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响起

内容更新时间:2010-11-23 16:33:59来源:闽侯乡音报

精心挑选拆迁公司,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
 
加强拆迁监督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解除了拆迁户的后顾之忧。
 
水、电等相关部门有序跟进,促进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作人员的细心工作,为顺利拆迁赢得了时间。
 
主动作为细致服务,化解拆迁群众顾虑,为顺利封房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钻机的轰鸣声中,县电影院“落下帷幕”。
 
 
      “目前绝大多数拆迁户已签订协议,即将进入旧房拆除阶段,旧城改造工作正稳步推进。”日前,闽侯县旧城改造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闽侯第一期旧城改造已有1500户(包括住户和店面)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占总户数的95%以上。工作人员说,在短短的时间内,拆迁户签订补偿协议基本完成,这在福州地区还是比较少见的,真正体现了“温情服务,和谐拆迁”,创造了新的“首邑速度”。然而,记者感兴趣的是,这“首邑速度”是如何打造的?它有哪些典型经验值得总结推广?昨日,记者走进县旧城改造项目建设指挥部倾听他们创造“首邑速度”的先进经验。
宣传工作发动有力
旧城改造深入人心
      据介绍,今年年初,甘蔗街道旧城改造筹备工作小组提早筹备有关旧城改造工作,召开涉及拆迁的长江、十字、双池、大元等4个村村两委、离退休老同志和有名望的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共10场,街道主要领导到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旧城改造的重要部署和重大意义,征求群众对旧城改造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街道和村干部分成5个工作组,分片包户进村宣传,使拆迁工作得到大部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对拆迁面积进行初步丈量,分类分户登记造册,汇总统计,做到数据基本准确,底细清楚,为县委县政府制订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8月17日动迁会后,指挥部和甘蔗街道、村工作队、拆迁公司分成5个工作组,由街道班子成员担任组长,进村入户挨家挨户做好政策宣传,并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报纸、宣传车、宣传栏、宣传单、答群众问、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旧城改造的重要意义和优惠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主动作为细致服务
化解拆迁群众顾虑
      工作人员日夜加班,对拆迁房屋进行摸底丈量、面积核对、产权审查、地面物清点等工作,同时做好无证房屋认定工作,并做好动员签订协议。10日19日发布拆迁公告后,对旧城改造优惠拆迁政策,所有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强化宣传,切实做好解惑释疑工作,动员大部分群众在10月22日至10月29日第一协商期限内搬迁。期间,所有工作人员不请假、中午不休息,晚上12点之后才下班。工作中,坚持先易后难,先干部后群众,先有证后无证,先单位后民房的拆迁工作原则,集中全力打好签订协议攻坚战。各拆迁实施单位采取延长办公时间、开展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为拆迁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因旧城改造涉及老房子的公摊问题较多,各村都成立调解小组,耐心细致地化解矛盾。为确保签订协议的顺利进行,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彦强,县政府副县长张旗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协调有关问题,促进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拆迁实施方案,10月31日至11月26日是拆迁第二协商期,工作人员继续做好少数未签订协议住户的思想动员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一如既往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争取在第二协商期内基本完成拆迁协议签订工作,从而为安置房建设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以维护绝大多数被拆迁群众的利益。
加强拆迁监督管理
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及参考近年来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鼓楼、台江等地拆迁补偿标准,在深入调研、讨论研究,多方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认真拟定了《甘蔗街道旧城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在县纪检、土地、建设、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下,从福州市28家经营性资产评估公司中抽取5家公司,对拆迁红线范围内的160间店面分三个标段进行区位价评估。对无证房屋建造时间、结构进行现场踏看、录像,认定后张榜公布。为确保旧城改造工作公平公正,县里还抽调县纪检、土地、建设、财政、审计等部门干部,充实指挥部,做好审核等有关工作。10月30日,邀请县纪检、土地、建设、财政、审计等部门及公证员,参加3个片区抽取选房顺序号活动,按照规定程序,公布封房总户数,并从拆迁户中选出5-8名代表监督,按照封房逐次抽取选房顺序号,并当场宣布、张贴结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记者  陈允坚  陈燕  曾致远  通讯员  林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