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仕官路拾遗
内容更新时间:2011-08-08 10:16:53来源:闽侯乡音报

拔仕古驿道旁的《沙溪修路记》碑刻。

被山洪冲垮的多墩石梁桥。

拔仕古驿道。
拔仕官路是福州出省西驿道中的一段,始建于汉代,唐代福(福州)延(南平)道路修成后,逐渐没落,但仍是著名用兵之道。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农民起义军从仙霞岭入闽后,就沿此路攻入福州。宋时,曾一度废福延路用福瓯路。现在拔仕官路遗迹尚存,2米宽不规整石块铺的古驿道断续伸延约3公里。道旁还有三段摩崖题刻,都与官路有关:一是“拔仕”榜书,二是募修官路碑,三是“沙溪修路记”碑。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之五.地理类五第55页)载:“北西取建宁后路,由沙溪、别仕(拔仕)、新蓝、鸡菜距县百里,极嵲恶。觜于旁而啄衣,牙于中而啮足,蹲于前而梗步。嘉佑三年(1058年),知县樊纪易而夷之,自记云‘雪峰至古田县’。”这段话指出福瓯驿道所经路线。同时,这一段话就是引用“沙溪修路记”碑中的言词,使这一段古道就是福瓯古驿道有了有力的佐证。清《侯官乡土志》亦载:白太(拔仕)、阮姓、三十户,此地系从前驿道,尚有马槽在焉。”驿路通过拔仕的历史更为明确无误。
昔日车马络绎不绝的古驿道,如今已遭废弃。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关西村拔仕自然村的拔仕碇步桥,见证了古驿道的沧桑,见证了拔仕古村落的变迁。
该桥建于明代,由19个不规则石磴构成,全长约15米,由拔仕村口横渡溪涧通到拔仕官路。据村民介绍,在碇步桥的南侧近处原来还有有一座多墩平梁石构桥,毁于明代,现仅存东向一船形桥墩。为方便当地村民往来耕作,故在此建了这座简易的碇步桥。遗憾的是2005年,此座碇步桥又遭人为破坏。(摘自 曾江《闽侯古桥梁》)
昔日车马络绎不绝的古驿道,如今已遭废弃。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关西村拔仕自然村的拔仕碇步桥,见证了古驿道的沧桑,见证了拔仕古村落的变迁。
该桥建于明代,由19个不规则石磴构成,全长约15米,由拔仕村口横渡溪涧通到拔仕官路。据村民介绍,在碇步桥的南侧近处原来还有有一座多墩平梁石构桥,毁于明代,现仅存东向一船形桥墩。为方便当地村民往来耕作,故在此建了这座简易的碇步桥。遗憾的是2005年,此座碇步桥又遭人为破坏。(摘自 曾江《闽侯古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