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建立闽侯县人民政权纪实

内容更新时间:2011-05-27 14:02:07来源:闽侯乡音报

编者按:
      今年七月一日是建党九十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本期起本报将对廉继温、郭有让、王怀镐三位老同志所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四大队三中队接管闽侯县国民党反动政权纪实》一文予以连载,再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四大队三中队接管闽侯县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期望我县人民以南下干部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为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把闽侯打造成福州新市区而努力奋斗。
 
 一九四八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取得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一九四九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召。
 解放全国的形势势不可当,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党中央决定从老解放区选调大批优秀干部随军南下,迅速接管新解放区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开展工作。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华北局决定从太行、太岳两个解放区选调四千多名干部,组成南下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四级党、政、军、群四套班子随军南下入闽。对外编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大队、中队、小队。
 长江支队四大队的三中队入闽之后分配到闽侯县开展工作。从廉继温、郭有让、王怀镐同志所写《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四大队三中队接管闽侯县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纪实》中可以了解到一九四九年解放时这一段历史,了解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结束,新政权的建立,了解社会的变化,了解南下干部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年参加接管闽侯县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同志除个别人外,大都进入了耄耋之年,不少同志已去世多年,他们的后代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为加快海峡西岸建设,为福建人民创造美好的明天,正在作出应有的贡献。

