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行闽侯
内容更新时间:2011-05-13 18:23:26来源:闽侯乡音报
气贯长虹。一面大鼓,在江风中被奋力地擂响,就像赶赴一场旷世的盛事。不停地擂击,一叶叶的小舟和着鼓的声音大汗淋漓地奔跑。呐喊声、欢呼声、浪涛声,挟着野性挟着激越挟着磅礴,回荡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龙舟竞渡,这是唱响在闽侯5月大地上的一首响亮的歌。由一群“善于舟楫”的闽越族后裔喜欢在境内划舟、赛舟始,龙舟竞渡在闽侯至今已悠悠几千载。从这千载的歌声中,我感受着闽侯这位歌者的风范和生命的心跳——历史的和现实的。
闽侯位于福建省东部,省会福州市西南侧,闽江下游两岸。亚热带悠悠的风,滋润着这片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闻名遐迩的旗山、五虎山、雪峰山巍然耸立,挺起闽侯坚强的脊梁;而长长穿境流过的滔滔闽江水,又似多情的少女拥抱着这方热土。有着这样区位优势的闽侯,在福建的舞台上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
1954年1月,闽侯昙石山上一片原始生活遗迹被发现。历经8次科学考古发掘,阳光下的陶器、墓葬、壕沟告诉今人一个惊喜:5000年前,先民昙石山人就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渔猎耕织,创造了远古文明,开启福建文明的大门。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闽侯,身世自然不凡。就说她的名吧:“闽”代表福建历史上最初存在的闽方国,闽族及其文化传统;“侯”实是“侯官”的简称和异写,是由汉王朝最初在福建设置的军事管治机构转变的政区建置。春秋代序,过了86年,侯官县被分出部分地方,这地史称原丰县,此时的时光已是晋太康年间。又过了300年,隋王朝将原丰县更名为一个令后来者铭记且称道的名“闽县”。不论是原丰县还是闽县在当时福建8个县中都被列为首邑。此后闽县、侯官县如亲兄弟般并肩于同一片土地上。直到1913年,闽县、侯官县合并,各取首字,名为闽侯县。在福建漫漫历史长河中,闽侯历代还曾作为王都、郡治与府州驻节地,是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素有“八闽首邑”之美誉。
徜徉闽侯这片古老的文明大地,静夜中细细聆听历史的足音,在大湖雪峰崇圣禅寺依然清脆的鈡磬声中,依稀可闻见这座在唐大中年间曾为全国十大名刹之一,有“闽天第一道场”、“南方第一丛林”之称,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云门宗、法眼宗的发源地的大寺的风采。在南屿水西林古街,可深切感受诗礼传家的神韵。这里曾走出20多名进士。宋时的水西林氏家族九世祖林耕“父子八进士”乃全国罕见。在青口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灵济宫,可领略皇家建筑的风格精神。此处曾于明代近300年间,一直为皇家所信仰,宫中还有一明永乐帝赐的御碑亭。走上至今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造的三溪桥、远济桥、龙津桥等廊桥,还可欣赏那皆高空架设,不用一钉一铆,犹“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的绝美景致。登临大湖的湖山,巍然屹立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更向我们述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细数古今人物, “闽中提倡理学第一人” 的陈襄,辛亥革命元老林森,首创白话报的报界先驱、民主革命家林白水,一家6人举族起义的革命者方君瑛、方声涛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声洞等, “五四”时期女作家、“注目于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第一人”的庐隐,现代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化学家侯德榜,天文学家张钰哲……如果我们跨出今天闽侯的地域,以历史的眼光凝视昔日属闽县、侯官县的先贤,还可以阅读到:民族英雄、“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清船政大臣、两江总督沈葆祯,清代名臣陈若霖、陈宝琛,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家、文学家林纾,海军著名将领陈绍宽,当代杂文家、诗人邓拓,数学家陈景润等等,灿若星汉,光耀千秋。这些底蕴丰厚的历史,形象鲜明的形象,共同构筑着闽侯的风范和精神。
