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山 行

内容更新时间:2011-04-06 16:43:34来源:闽侯乡音报

      早春二月的一个和暖午后,我们一行驱车驰往龙山。
      龙山,处在闽侯县与晋安区交界的山岭中,现属荆溪桃田村。桃田村是闽侯县革命老区村,当年“龙山会议”便是在离村四五公里的深山里召开的。
      我们车至荆溪厚屿,便从省道折向桃田,沿着新辟的盘山公路逶迤前行,到了龙山会议的山脚下,我们弃车从新砌的水泥台阶拾级而上,台阶有二百三十级,登顶后,便是一块约五六百平方米的小平地,龙山会议就是在这里开的。
      在原来的房基上新竖起了一块青石碑,镌刻着“龙山会议旧址”六个金色大字,字由省政协前主席游德馨所书。竖碑的地方,就是当年革命基点户郑金伙单进房子的大厅,原为六扇五间的木构架,厅前为天井,两边为披榭,房子三面皆为土墙。解放后,郑金伙迁往桃田村居住,现只有墙基犹存。
      我站在大厅前,环视四周。房子两边及后山皆为竹林,竹子茎粗叶繁,遮天蔽日。竹林外,青松连山,青苍一片。从厅前眺望山下,山底谷口的村廓道路,依稀可辨。翻过后山,便是北峰地界。这一带山高坡陡,草深林密,极易隐匿,又可瞭望四周,一点风吹草动都可尽收眼底。这里又是闽侯地下党活动的地区,群众基础好,所以当年闽侯县委才精心选取为会议地址,非常安全可靠。
      龙山会议是在1947年2月22日至25日召开的。有来自全省各地和台湾的地下党组织领导者30多人。会议由原闽江工委书记庄征传达了闽浙赣区党委关于《福建九年斗争的总结》,并作《论开辟第二战场》的报告。报告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主要任务,要开展城市的和平民主运动,发动“民变”、“兵变”,建立隐蔽政权,动员输送干部到农村去,为农村服务,为游击战争服务。会上成立了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庄征、李铁为正副部长。同时成立闽浙赣地下军司令部,由林白、曾焕乾任正副司令,庄征、李铁任正副政委。还决定原属闽江工委领导的中共闽侯县委及其下属党组织转属城工部领导。
      可能今天人们会觉得这样一场会议再平常不过了。但在那暗夜如磬,随时都可能出现腥风血雨的年月里却是非常不容易。据当年会议亲历者回忆,到会者均编以代号,不现姓名,一进会场就戴上口罩,互相不接触,不打招呼,按小组活动,白天休息,晚上开会,报告只听不记,要靠记忆传达。这种令人惊奇的开法,可能是闻所未闻。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会议安全召开及保证与会者会上、会后的安全。由此可知当年革命环境的复杂险恶,也可见今天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
      这次龙山会议是闽浙赣城市工作的转折点,是城工部历史的里程碑,是福建城市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
      同行的县党史研究室同志告诉我,现在健在的当年龙山会议的与会者只有2位了,而后来参加城工部工作的老同志已多次到此活动了。
      是的,转瞬之间六十多年过去了。岁月,可以使他们青春逝去,可以使他们青丝霜染,但是,永远磨洗不去他们的记忆,他们在这里回忆昔日峥嵘的岁月,缅怀牺牲的战友。
      龙山会议后,城工部领导的福州城学生、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特别是1947年3月的学生抗暴大游行持续了7天,参加的学生达万余人,全市中学罢课,工人奋起声援,把警察局的牌子都砸了。运动震撼全省,逼使国民党省政府答应了学生全部条件。这是党领导的福建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取得完全胜利的一场斗争,大壮了革命的声威!接着又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争民主、争自由,反对法西斯独裁”的斗争,开创了城市工作的新局面。斗争培养锻炼了大批知识分子干部,仅数月时间,就拥有“党员三千、干部二百”,给农村输送了大批干部。城工部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农村游击战争以大力的支持。
      但是,令人痛惜的是,正当革命斗争轰轰烈烈,所向披靡的时候,由于当时闽浙赣区党委个别主要领导的“左”倾错误,使一部份城工部革命骨干不幸牺牲了。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更多的革命者继起战斗,用胜利的欢呼迎来了如旭日磅礴而出的新中国的诞生!
      要下山时,我们又到会议旧址四周转了一圈,厅前及台阶边新栽的小桃树已绽出了粉红的花蕊,在阳光下春意盎然,艳丽动人。
      车缓缓地驶离龙山,我摇下车窗,回首仰望龙山,苍郁连绵的龙山如海涛般奔涌起伏,啊,龙山,昔日曾卧虎藏龙,今朝要伴随着时代腾飞跨越!(■ 刘必寿  曾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