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闽越王庙要玩“乾坤大挪移”
内容更新时间:2011-07-18 16:57:20来源:闽侯乡音报

这个画面让我们看到许多历史经过的痕迹。

木雕、石刻、壁画、砖瓦……工匠们究竟留下了多少技艺?

神龛前裙的明代石雕。

梁上“爬”满了木雕。

让专家们又爱又怕的藻井。

它就是即将搬迁的永丰闽越王庙。
本报讯 近日,永丰闽越王庙内不时有工作人员进出。原来,正在建设中的三环路永丰互通与淮安大桥连接线刚好要跨过闽越王庙,为了避开三环线路,闽越王庙玩起了“乾坤大挪移”。专家们将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除了水泥地板和四面墙,其他全部搬迁到距离原址700多米的地方,预计需要15天时间将其“挪移”完毕。
闽越王庙
两千年前无诸印记
这永丰闽越王庙究竟是什么来头,竟整出如此大的阵仗?记者特来到县博物馆寻求答案。
据曾江馆长介绍,闽越王庙就是祭祀闽越王无诸的地方。二千多年以前,在福建地方开发史上,出现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就是史、汉两书均有记载的西汉闽越开国君王驺无诸。他是越王勾践的后裔,战国晚期称王闽中。秦统一中国设闽中郡,削去无诸的王号,把他降为君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响应。无诸率领闽中子弟兵,追随刘邦攻入武关,直捣咸阳,战功卓著。秦灭后,楚霸王项羽在分封诸侯时,以‘楚越旧隙’为由,不封无诸等闽越族,为无诸所不满。楚汉战争中,无诸等闽越族首领率闽中兵佐汉击楚,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复封无诸为闽越王,治闽中故地,前后经历八年血与火的战争洗礼,班师回闽的无诸,统一了分散的部族、方国,引入先进的中原文化体系和生产技术,维护与汉王朝正常的朝贡关系,保境安民,休生养息,在今福州营造都城东冶,闽越国势威震东南。道光《福建通志》引明人瞿庄评论说:“闽在古为百越纹身之地,至王以神明之胄居之,故能乃凡心中国,从诸侯兵踣秦踣楚,佐炎汉帝业,策勖盟府,显受王符。三山磅礴之气为之增壮。自时厥后,渐靡风教,用夏变夷。驯至唐、宋之世,笃生秀民,或立垂训,或世为宰辅。蝉蜕荒服之习,澡沐邹鲁之化者,王实开之。”
原来,闽越王追随刘邦打下汉王朝,并统一了闽境各个部族,而且还大力引入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死后,后世人深切怀念这位福建地区社会文明的先驱者,便在各地兴建闽越王庙,祭祀闽越王无诸。
据曾江馆长介绍,闽越王庙就是祭祀闽越王无诸的地方。二千多年以前,在福建地方开发史上,出现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就是史、汉两书均有记载的西汉闽越开国君王驺无诸。他是越王勾践的后裔,战国晚期称王闽中。秦统一中国设闽中郡,削去无诸的王号,把他降为君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响应。无诸率领闽中子弟兵,追随刘邦攻入武关,直捣咸阳,战功卓著。秦灭后,楚霸王项羽在分封诸侯时,以‘楚越旧隙’为由,不封无诸等闽越族,为无诸所不满。楚汉战争中,无诸等闽越族首领率闽中兵佐汉击楚,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复封无诸为闽越王,治闽中故地,前后经历八年血与火的战争洗礼,班师回闽的无诸,统一了分散的部族、方国,引入先进的中原文化体系和生产技术,维护与汉王朝正常的朝贡关系,保境安民,休生养息,在今福州营造都城东冶,闽越国势威震东南。道光《福建通志》引明人瞿庄评论说:“闽在古为百越纹身之地,至王以神明之胄居之,故能乃凡心中国,从诸侯兵踣秦踣楚,佐炎汉帝业,策勖盟府,显受王符。三山磅礴之气为之增壮。自时厥后,渐靡风教,用夏变夷。驯至唐、宋之世,笃生秀民,或立垂训,或世为宰辅。蝉蜕荒服之习,澡沐邹鲁之化者,王实开之。”
原来,闽越王追随刘邦打下汉王朝,并统一了闽境各个部族,而且还大力引入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死后,后世人深切怀念这位福建地区社会文明的先驱者,便在各地兴建闽越王庙,祭祀闽越王无诸。
修旧如旧
旧的给我统统搬走
“在经历岁月的洗礼后,我县保存比较完好的闽越王庙很少,其中有两座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一座在洋里乡的仙洋闽越王庙,而另一座,就是正在为三环施工让道的荆溪永丰闽越王庙。” 曾馆长说。
