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南阳顶红色旅游之构想
内容更新时间:2011-06-20 16:32:51来源:闽侯乡音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华诞。缅怀革命先烈,追寻革命足迹,已成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内容。忆往昔,闽侯有多少优秀儿女为了新中国而英勇献身,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不仅是闽侯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遗存。为了繁荣特色旅游业,日前,我县旅游部门对开辟红色旅游提出设想,这不仅丰富和拓宽了我县乡村游路子,而且也是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利好消息。近年来,笔者随有关部门寻访了县内许多革命斗争遗址,可谓感触颇深,如果要开辟红色之旅,可谓水到渠成,只待政府一声“雷响”。
我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皆备,在福州地区可谓旅游大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较好地证明这一现象。而都市人时兴的慢节奏生活方式,对旅游出行的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正是基于这观念的变化,给整个旅游业带来了春天的希望,促使城市周边乡村游方兴未艾!面对大好形势,我们如何做到乘势而上,做大做强我县旅游业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大课题,值得我们的深思。笔者认为,大力发展旅游业,除了做好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的同时,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实在是高明之举。而开辟红色之旅就是一个亮点。纵观福州周边地区, “红色旅游”目前尚属空白,而我县可开辟“红色旅游”地的革命老区甚多,宛如星布。最为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可谓青口南阳顶,其号称我省的“井冈山”。这里曾是闽浙赣省委机关所在地,又是闽中游击队活动的红色据点。
笔者曾三度来到南阳顶,走访了革命老区,并就“红色旅游” 作了调研,实地详细察看了当年革命斗争、生活的遗址。认为南阳顶开辟为“红色旅游”点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一、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县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二、它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三、它可以较好地配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四、它可以有效地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大众化、常态化。五、它可以较好地丰富我县旅游产品市场。
在中办、国办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七年来,全国各地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部署,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扎实工作,全国红色旅游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红色旅游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工作框架已经形成,工作机制逐步健全,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全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外部的良好氛围为我县开辟“红色旅游”更增添了有利条件,而我县还具有七个方面的优势:
一、这里曾为地下闽浙赣省委机关所在地,又是闽中游击队活动的红色据点,在福建中具有很大影响力。二、革命斗争时期遗址多且保留完好,原貌恢复起来既容易又省钱。三、红色据点离省会福州只有二十几公里,交通便捷、适合多次反复出游。四、曾经为我省最早知青农场。1962年十名知青上山的壮举,《福建日报》曾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题率先报道了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革命行动,继后《福建画报》、《人民画报》也竞相登组照,讴歌他们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事迹,并编成闽剧《虎山行》,被专家誉为福建的《朝阳沟》。五、风光绮丽,生态良好,山地海拔880米,盛夏时令比平原地温度要低5℃以上,是避暑、休闲和度假理想地。六、是适合登山的极佳路线,可与十八重溪连接。这里每年都吸引大批登山爱好者攀登,尤其是闽南、厦门一带的人居多。七、山麓就是著名的东南汽车城,而与白水纪念馆、祥谦陵园又是在同一条线上,具有互动连带作用。
如何工作才能做到实现“红色旅游”之构想呢?
一、要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红色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旅游一个门类,各地开展不平衡,其中问题就是存在认识差异。有了统一思想认识,工作也就有了共同的目标,行动才能大胆,勇往直前。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又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要精心组织规划,稳步实施各种方案。各地情况不同,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外地经验,要取之精华为我所用。只有结合本地实际,精心打造,才能办出特色,才有立足之本。同时,要本着“重在保护、科学利用、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实行“急需先上,容易先上,成本低先上,特色先上”的原则。
三、政府出台政策,明确相关规定,为招商引资打好基础。现在旅游开发发展不起来,其中最大问题是土地成本、使用权没有理顺,含糊其词,大大地制约了开发者的积极性。招商办法要灵活多样 。融资形式不拘,只要有利开发都要欢迎。
