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济宫古聚落 VS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内容更新时间:2011-01-11 16:58:35来源:闽侯乡音报

“升平人瑞”石牌坊。

宏屿桥。

青圃石塔。

灵济宫御碑亭倍受重视,2010年国家文物局特派专家组到此会审保护设计方案。

灵济宫御碑亭。
青口目前已形成以灵济宫古聚落为主体,辅以境内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40处文物保护点,囊括寺庙、宗祠、民居、桥梁、墓葬、石刻等种类的文物古迹,构成底蕴深邃、文化多元、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名镇格局。
其中,灵济宫古聚落以青圃灵济宫御碑亭为中心,辐射周边300米内的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数处文物保护点,涵括青圃灵济宫、升平人瑞坊、西井林氏宗祠、青圃石塔、林白水故居等文化遗存。
其中,灵济宫古聚落以青圃灵济宫御碑亭为中心,辐射周边300米内的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数处文物保护点,涵括青圃灵济宫、升平人瑞坊、西井林氏宗祠、青圃石塔、林白水故居等文化遗存。
历史悠久 文化遗存丰富
据史载:“宋时青口镇系闽县崇善东乡的还珠南里、还珠北里、荣绣里、方岳里和赞贤乡的积善里,元代时并还珠南、北2里为还珠里,荣绣里改为西集里。清朝末期属内七里区。民国29年属第三区,民国34年为扈屿镇,民国37年属南屿区,民国38年9月属第四区。1952年5月,析第四区沪屿乡设十四区,青口属之。1956年4月改隶尚干区,1958年9月改隶祥谦人民公社,1983年3月,从祥谦人民公社中分出,单独成立青口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为乡建制,1992年8月设镇,行政区域面积127平方公里。”
除了历史悠久以外,青口镇的文化遗产遗存也十分丰富。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济宫碑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莲峰石塔、宏屿桥、龟山阁、九条金带墓、升平人瑞坊等16处,以及40处文物保护点。这里民风淳朴,风情浓郁,乡间更保留下十番音乐、舞狮、划龙舟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
青口目前已形成以灵济宫古聚落为主体,辅以境内寺庙、宗祠、民居、桥梁、墓葬、石刻等丰富的文物古迹,构成底蕴深邃、文化多元、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名镇格局。青口现已申报省级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现已进入评审阶段。
除了历史悠久以外,青口镇的文化遗产遗存也十分丰富。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济宫碑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莲峰石塔、宏屿桥、龟山阁、九条金带墓、升平人瑞坊等16处,以及40处文物保护点。这里民风淳朴,风情浓郁,乡间更保留下十番音乐、舞狮、划龙舟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
青口目前已形成以灵济宫古聚落为主体,辅以境内寺庙、宗祠、民居、桥梁、墓葬、石刻等丰富的文物古迹,构成底蕴深邃、文化多元、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名镇格局。青口现已申报省级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现已进入评审阶段。
灵济宫坐阵中帐
据县博物馆曾江介绍,灵济宫古聚落主要涵括青圃灵济宫、升平人瑞坊、西井林氏宗祠、青圃石塔、林白水故居以及曾神孙故居等古民居。
灵济宫座落于青圃经济管理区金鳌山上,界于幸福、青秀、红旗三村连接处,明永乐帝敕建。据史载,当时兴建的灵济宫自金鳌山下沿势至山顶,共有五重:第一重为山脚大路末端的下马坊;第二重为登山之始的柴坊,上书“奉旨重修灵济宫”7个赤金大字,拾阶而上百层,为第三重金鳌门,再沿阶而上,就是雄伟高大的石砌宫墙。穿过宫墙就可见到金光闪闪的宫门。进入宫门,为石铺大埕,可容数千人,前置旗坊,左有鼓楼,右有钟楼。鼓由檀木凿成,鼓面直径一丈八尺余;钟高丈余,直径为一丈二尺余。由埕登上7层石阶是大廊,左边为御制洪恩灵济宫碑亭,右边为两座殿宇,倚守内宫。内宫是三进大殿,由宫厅、殿堂、正殿、偏殿、后殿等构成。宫外四周宫墙环绕,间有天然山泉怪石、奇花异草、五龙灵芝扶蔓四周,古榕老柏错落有致,整个灵济宫显得巍峨宏伟,气派辉煌,故民间有“欲观北京皇帝殿,先看青圃灵济宫”之说。可惜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被毁于清末,现今仅存永乐皇帝撰文、内阁首辅解缙书丹的御碑及融皇家宫廷建筑与地方民间构筑为一体的御碑亭。
据县博物馆曾江介绍,灵济宫古聚落主要涵括青圃灵济宫、升平人瑞坊、西井林氏宗祠、青圃石塔、林白水故居以及曾神孙故居等古民居。
