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铜走龙
内容更新时间:2011-05-03 10:36:41来源:闽侯乡音报

文物类别 铜器
完残程度 缺
完残状况 龙首断,一龙爪、龙尾、龙须发断缺,龙脊尖断缺二
尺寸 通高12.8 cm,身长25 cm,身宽2 cm
完残程度 缺
完残状况 龙首断,一龙爪、龙尾、龙须发断缺,龙脊尖断缺二
尺寸 通高12.8 cm,身长25 cm,身宽2 cm
龙首张口,上唇翘,下颚有须,双眼突出,咧嘴过眼,头上有双角与向后飘拂的头发;龙身曲颈,四足作行走状,足为三爪;身有方格纹麟,龙脊呈高低不等的火焰形突。
龙,是古人眼中的万兽之首。《说文》中写道:“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传说的它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似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
古人对龙的崇拜不已,称皇帝为真龙天子,把自己叫作龙的传人,把它当作帝王的象征,连它的使用,都有一系列的标准,不能随意使用。周朝时“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到了清朝,虽然放宽政策,但是规定“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
此外,人们给“九位”龙子(实际不止九位)也安排了职位:
赑屃,也称龟趺、霸下。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驮着灵济宫碑里的正是此物。
螭吻,也叫鸱吻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喜欢吞火,于是它便被安置在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以厌辟火灾。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在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趴蝮,由于它喜欢水,趴蝮位于桥边,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
狻猊,又称金貎、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人们便把这位相貌轩昂的动物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像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
……(■ 本报记者 曾致远)
古人对龙的崇拜不已,称皇帝为真龙天子,把自己叫作龙的传人,把它当作帝王的象征,连它的使用,都有一系列的标准,不能随意使用。周朝时“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到了清朝,虽然放宽政策,但是规定“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
此外,人们给“九位”龙子(实际不止九位)也安排了职位:
赑屃,也称龟趺、霸下。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驮着灵济宫碑里的正是此物。
螭吻,也叫鸱吻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喜欢吞火,于是它便被安置在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以厌辟火灾。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在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趴蝮,由于它喜欢水,趴蝮位于桥边,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
狻猊,又称金貎、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人们便把这位相貌轩昂的动物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像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
……(■ 本报记者 曾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