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露芽
内容更新时间:2010-12-17 23:24:59来源:闽侯乡音报

方山露芽早在唐代就负有盛名。“茶圣”陆羽在《茶经》卷之四“茶之出”中提到:“福州有柏岩,方山露芽。”方山露芽指的就是五虎山露芽茶。唐李肇《国史补》及《唐书-地理志》都有记载。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方山院僧怀恽应诏到京都长安麒德殿说法,皇帝赐他茶喝,问他此茶怎么样?怀恽却说皇上赐的茶不如方山茶好。怀恽,俗姓谢,泉州(今厦门)同安人。东晋时流寓方山,因为后来皇帝老要找他说法,他渐渐心生厌烦,终于托病不去。由此可见,怀恽还是一个具有风骨的茶人。
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集解篇》中将方山露芽与顾渚紫笋茶并列。唐宋时顾渚茶相当有名,东坡有“千金买断顾渚春”之句,可见方山茶在当时的地位也不低。
五代十国时的蜀人毛文锡在他的《茶谱》中对方山露芽做了描述:“建州方山露芽及紫笋,片大及硬,须汤浸之,方可碾。”由此可知,方山露芽是阔叶片的茶叶,在泡之前必须先碾成碎末,以便于冲泡软饮。《茶谱》中还提到方山露芽可以医治老人的头痛,可能当时被作为良药了。但他以为方山露芽产于建州。《梅花草堂笔谈》亦有方山露芽记载:“····按陆羽经云:‘凡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吾闻其语,鲜能知味也。经又云:‘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云’(注:福州在闽方山,建、韶、象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岂方山即今武夷山耶。”遗憾的是一个将方山产地归于建州,一个误认为方山是武夷山。
到了明代,方山露芽茶名胜渐渐淡没,终至罕为人提及。明徐勃《荔支谱》中偶而还见到赞美五虎山“满林香”茶叶语:“盖头新叶青茸茸,此种产自五虎峰。垒垒千朵色香浓,剖开琼液凉心胸。”谅想这里指的就是方山露芽茶叶。
方山露芽茶名声之所以慢慢淡下,明谢肇淛在《五杂俎》中作了说明,他认为主要是制造不得法的缘故,或许也有一定的道理。
此后,方山茶场几经兴废,在20世纪60-70年代,方山洋下茶场曾一度兴旺,制成的茉莉花茶远销海内外,但终未成“大器”。任何事物都有兴盛和衰败的历史,方山露芽亦然如此。只要有善品茶的人,就有善植茶树、善制茶叶的人。方山露芽茶再创辉煌的历史就可以续写,且为期不远了。
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集解篇》中将方山露芽与顾渚紫笋茶并列。唐宋时顾渚茶相当有名,东坡有“千金买断顾渚春”之句,可见方山茶在当时的地位也不低。
五代十国时的蜀人毛文锡在他的《茶谱》中对方山露芽做了描述:“建州方山露芽及紫笋,片大及硬,须汤浸之,方可碾。”由此可知,方山露芽是阔叶片的茶叶,在泡之前必须先碾成碎末,以便于冲泡软饮。《茶谱》中还提到方山露芽可以医治老人的头痛,可能当时被作为良药了。但他以为方山露芽产于建州。《梅花草堂笔谈》亦有方山露芽记载:“····按陆羽经云:‘凡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吾闻其语,鲜能知味也。经又云:‘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云’(注:福州在闽方山,建、韶、象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岂方山即今武夷山耶。”遗憾的是一个将方山产地归于建州,一个误认为方山是武夷山。
到了明代,方山露芽茶名胜渐渐淡没,终至罕为人提及。明徐勃《荔支谱》中偶而还见到赞美五虎山“满林香”茶叶语:“盖头新叶青茸茸,此种产自五虎峰。垒垒千朵色香浓,剖开琼液凉心胸。”谅想这里指的就是方山露芽茶叶。
方山露芽茶名声之所以慢慢淡下,明谢肇淛在《五杂俎》中作了说明,他认为主要是制造不得法的缘故,或许也有一定的道理。
此后,方山茶场几经兴废,在20世纪60-70年代,方山洋下茶场曾一度兴旺,制成的茉莉花茶远销海内外,但终未成“大器”。任何事物都有兴盛和衰败的历史,方山露芽亦然如此。只要有善品茶的人,就有善植茶树、善制茶叶的人。方山露芽茶再创辉煌的历史就可以续写,且为期不远了。
摘自《闽郡南案五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