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釉堆贴龙纹“日月”瓶
内容更新时间:2010-11-01 16:24:49来源:闽侯乡音报





“日”瓶尺寸: 残通高28cm,口径7.4cm,腹围39.5cm,足径6.8cm
“月”瓶尺寸: 通高31.5cm,口径7.4cm,腹围38.3cm,足径6.7cm
形态特征 瓶盅形口,束颈,丰肩,长鼓腹,圈足。盖子口,七层四脊卷檐尖顶,顶部堆贴朱雀(日瓶缺)。颈部微束,饰六道凹弦纹成七节,堆贴盘龙纹作张牙舞爪状及圆形刻“日”(或“月”)字表示太阳(或月亮),下托如意云,肩部贴小泥条四个如小龙,肩腹交界处堆贴波纹一圈象征莲花。灰白胎,胎质较坚致。施青釉偏灰,口沿,盖里及近底、足部无釉。
“月”瓶尺寸: 通高31.5cm,口径7.4cm,腹围38.3cm,足径6.7cm
形态特征 瓶盅形口,束颈,丰肩,长鼓腹,圈足。盖子口,七层四脊卷檐尖顶,顶部堆贴朱雀(日瓶缺)。颈部微束,饰六道凹弦纹成七节,堆贴盘龙纹作张牙舞爪状及圆形刻“日”(或“月”)字表示太阳(或月亮),下托如意云,肩部贴小泥条四个如小龙,肩腹交界处堆贴波纹一圈象征莲花。灰白胎,胎质较坚致。施青釉偏灰,口沿,盖里及近底、足部无釉。
相关链接>>>
考古学家已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方式由渔猎走向农牧,在这转变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意识,普遍地深信灵魂约存在。人们开始盲目相信,陪葬品会被死者带到某个地方,为了能让死者死后过得富足,各种各样的陪葬品随着人们的想象接踵而来。有各式各样的日用生活器皿,甚至还伴随人、畜的牺牲品。连丧葬仪礼也特别重视,并制定出一定规范。这种陪葬习俗也不是一无是处,这些陪葬品往往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生活习俗,社会生产力状况等等,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陪葬品中,瓷器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据考证,我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历经锤炼,到了宋代,我国制瓷工艺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称雄于海内外,同时再次开始大规模远销海外。
陪葬品中,瓷器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据考证,我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历经锤炼,到了宋代,我国制瓷工艺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称雄于海内外,同时再次开始大规模远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