常登榜
 
 
长江支队入闽
      从一九四九年六月起,长江支队就进行了入闽的准备。各大队除了进一步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外,又学习了张鼎丞同志在苏州向长江支队中队以上的领导同志作的:以中央《关于目前的形势和我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及中央《提前一年解放中国》大进军内容为主的报告。张鼎丞同志说:“中央原计划渡江后对南京、上海围而不打,争取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用‘北平的方式’和平解放,但是还没三天南京政府的人都跑光了,上海只打了半个月也打下来了。”张鼎丞同志还说“毛主席讲:‘政治路线确定了后,干部问题就是决定的因素了!’渡江时华东局就准备了一个三万人的干部纵队随军渡江,集结在江苏丹阳待命。中央又给了华东一万人的干部,在《提前一年解放中国的大进军时》,华东局对干部问题就算基本准备就绪了,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完成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的任务。” 张鼎丞同志又说他去过太行山,说福建的山比太行山小,山清水秀,山上有林、有竹是“富山”,河里水可以灌田,虽然福建话难懂,但是读书人会说普通话可以克服。张鼎丞同志特别强调:“福建是红旗不倒的老苏区,老苏区人民长期处在蒋介石的水深火热统治之中,现在盼到解放了要我们去解放它我们能不去吗!” 张鼎丞同志是福建老苏区的创始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都在北方,是中国革命的功勋。我们年青人敬称他为“张老”,当时我们在思想上还留恋要去大西南,学了“张老”的报告后就服从中央的决定到了福建。接着我们又学习了华东局编印的福建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资料。四大队学习了福州周围的部分,做好了建立福州周围各县人民政权,接管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准备。但是张鼎丞和叶飞又将毛主席的进军令推迟到八月了,为什么?
 首先,福建历来是中国的缺粮区,在六、七月向福建进军,长江下游各省的稻田在春收作物收获后才插上秧,福建的早稻还没有登场。上海解放后苏、浙、皖、赣等省保证上海六百万市民粮食供应困难先不说,就只说向福建前线提供粮食:按当时的交通条件,从千里之遥运粮到福建恐怕运一斤大米的费用也要一斤大米,这又会给江南百姓再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负担!上海战役结束后部队还没有休整,接管福建的干部还差三千人没准备好,适当的推迟进军时间是正确的选择。
      其次,叶飞同志在他的《回忆录》中讲:“毛主席最关心上海、福州、青岛三地的解放时间。”为什么?因为这三个地方是帝国主义对我武装干涉的要冲,上海居长江之入海口是要冲中的要冲,我们渡江后立即就解放了上海,在六月二日青岛也解放了,解放福州的紧迫感就减轻了, 毛主席就批准了张鼎丞和叶飞的请求。在毛主席批准推迟进军后的一个多月中,苏南区党委又给长江支队抽调了接管福州和厦门的干部,长江支队又在上海招收了两千多个以大、中学生为主组成的随军“南下服务团”才解决了干部问题。到八月初福建的早稻就收割了,进军的条件就完全具备了!
      为了确保进军福建部队的后勤供应,华东财办副主任后来担任福建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方毅同志,在苏州时就召开长江支队同志开会。方毅同志提出进入福建后先向群众借粮,以解决大军入闽后的急需,然后再正式征粮。经过讨论就制定了“借粮”办法,向张鼎丞同志、叶飞同志汇报后就决定:
      第一,长江支队进入福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全党动员大力向群众借粮,支援前线作战的解放军“吃饱饭、打胜仗”,迅速解放还处在蒋介石水深火热统治之下的福建老苏区人民。
 第二,渡江战役后,我二野第四兵团第十五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就进入福建,解放了福建闽北的大部分地区。可由十兵团派一支先遣队提早入闽,除军事上的侦察外就是在福建闽北用银元先从市场上购买大部队入闽后一个月用的大米,为部队入闽后的粮食供应再增加一道保险。
      一九四九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二十八周年,毛主席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对阶级、政党、政权、专政进行了透彻、精辟的论述。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使我们在理论上对阶级、政党、政权、专政的认识起了由量到质的飞跃,使我们对建立人民政权接管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在思想上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十三日我们从苏州出发往浙江江山待命,第一天步行到达吴江县后,第二天从运河乘汽船到浙江嘉兴。这一天大雨倾盆,十五号我们在嘉兴休息了一天,整理了被大雨淋湿的行李。十六号从嘉兴乘火车出发,到达离浙江杭州不远的长安镇时,火车遭蒋的飞机袭击,五大队还有人员伤亡。当时我们坐的火车都是拉煤的敞车,一列火车有四五十节车皮,敌机用机关炮扫射了我们前面的车皮我们都没有感觉,火车停下来防空时才知道。十七日晨火车到达浙江江山贺村火车站时,轰炸火车站的敌机就在我们视线前才飞离火车站。我们下火车时,看到了被炸断的铁轨和炸弹坑以及受伤和牺牲的同志流的鲜红的血!下火车后我们集中在火车站边的一座简易的军用机场上,守卫火车站的解放军同志,为了不使我们再遭受敌机轰炸指挥我们跑步离开飞机场,把行李集中放在机场边上的村子留人看守,大部队就分头迅速地先往自己的宿营地。
      江山是蒋介石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毛人凤、毛森的家乡,反动基础很深。十兵团入闽先遣队到达浙江衢州时,二野同志向我先遣队领导人梁灵光同志介绍:蒋介石的军统特务头子毛人凤,奉蒋介石之命,搞了一个“特务还乡运动”。准许大特务逃往台湾,小特务一律设法隐瞒身份回原籍潜伏,假借投降或假自首,取得我信任后,打入我内部进行破坏。毛人凤、毛森网罗了一批江山籍特务,使他们回到江山,和当地土匪啸聚山林,猖狂地袭击我地方政权和过往部队。二野同志要梁灵光同志途径江山时,应随时准备战斗,严防特务袭击。我先遣队经过江山峡口附近一片森林地带时,特务放火烧一座公路桥袭击我先遣队。我先遣队一面迅速地占领了有利地形,一面立即又扑灭了桥上的火,敌人才逃入山林。长江支队进入福建前在江山待命时,各大队到支队开会,各中队下河洗澡、洗衣服及外出买菜,时有遭特务袭击。长江支队在江山待命期间,中央批准了华东局“关于以张鼎丞同志为首组建福建省委”的建议,撤消了长江支队的区党委建制。福建省委决定:长江支队四大队组建福建省委第四地委,也称闽侯地委,接管福州周围八县,四大三中队组建闽侯县委接管闽侯县。
                                                                                               ■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