正如先贤林则徐所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着悠久厚重的闽侯亦然。几千年来,闽侯以兼容并蓄的气度,培元纳新的执着,放歌一种又一种的美丽。但细研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文化、唐五代的雪峰禅宗文化、北宋理学先驱文化、明代科甲世家文化和晚清马尾船政文化在闽侯历史中的根深叶茂,就让我们折叹。再看看那许多过往者投以的深情,如福建社会文明先驱者无诸在南通古城的开疆拓土,随王审知并辅佐其立下丰功伟业的入闽始祖林硕德、张睦、程赟和林穆在境内安居乐业且子孙繁衍昌盛,一生历经风雨、爱国爱民的宋名相李纲的长眠之地选在闽侯荆溪光明村大嘉山南麓等等,也让我们深思。如果有兴致,走进闽侯四大千年古镇南屿、上街、白沙、尚干,会听到这样更多更古老也隽永的歌声。在今天的闽侯,还和谐生活着汉族、畲族、苗族、壮族、高山族等27个民族,还约有一百五十多个姓氏遍布各乡村,并且几乎所有的村落都有家庙祠堂,张扬着持家立世的根本和江山社稷精神。
岁月悠悠,斗换星移。古韵浓浓的闽侯经历时代的变迁,在改革的歌潮中,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建设“福州新市区”的定位,坚持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之路,弹出了闽侯最强烈的现代音律。2010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中排名第6位,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中排名第1位,县域科学发展十优县(市)中排名第3位,是全省惟一的一个“三优”强县。闽侯成为海西大地上极具生命活力的热土。
阳光下的闽侯是美的。山山叠翠,林木苍绿,溪流纵横,花果飘香,物产丰饶,有着 “中国橄榄之乡”的美称。夜色下的闽侯是美的,高楼广厦、公园、街灯,流光溢彩,生机灵动;音乐声、欢笑声、江涛声,汇成欢快的交响曲。和着这美,闽侯的青口和荆溪两个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里,来回奔忙的工程车辆,挥舞小红旗的吊车长臂,桩机、浇注运作的巨大声响,一起告诉人们闽侯如荼如火的建设歌声……
闽侯,这是一块底蕴深厚而又与时俱进的土地。她的歌声从不寂寞,永远荡人心魂,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 曾小榕 (转载自2011.5.3《福建日报》11版))
闽侯位于福建省东部,省会福州市西南侧,闽江下游两岸。亚热带悠悠的风,滋润着这片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闻名遐迩的旗山、五虎山、雪峰山巍然耸立,挺起闽侯坚强的脊梁;而长长穿境流过的滔滔闽江水,又似多情的少女拥抱着这方热土。有着这样区位优势的闽侯,在福建的舞台上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
1954年1月,闽侯昙石山上一片原始生活遗迹被发现。历经8次科学考古发掘,阳光下的陶器、墓葬、壕沟告诉今人一个惊喜:5000年前,先民昙石山人就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渔猎耕织,创造了远古文明,开启福建文明的大门。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闽侯,身世自然不凡。就说她的名吧:“闽”代表福建历史上最初存在的闽方国,闽族及其文化传统;“侯”实是“侯官”的简称和异写,是由汉王朝最初在福建设置的军事管治机构转变的政区建置。春秋代序,过了86年,侯官县被分出部分地方,这地史称原丰县,此时的时光已是晋太康年间。又过了300年,隋王朝将原丰县更名为一个令后来者铭记且称道的名“闽县”。不论是原丰县还是闽县在当时福建8个县中都被列为首邑。此后闽县、侯官县如亲兄弟般并肩于同一片土地上。直到1913年,闽县、侯官县合并,各取首字,名为闽侯县。在福建漫漫历史长河中,闽侯历代还曾作为王都、郡治与府州驻节地,是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素有“八闽首邑”之美誉。