四、着重“红色”与“绿色”旅游资源相交辉映,整体联动,形成集教育、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模式。“红色”重点放在恢复原貌上。在上营、下营和尾营洞穴分别展示中共闽浙赣省委办公和闽中游击队居住情景,让年轻人置身于当年革命斗争氛围;可利用原知青农场场部,将其整修创办成知青博物馆,提供老知青聚会和缅怀场所。可邀请当年知青讲解刨业史或与游客合影、签字招揽生意。“绿色”则利用现有山地条件种植不同季节水果等农作物,提供游客自主采摘;开辟鱼塘供游客垂钓;自办农家饭庄,让游客品尝革命时期饭莱、知青饭莱以及当地百姓家常饭莱。居住形式要因地制宜,科学营造,使其融入大自然。建房尽量采用土筑办法,既保留特色又冬暖夏凉,降低成本;注重内部装修,使游客产生“宾至如归”感;外观方面注意错落有致,可供拍照留念。也可以利用天然树木改建成原始生活状态,平添生话情趣,吸引年轻人,再创新特色。(闽侯县人大教科文卫委 林明秋)
我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皆备,在福州地区可谓旅游大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较好地证明这一现象。而都市人时兴的慢节奏生活方式,对旅游出行的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正是基于这观念的变化,给整个旅游业带来了春天的希望,促使城市周边乡村游方兴未艾!面对大好形势,我们如何做到乘势而上,做大做强我县旅游业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大课题,值得我们的深思。笔者认为,大力发展旅游业,除了做好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的同时,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实在是高明之举。而开辟红色之旅就是一个亮点。纵观福州周边地区, “红色旅游”目前尚属空白,而我县可开辟“红色旅游”地的革命老区甚多,宛如星布。最为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可谓青口南阳顶,其号称我省的“井冈山”。这里曾是闽浙赣省委机关所在地,又是闽中游击队活动的红色据点。
笔者曾三度来到南阳顶,走访了革命老区,并就“红色旅游” 作了调研,实地详细察看了当年革命斗争、生活的遗址。认为南阳顶开辟为“红色旅游”点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一、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县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二、它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三、它可以较好地配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四、它可以有效地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大众化、常态化。五、它可以较好地丰富我县旅游产品市场。
在中办、国办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七年来,全国各地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部署,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扎实工作,全国红色旅游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红色旅游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工作框架已经形成,工作机制逐步健全,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全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外部的良好氛围为我县开辟“红色旅游”更增添了有利条件,而我县还具有七个方面的优势:
一、这里曾为地下闽浙赣省委机关所在地,又是闽中游击队活动的红色据点,在福建中具有很大影响力。二、革命斗争时期遗址多且保留完好,原貌恢复起来既容易又省钱。三、红色据点离省会福州只有二十几公里,交通便捷、适合多次反复出游。四、曾经为我省最早知青农场。1962年十名知青上山的壮举,《福建日报》曾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题率先报道了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革命行动,继后《福建画报》、《人民画报》也竞相登组照,讴歌他们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事迹,并编成闽剧《虎山行》,被专家誉为福建的《朝阳沟》。五、风光绮丽,生态良好,山地海拔880米,盛夏时令比平原地温度要低5℃以上,是避暑、休闲和度假理想地。六、是适合登山的极佳路线,可与十八重溪连接。这里每年都吸引大批登山爱好者攀登,尤其是闽南、厦门一带的人居多。七、山麓就是著名的东南汽车城,而与白水纪念馆、祥谦陵园又是在同一条线上,具有互动连带作用。
如何工作才能做到实现“红色旅游”之构想呢?
一、要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红色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旅游一个门类,各地开展不平衡,其中问题就是存在认识差异。有了统一思想认识,工作也就有了共同的目标,行动才能大胆,勇往直前。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又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要精心组织规划,稳步实施各种方案。各地情况不同,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外地经验,要取之精华为我所用。只有结合本地实际,精心打造,才能办出特色,才有立足之本。同时,要本着“重在保护、科学利用、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实行“急需先上,容易先上,成本低先上,特色先上”的原则。
三、政府出台政策,明确相关规定,为招商引资打好基础。现在旅游开发发展不起来,其中最大问题是土地成本、使用权没有理顺,含糊其词,大大地制约了开发者的积极性。招商办法要灵活多样 。融资形式不拘,只要有利开发都要欢迎。
四、着重“红色”与“绿色”旅游资源相交辉映,整体联动,形成集教育、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模式。“红色”重点放在恢复原貌上。在上营、下营和尾营洞穴分别展示中共闽浙赣省委办公和闽中游击队居住情景,让年轻人置身于当年革命斗争氛围;可利用原知青农场场部,将其整修创办成知青博物馆,提供老知青聚会和缅怀场所。可邀请当年知青讲解刨业史或与游客合影、签字招揽生意。“绿色”则利用现有山地条件种植不同季节水果等农作物,提供游客自主采摘;开辟鱼塘供游客垂钓;自办农家饭庄,让游客品尝革命时期饭莱、知青饭莱以及当地百姓家常饭莱。居住形式要因地制宜,科学营造,使其融入大自然。建房尽量采用土筑办法,既保留特色又冬暖夏凉,降低成本;注重内部装修,使游客产生“宾至如归”感;外观方面注意错落有致,可供拍照留念。也可以利用天然树木改建成原始生活状态,平添生话情趣,吸引年轻人,再创新特色。(闽侯县人大教科文卫委 林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