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坛歌正气 寒光照铁衣
内容更新时间:2010-11-01 16:14:18来源:闽侯乡音报
“剧坛歌正气,寒光照铁衣。”这是1941年驻闽侯甘蔗乡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观看大型抗日救亡剧目《宝山县》时送给福州寒光剧社的横匾。30年代末的福州人几乎都知道,福州有个由农民组织的锦江抗日救亡剧社,不久便改名为福州寒光剧社。
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侵占北平、天津等地,中华民族惨遭空前浩劫。福州市郊区江边村有位乡亲郑诚忠,原在山东烟台海关任职,烟台沦陷,他在大轰炸中幸免于难,便匆匆逃回南方故里,向乡亲诉说日寇烧杀抢掠的所见所闻,激起了群众的义愤。当场一批有志青年含泪高唱岳飞的《满江红》,并立誓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与国土共存亡。郑宜恺、郑继周、郑柏遐等认为当前主要应唤醒民众,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揭露日寇的暴行,全民抗战、保卫家园。郑宜恺提出立即组织锦江抗日救亡剧社。原著名艺人郑奕奏闻讯赶来参与剧务,江边村的知识分子、农民纷纷申请加入。这时,上海传来消息,在淞泸会站中营长姚子靖带领全营500多名官兵,与日寇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郑宜恺等人夜以继日,用血与泪赶编出大型现代剧《宝山县》。由郑奕奏担任艺术指导,林依水、郑崇流为导演,名艺人陈赛英、郑大信、郑诚忠等参加演出。《宝山县》公演,引起福州各界的巨大反响。在福州大罗天大戏院演出时,演到姚子靖全营官兵为国捐躯,各界为之公祭时,全场观众起立,默哀奠基,随后含着眼泪高呼:“誓为姚子靖报仇!”“打倒日寇!”“中华民族不可辱!”等口号,并拥到台上,向演员们致谢。驻甘蔗乡的海军陆战队发函邀请,连续在军中演了3场。长乐县政府派专人来请剧社到长乐县巡回演出,长乐乡亲送了寒光剧社一个美名:“救亡郑家班。”
这个剧社完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文艺团体。出于爱国热情,福州闽剧界的名艺人争先恐后加入,林淑英、杨晚霞、黄碧岩、晋球、林宝妹、郑泳惠、韦雅等入班参演,戏剧作家林亨仁、郑如秋、林子西等也登台客串演出。全团有演职员70多人。演出剧目全部是抗日救亡题材。其中有歌颂胆识过人的农村姑娘,在凶残的日寇面前大义凛然,与之搏斗并巧设计谋置敌人于死地的《村妇歼敌》;有揭露汪精卫伪政府大肆出卖民族利益,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丑恶嘴脸的《顺民可耻》、《汉奸心肠》;有鞭挞富豪爱财如命,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猛回头》、《史方觉》。与此同时也上演新编爱国主义历史剧《血战睢阳》,歌颂名将张巡、许远、南霁云抵御外侮、死守睢阳城的崇高爱国情操;有以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为题材的《卧薪尝胆》。1945年9月9日,日本在中国战区正式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8年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战后寒光剧社又创作了告诫子孙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教训的大型现代戏《痛定思痛》,引起轰动,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解放后,寒光剧社又投入新的战斗,在土改运动中上演了《全家忙》;抗美援朝的浪潮中演出了揭露美帝狰狞面目的戏剧《打狼》、《汉城烽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反特大型戏剧《清明佳节》,在省、市会演中获得剧目奖和演出奖。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原寒光剧社社长、91岁高龄的郑宜恺先生与82岁老导演郑崇流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编写了《紫金山下》,由寒光剧社与福州市广播电台说唱团联合演出,以作为寒光剧社建立55周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献礼。(摘自《凤鸣三山》)
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侵占北平、天津等地,中华民族惨遭空前浩劫。福州市郊区江边村有位乡亲郑诚忠,原在山东烟台海关任职,烟台沦陷,他在大轰炸中幸免于难,便匆匆逃回南方故里,向乡亲诉说日寇烧杀抢掠的所见所闻,激起了群众的义愤。当场一批有志青年含泪高唱岳飞的《满江红》,并立誓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与国土共存亡。郑宜恺、郑继周、郑柏遐等认为当前主要应唤醒民众,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揭露日寇的暴行,全民抗战、保卫家园。郑宜恺提出立即组织锦江抗日救亡剧社。原著名艺人郑奕奏闻讯赶来参与剧务,江边村的知识分子、农民纷纷申请加入。这时,上海传来消息,在淞泸会站中营长姚子靖带领全营500多名官兵,与日寇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郑宜恺等人夜以继日,用血与泪赶编出大型现代剧《宝山县》。由郑奕奏担任艺术指导,林依水、郑崇流为导演,名艺人陈赛英、郑大信、郑诚忠等参加演出。《宝山县》公演,引起福州各界的巨大反响。在福州大罗天大戏院演出时,演到姚子靖全营官兵为国捐躯,各界为之公祭时,全场观众起立,默哀奠基,随后含着眼泪高呼:“誓为姚子靖报仇!”“打倒日寇!”“中华民族不可辱!”等口号,并拥到台上,向演员们致谢。驻甘蔗乡的海军陆战队发函邀请,连续在军中演了3场。长乐县政府派专人来请剧社到长乐县巡回演出,长乐乡亲送了寒光剧社一个美名:“救亡郑家班。”
这个剧社完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文艺团体。出于爱国热情,福州闽剧界的名艺人争先恐后加入,林淑英、杨晚霞、黄碧岩、晋球、林宝妹、郑泳惠、韦雅等入班参演,戏剧作家林亨仁、郑如秋、林子西等也登台客串演出。全团有演职员70多人。演出剧目全部是抗日救亡题材。其中有歌颂胆识过人的农村姑娘,在凶残的日寇面前大义凛然,与之搏斗并巧设计谋置敌人于死地的《村妇歼敌》;有揭露汪精卫伪政府大肆出卖民族利益,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丑恶嘴脸的《顺民可耻》、《汉奸心肠》;有鞭挞富豪爱财如命,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猛回头》、《史方觉》。与此同时也上演新编爱国主义历史剧《血战睢阳》,歌颂名将张巡、许远、南霁云抵御外侮、死守睢阳城的崇高爱国情操;有以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为题材的《卧薪尝胆》。1945年9月9日,日本在中国战区正式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8年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战后寒光剧社又创作了告诫子孙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教训的大型现代戏《痛定思痛》,引起轰动,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解放后,寒光剧社又投入新的战斗,在土改运动中上演了《全家忙》;抗美援朝的浪潮中演出了揭露美帝狰狞面目的戏剧《打狼》、《汉城烽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反特大型戏剧《清明佳节》,在省、市会演中获得剧目奖和演出奖。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原寒光剧社社长、91岁高龄的郑宜恺先生与82岁老导演郑崇流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编写了《紫金山下》,由寒光剧社与福州市广播电台说唱团联合演出,以作为寒光剧社建立55周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献礼。(摘自《凤鸣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