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屿明代福垆寺将大修

内容更新时间:2011-07-12 17:09:42来源:闽侯乡音报

大梁已经腐烂成空了。
 
奈何桥是福州地区最短的古桥。
 
门口插屏的雕刻非常精美。
 
 
      本报讯  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垆寺,由于年久失修,近来出现了异样,部分横梁开始腐烂。7月7日,县文物部门传来好消息,我县将拨款修缮福垆寺。目前文物部门已组织古建筑研究专家到现场查看情况,设计维修方案。届时,福垆寺面貌将焕然一新。
        福垆寺位于南屿镇南旗村,据福垆寺管委会副主任林瑞光介绍,福垆寺寺内妈祖厅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后康熙年间,该寺扩大规模。县博物馆馆长曾江告诉记者,之所以取名福垆寺,可能是福田寺分炉过来,取福田寺中的“福”字,加上该寺位于垆峰山,故取名福垆寺。
        这座距今有四五百年历史的文物,近来出现了异样。林瑞光等人清楚记得,今年4月16日,一根横梁突然爆裂,砸了下来。
         记者看到,掉在地上的横梁由于年久失修,中间已经腐烂成空,“寺里一共有4根大梁,其中两根是明代的,年代久远。”林瑞光说。更让他们揪心的是,经检查发现,除了明代两根横梁出现问题外,民国时期修缮所换的两根大梁也出现了问题,大梁中间都有腐烂迹象。此外,由于年代久远,寺中漏雨严重,一些夹层中的构件也都不同程度地腐朽了。
          “光是这4根大梁,就得花费20多万,仅仅靠寺庙的收入难以支撑。”林瑞光说,“福垆寺在南屿乡亲中地位很重要,每年3月乡亲都会聚集于此,人流量大,不及时修缮将有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他们向县、镇文物部门汇报了情况。
         曾江告诉记者,鉴于福垆寺的现状,县里将拨款修缮福垆寺。目前,县文物部门已组织古建筑研究专家到现场查看情况,并设计维修方案,不日将动工维修。同时,县博物馆正积极将福垆寺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了解到,福垆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整个庙貌富丽堂皇,雄伟壮观,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戏台、酒楼、钟鼓楼等。“寺里有‘四绝’,分别是戏台藻井、黄钟英对联、奈河桥和柳七金身,这些构件是其他寺所没有的。你看天顶上那13个规模不一、风格各异的藻井,工艺非常精湛,特别正中大藻井采用集柳穿叠的传统做法,有造伞、补鞋等36间店,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管委会主任陈培根说。值得一提的是,寺里的奈何桥,是福州地区最短的古桥,全长仅2.1米,很有文物价值。可以说,对福垆寺的保护修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记者 陈建鋆 通讯员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