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温酒器现身白沙
内容更新时间:2010-10-29 16:55:04来源:闽侯乡音报

加热火筒内设三根盛炭杠,防止炭块堵塞出火灰口;并且将盛炭杠设计成空心,使酒可流入盛炭杠内,增大受热面积,减短温酒的时间。


温酒器上设火焰门出火灰口。

铺首旁饰物设计巧妙,正面看像蝴蝶(如上图),俯看像蝙蝠。

白沙吴先生终于为这大锡缸“验明正身”。
本报讯 昨日上午,白沙吴先生带着一件大锡缸来到县博物馆,就为弄清楚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该器物较大,高27.5厘米,口径31.4厘米,重约17.5公斤。经初步鉴定,乃清末民初的温酒器,保守估计可盛10多公斤美酒。
据吴先生介绍,这大锡缸是他的祖父从北方带回来的,后来经过几代的“收藏”,现在已经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只是自己猜想可能跟酒有关。为了给这大锡缸“验明正身”,吴先生两次求教于专家。最近的一次就在去年,北京一个专家来到了福州为市民免费鉴定,吴先生闻讯后抱着自己的宝贝找到该专家,但仍不明其用途。本来已有点心灰意冷,但最近听人说县博物馆去年曾办过“民间文物鉴赏活动”,勇于求教的吴先生,便再次抱着这个重约35斤的大锡缸来到县博物馆。
经县博物馆馆长曾江鉴定,这件大锡缸乃是一件温酒器,重约17.5公斤,高27.5厘米,口径31.4厘米,底径为31.4厘米,腰腹围131厘米,并设有火焰门出火灰口;器身内附加热火筒高31厘米,口径118.8厘米,筒内有3根盛炭杠。器身两侧设有铺首和装饰物,该装饰物设计巧妙,正面看像是蝴蝶,俯看像蝙蝠,动物眼珠乃玛瑙镶嵌,制作精美讲究。
“这应该是一件温酒器。你看,这火筒内是盛放木炭的,外还有出火灰口,这是用来加热的,器内盛放美酒,火筒用来加热。”县博物馆馆长曾江最初见到这大锡缸时,也被它的巨大所撼动:“这大家伙容量可不小,保守估计一次能温10多公斤美酒,而且设计巧妙,制作讲究。”并笑称,当时的北方人用这么大的温酒器喝酒,实在海量。
据曾馆长介绍,这件器物乃实用器,设计得很巧妙,更注重实用性能。该温酒器使用了三种材料:器身为锡制,加热火筒乃铜制,铺首则为铁制。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铜制品导热性能较好,可减短温酒时间;器身使用导热性能一般的锡材,不至于烫伤到人;用铁制品做铺首则更加坚固耐用。
加热火筒内的盛炭杠设计成空心,当酒倒入器物内时,也会流进中空盛炭杠,以此来增大受热面积,减短温酒的时间;外形上,加热火筒也估计设计成靠边和倾斜状,这样更方便舀酒。
温酒器两侧的装饰物设计得也很讲究,正面看像是蝴蝶,俯看像蝙蝠,皆含有“福”的谐音字,寓意着口福、福运等。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温酒器就有许多不同器型,不过这么大的温酒器还是比较少见。这个温酒器对于研究当时的酒文化和民俗文化,有着很高的价值。(记者 曾致远)
据吴先生介绍,这大锡缸是他的祖父从北方带回来的,后来经过几代的“收藏”,现在已经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只是自己猜想可能跟酒有关。为了给这大锡缸“验明正身”,吴先生两次求教于专家。最近的一次就在去年,北京一个专家来到了福州为市民免费鉴定,吴先生闻讯后抱着自己的宝贝找到该专家,但仍不明其用途。本来已有点心灰意冷,但最近听人说县博物馆去年曾办过“民间文物鉴赏活动”,勇于求教的吴先生,便再次抱着这个重约35斤的大锡缸来到县博物馆。
经县博物馆馆长曾江鉴定,这件大锡缸乃是一件温酒器,重约17.5公斤,高27.5厘米,口径31.4厘米,底径为31.4厘米,腰腹围131厘米,并设有火焰门出火灰口;器身内附加热火筒高31厘米,口径118.8厘米,筒内有3根盛炭杠。器身两侧设有铺首和装饰物,该装饰物设计巧妙,正面看像是蝴蝶,俯看像蝙蝠,动物眼珠乃玛瑙镶嵌,制作精美讲究。
“这应该是一件温酒器。你看,这火筒内是盛放木炭的,外还有出火灰口,这是用来加热的,器内盛放美酒,火筒用来加热。”县博物馆馆长曾江最初见到这大锡缸时,也被它的巨大所撼动:“这大家伙容量可不小,保守估计一次能温10多公斤美酒,而且设计巧妙,制作讲究。”并笑称,当时的北方人用这么大的温酒器喝酒,实在海量。
据曾馆长介绍,这件器物乃实用器,设计得很巧妙,更注重实用性能。该温酒器使用了三种材料:器身为锡制,加热火筒乃铜制,铺首则为铁制。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铜制品导热性能较好,可减短温酒时间;器身使用导热性能一般的锡材,不至于烫伤到人;用铁制品做铺首则更加坚固耐用。
加热火筒内的盛炭杠设计成空心,当酒倒入器物内时,也会流进中空盛炭杠,以此来增大受热面积,减短温酒的时间;外形上,加热火筒也估计设计成靠边和倾斜状,这样更方便舀酒。
温酒器两侧的装饰物设计得也很讲究,正面看像是蝴蝶,俯看像蝙蝠,皆含有“福”的谐音字,寓意着口福、福运等。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温酒器就有许多不同器型,不过这么大的温酒器还是比较少见。这个温酒器对于研究当时的酒文化和民俗文化,有着很高的价值。(记者 曾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