旗山麓下某村有一青年事业有成,然择妻总是挑三拣四,丑些的女子他不肯要,怕人笑他娶个东施女。找个美丽的女子,怕她会被人勾引,红杏出墙。有一天,他的亲戚给他介绍一个女子,这女子既美丽又端庄。他想要又不敢要,不要又觉得可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日夜晚,他梦见狮峰岭的仙翁沙公对他说:“小伙子,这个女子在你看来,苗条美丽,食之无肉,嚼之有味,难吐难吞,患得患失。你就像旗山上那堆吞吐岩呀!不信你去看看。不过这女子贤淑端庄,你可一百个放心啰!”第二天,他即往旗山,果真见到了那堆难吞难吐的吞吐岩,心想自己就像这吞吐岩,患得患失;那女子就像一粒檀香橄榄,食之无肉,但味香留口,真叫人难吞难吐呀!据传沙公为了这个青年能和那女子结为秦晋之好,那晚和旗山土地公将山上石条叠成吞吐岩来开导他,叫他莫犹豫,赶快娶她。后来这青年就和那女子结为佳偶。(■ 柳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