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桥

内容更新时间:2011-08-16 17:36:55来源:闽侯乡音报

舟形桥墩。
 
墩面镌刻纪年等铭文。
 
合山桥。
 
      南屿是一个景色迷人的水乡。群山环抱,溪涧纵横,河流交错。锦溪作为贯穿南屿乡镇的主河流,发源自旗山南麓。此地至今还保存有宋代的渡船头,溪流蜿蜒曲转,北绕水西林,由元峰而汇合闽江;南旋白屿桥。经江口而注入大樟溪。古时锦溪盛产单脚蛏、银鱼、半边鱼、黄蚬等,享誉福州城。这里溪光山色,美丽富饶,古桥民居,别致典雅,令人叹为观止。历代骚人墨客流连其间,留下不少题咏诗篇。明大臣、学者曹学佺《锦溪泛舟》云:“溪水明于锦,层波映不穷。山光笼竹满,树势俯泉空。少怯阴无日,虚疑响杂风。归舟如可问、犹待暮潮通。”合山桥就是横跨锦溪南北岸一座颇为引人注目的古桥。
       合山桥,原名彩虹桥,俗称旧桥头。纬度25°58'517'',经度119°13'334''。垆峰、太平两山隔溪对峙,每当月朗星稀之夜,两山之间云雾缭绕,紫气弥漫,远望好似罩上一层面纱,象笼合一般,桥因此易名。桥南的南屿街是商贾云集之地,十分繁华热闹,物产丰富,有福州“小中亭”之称;桥北水西林是名人名宦辈出之地。最著者有宋代七省经略林士衡,明代“六朝太老”林春泽。垆峰山石刻“环江第一名胜”,道出古人对锦溪水天一色独好风景的赞美。明诗人徐熥《游锦溪竹林进合山桥》诗曰:“一路尽莓苔,浓荫划不开。山依迂涧转,泉逐断桥来。同坐松间石,还期竹下杯。隔溪烟磬晚,欲别不迟回。”合山桥全长28米,宽2.3米,酾水四道,舟行石墩。桥始建于宋代,原为石墩木构风雨桥。明王应山《闽都记》载:“合山桥在南屿,延袤数丈,以木为梁。而亭其上。”《福建通志》载:“合山桥以木为梁,尓覆以亭,绵亘数丈,在海平面南屿。”桥历经岁月风霜,毁坏严重,为避免木梁桥面易于腐朽、常需维修的缺点,明天启四年(1624),里人陈惟传募缘首主持全面重修。太守林春泽之三子林应起拾银130两,并增造两墩以加固。现桥墩上还留有“缘首陈惟传督……”、“明天启四年,里人林应起捐银130两,增造两墩”等石刻文字。
      当合山桥修建落成之际,作为德行于民、著有政绩的林春泽,看到自己的三子林应起又为里人做了一件好事,情不自禁,赋诗两首以记之:“锦江江上驾江桥,闻道任虚野兴饶。日涌彩虹横碧落,云飞华表动春霄。溪山远近拼相汛,桑梓寒温屡见招。杖履喜看天路永,康衢愿效老农谣。”“一曲清江阮画桥,桥成佳致倍增饶。龙宫光闪浮银海,牛渚芒寒下碧霄。吾党衣冠欣有庆,良宵弦管醉相招。浩歌纵步仙桥上,不羡城南尺五谣。”(摘自  曾江《闽侯古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