灵济宫座落于青圃经济管理区金鳌山上,界于幸福、青秀、红旗三村连接处,明永乐帝敕建。据史载,当时兴建的灵济宫自金鳌山下沿势至山顶,共有五重:第一重为山脚大路末端的下马坊;第二重为登山之始的柴坊,上书“奉旨重修灵济宫”7个赤金大字,拾阶而上百层,为第三重金鳌门,再沿阶而上,就是雄伟高大的石砌宫墙。穿过宫墙就可见到金光闪闪的宫门。进入宫门,为石铺大埕,可容数千人,前置旗坊,左有鼓楼,右有钟楼。鼓由檀木凿成,鼓面直径一丈八尺余;钟高丈余,直径为一丈二尺余。由埕登上7层石阶是大廊,左边为御制洪恩灵济宫碑亭,右边为两座殿宇,倚守内宫。内宫是三进大殿,由宫厅、殿堂、正殿、偏殿、后殿等构成。宫外四周宫墙环绕,间有天然山泉怪石、奇花异草、五龙灵芝扶蔓四周,古榕老柏错落有致,整个灵济宫显得巍峨宏伟,气派辉煌,故民间有“欲观北京皇帝殿,先看青圃灵济宫”之说。可惜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被毁于清末,现今仅存永乐皇帝撰文、内阁首辅解缙书丹的御碑及融皇家宫廷建筑与地方民间构筑为一体的御碑亭。
青圃石塔等众星拱月
不过御碑亭也并不孤单,四周数个文保单位众星拱月般把它捧在手心,其中就有“升平人瑞”石牌坊,清代由礼部为青圃林氏十九世裔孙林聿淇享寿-百零三岁奉旨而建,为仿木构建筑,以花岗石、青石为材料,横梁、额枋、构件以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混合手法刻有“姜太公钓鱼”、 “郭子仪拜寿”、“王母跨凤”、等花卉图案,雕工细致,古朴豪放。西井林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宗祠坐北朝南,一列三进,呈“昌”字形,取子孙枝茂叶繁、兴旺昌盛之意,祠建筑面积1333平方米,构筑奇伟高敞,蔚为壮观。青圃石塔,宋代楼阁式实心石构塔,造型俊美优雅,比例和谐,雕刻精细,乃宋代石构实心塔中之佳作。林白水纪念馆,由其女林慰君筹建,坐东朝西,背靠青山,面向广野,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馆内陈列有林白水生平事迹及其部分遗物……
“御碑亭辐射周边文物保护单位及数处文物保护点,形成了一个文物古迹十分丰富、文物景观相对集中、富有地方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灵济宫古聚落。”曾馆长说。
不过御碑亭也并不孤单,四周数个文保单位众星拱月般把它捧在手心,其中就有“升平人瑞”石牌坊,清代由礼部为青圃林氏十九世裔孙林聿淇享寿-百零三岁奉旨而建,为仿木构建筑,以花岗石、青石为材料,横梁、额枋、构件以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混合手法刻有“姜太公钓鱼”、 “郭子仪拜寿”、“王母跨凤”、等花卉图案,雕工细致,古朴豪放。西井林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宗祠坐北朝南,一列三进,呈“昌”字形,取子孙枝茂叶繁、兴旺昌盛之意,祠建筑面积1333平方米,构筑奇伟高敞,蔚为壮观。青圃石塔,宋代楼阁式实心石构塔,造型俊美优雅,比例和谐,雕刻精细,乃宋代石构实心塔中之佳作。林白水纪念馆,由其女林慰君筹建,坐东朝西,背靠青山,面向广野,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馆内陈列有林白水生平事迹及其部分遗物……
“御碑亭辐射周边文物保护单位及数处文物保护点,形成了一个文物古迹十分丰富、文物景观相对集中、富有地方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灵济宫古聚落。”曾馆长说。
其他文物点摇旗呐喊
曾馆长还跟记者介绍,此次青口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不光就灵济宫古聚落这个重筹码。在青口,除了它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遗存。除了灵济宫古聚落外,光古建筑方面,就有穆岭山上的穆岭寺、傅筑村的泰山宫、祥谦镇兰圃的石岗都督府、杨厝村的龟山阁等等。它们对于研究当地民俗文化,具有相当可贵的史料价值,也曾数次引起省内外专家(包括台湾等地区民俗学者)的关注。更难得可贵的是,青口保留下尤臭古驿道、穆岭古驿道、宋西坪亭山、竹坑里和橄榄坪窑址等多处遗迹,并传承着富有乡土特色的十番音乐、孩俤舞、舞狮、赛龙舟、闽剧、评话等民俗活动,正如曾馆长所说:“旖旎的山川、厚重的遗存、荟萃的人文与浓郁乡土风情交相辉映,我们正积极的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因为我们并不缺乏信心!”(本报记者 曾致远)
曾馆长还跟记者介绍,此次青口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不光就灵济宫古聚落这个重筹码。在青口,除了它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遗存。除了灵济宫古聚落外,光古建筑方面,就有穆岭山上的穆岭寺、傅筑村的泰山宫、祥谦镇兰圃的石岗都督府、杨厝村的龟山阁等等。它们对于研究当地民俗文化,具有相当可贵的史料价值,也曾数次引起省内外专家(包括台湾等地区民俗学者)的关注。更难得可贵的是,青口保留下尤臭古驿道、穆岭古驿道、宋西坪亭山、竹坑里和橄榄坪窑址等多处遗迹,并传承着富有乡土特色的十番音乐、孩俤舞、舞狮、赛龙舟、闽剧、评话等民俗活动,正如曾馆长所说:“旖旎的山川、厚重的遗存、荟萃的人文与浓郁乡土风情交相辉映,我们正积极的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因为我们并不缺乏信心!”(本报记者 曾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