这座永丰闽越王庙,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总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历经修葺,现在基本保留着清代建筑风格,建有戏台、钟楼、拜亭、正殿等。正殿面阔三间,主祀闽越王,左、右两侧分别奉祀临水陈太后、南宋理学家朱熹。青石神龛上浮雕有云龙喷水等图案,雕刻精致。钟鼓楼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戏台藻井全木结构,工艺精湛。特别是悬钟镂雕人物故事组刻,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如此有故事,又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理应保留下来。福州古建筑研究所的专家出马,测量、绘图、编号……他们不仅要画出寺庙的图形,还要给每道梁、每个屋架编号。再根据编号一一重组,光测绘工作就需要1周左右。
据古建专家介绍,古庙搬迁,很有挑战性。专家们为了让古庙顺利搬迁,想出的花招层出不穷。
闽越王庙中一大一小两个木构藻井,着实让专家们头痛,它们中最小的一个都有三米多宽,而且它们年代久远,均遭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工作人员只能一边小心翼翼地测量,一边检查藻井情况,随时准备进行加固,防止“散架”。待测量和绘图、编号等工作结束后,专家们准备“掀开”屋顶,用吊机将藻井整体吊出。
庙中的壁画,搬迁时将被工作人员们贴上一层特殊的纸,然后把壁画背后的墙砖轻轻拆掉,只留下这层纸,然后转移到新址上再粘上去。
而古墙则将被“锯下来”砌到新址上。
……
当今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市规划与文物的冲突再所难免,但是从闽越王庙的处理方式上看,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技术上的进步,使修旧如旧成为可能,希望我们能保留下更多的历史经过的痕迹,让印记继续传奇!(记者 曾致远)
旧的给我统统搬走
“在经历岁月的洗礼后,我县保存比较完好的闽越王庙很少,其中有两座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一座在洋里乡的仙洋闽越王庙,而另一座,就是正在为三环施工让道的荆溪永丰闽越王庙。” 曾馆长说。
这座永丰闽越王庙,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总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历经修葺,现在基本保留着清代建筑风格,建有戏台、钟楼、拜亭、正殿等。正殿面阔三间,主祀闽越王,左、右两侧分别奉祀临水陈太后、南宋理学家朱熹。青石神龛上浮雕有云龙喷水等图案,雕刻精致。钟鼓楼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戏台藻井全木结构,工艺精湛。特别是悬钟镂雕人物故事组刻,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如此有故事,又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理应保留下来。福州古建筑研究所的专家出马,测量、绘图、编号……他们不仅要画出寺庙的图形,还要给每道梁、每个屋架编号。再根据编号一一重组,光测绘工作就需要1周左右。
据古建专家介绍,古庙搬迁,很有挑战性。专家们为了让古庙顺利搬迁,想出的花招层出不穷。
闽越王庙中一大一小两个木构藻井,着实让专家们头痛,它们中最小的一个都有三米多宽,而且它们年代久远,均遭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工作人员只能一边小心翼翼地测量,一边检查藻井情况,随时准备进行加固,防止“散架”。待测量和绘图、编号等工作结束后,专家们准备“掀开”屋顶,用吊机将藻井整体吊出。
庙中的壁画,搬迁时将被工作人员们贴上一层特殊的纸,然后把壁画背后的墙砖轻轻拆掉,只留下这层纸,然后转移到新址上再粘上去。
而古墙则将被“锯下来”砌到新址上。
……
当今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市规划与文物的冲突再所难免,但是从闽越王庙的处理方式上看,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技术上的进步,使修旧如旧成为可能,希望我们能保留下更多的历史经过的痕迹,让印记继续传奇!(记者 曾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