徜徉闽侯这片古老的文明大地,静夜中细细聆听历史的足音,在大湖雪峰崇圣禅寺依然清脆的鈡磬声中,依稀可闻见这座在唐大中年间曾为全国十大名刹之一,有“闽天第一道场”、“南方第一丛林”之称,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云门宗、法眼宗的发源地的大寺的风采。在南屿水西林古街,可深切感受诗礼传家的神韵。这里曾走出20多名进士。宋时的水西林氏家族九世祖林耕“父子八进士”乃全国罕见。在青口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灵济宫,可领略皇家建筑的风格精神。此处曾于明代近300年间,一直为皇家所信仰,宫中还有一明永乐帝赐的御碑亭。走上至今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造的三溪桥、远济桥、龙津桥等廊桥,还可欣赏那皆高空架设,不用一钉一铆,犹“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的绝美景致。登临大湖的湖山,巍然屹立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更向我们述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细数古今人物, “闽中提倡理学第一人” 的陈襄,辛亥革命元老林森,首创白话报的报界先驱、民主革命家林白水,一家6人举族起义的革命者方君瑛、方声涛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声洞等, “五四”时期女作家、“注目于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第一人”的庐隐,现代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化学家侯德榜,天文学家张钰哲……如果我们跨出今天闽侯的地域,以历史的眼光凝视昔日属闽县、侯官县的先贤,还可以阅读到:民族英雄、“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清船政大臣、两江总督沈葆祯,清代名臣陈若霖、陈宝琛,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家、文学家林纾,海军著名将领陈绍宽,当代杂文家、诗人邓拓,数学家陈景润等等,灿若星汉,光耀千秋。这些底蕴丰厚的历史,形象鲜明的形象,共同构筑着闽侯的风范和精神。
正如先贤林则徐所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着悠久厚重的闽侯亦然。几千年来,闽侯以兼容并蓄的气度,培元纳新的执着,放歌一种又一种的美丽。但细研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文化、唐五代的雪峰禅宗文化、北宋理学先驱文化、明代科甲世家文化和晚清马尾船政文化在闽侯历史中的根深叶茂,就让我们折叹。再看看那许多过往者投以的深情,如福建社会文明先驱者无诸在南通古城的开疆拓土,随王审知并辅佐其立下丰功伟业的入闽始祖林硕德、张睦、程赟和林穆在境内安居乐业且子孙繁衍昌盛,一生历经风雨、爱国爱民的宋名相李纲的长眠之地选在闽侯荆溪光明村大嘉山南麓等等,也让我们深思。如果有兴致,走进闽侯四大千年古镇南屿、上街、白沙、尚干,会听到这样更多更古老也隽永的歌声。在今天的闽侯,还和谐生活着汉族、畲族、苗族、壮族、高山族等27个民族,还约有一百五十多个姓氏遍布各乡村,并且几乎所有的村落都有家庙祠堂,张扬着持家立世的根本和江山社稷精神。
岁月悠悠,斗换星移。古韵浓浓的闽侯经历时代的变迁,在改革的歌潮中,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建设“福州新市区”的定位,坚持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之路,弹出了闽侯最强烈的现代音律。2010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中排名第6位,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中排名第1位,县域科学发展十优县(市)中排名第3位,是全省惟一的一个“三优”强县。闽侯成为海西大地上极具生命活力的热土。
阳光下的闽侯是美的。山山叠翠,林木苍绿,溪流纵横,花果飘香,物产丰饶,有着 “中国橄榄之乡”的美称。夜色下的闽侯是美的,高楼广厦、公园、街灯,流光溢彩,生机灵动;音乐声、欢笑声、江涛声,汇成欢快的交响曲。和着这美,闽侯的青口和荆溪两个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里,来回奔忙的工程车辆,挥舞小红旗的吊车长臂,桩机、浇注运作的巨大声响,一起告诉人们闽侯如荼如火的建设歌声……
闽侯,这是一块底蕴深厚而又与时俱进的土地。她的歌声从不寂寞,永远荡人心魂,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 曾小榕 (转载自2011.5.3《福建日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