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嗅芳草 掩卷听松风
内容更新时间:2010-10-02 00:29:21来源:闽侯乡音报

独木成林 谢新苗 作
谢新苗是我们福建师大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多年不见,今日相逢颇有陌生之感。陌生之处不仅在于形象,更主要在于观其画作,看其诗文,已非昔时,令我心中油然而生敬意。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认为谢新苗正是这样的青年画家。人生十几二十年还够不上弹指一挥间,但是谢老师的画和他的诗文都有了相当的成就。首先是作品和诗文的数量。他给我浏览的画作贮存在电脑中有上百幅,这里面有山水、人物、花鸟;有江山万里,流水行云;有天地之一苇,花间之蜂蝶。题材广泛,大小相间,真让我一饱眼福。在诗文上扬扬洒洒几万字,厚厚的一大叠,不下百篇,这对于一个美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确实是少有而难能可贵的。其次是画作与诗文的质量。他不是片面地追求数量,而是佳作连篇,让人抚爱流连。象花鸟画作《访客》、《鉴》、《邂逅》、《纳凉》、《飘落的世界》、《惊梦》、《无华》、《飞花时节》、《方向》、《一箕秋色》、《蓝色情怀》、《独木成林》、《我的信仰》,山水画作《共饮一江水》、《安乐乡》、《平常山水平常心》、《迎曦》、《晨钟》、《临行密密缝》等都让我观后记忆犹深,倍感清新。他的诗文,因为数量不菲,我一时无法细读,然而就其自选于请柬上的篇章来看,立意不凡,篇章结构和语言功夫均非寻常,且抒发的感情真切自然,让人读了深有感悟。
谢新苗老师是位勤奋的教师。看他的画作不光有数量和质量,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人特色:他的画作重于立意,能突出主题。如《临行密密缝》,围绕着出行,通过对村庄、林木、青山的深入描写把山乡朦胧的夜色画得十分亲切感人,让人如历其境。《晨钟》根据命题,形象地突出了画作中山水似巨钟的特点,还注意到大小对比,显示了高山的巍峨,意境的肃穆。《迎曦》抓住了闽山晨曦的主题,运用阴阳对比,通过对薄如轻纱般晨雾的细腻描写让主题在远近山色的晦明变化中表现的十分突出。《平常山水平常心》也在意境上下功夫。画中人物的闲适,山光水色的清幽,白鹭的翻飞,勾画出来的意境使人心旷神怡。《飞花时节》里的蝴蝶在玫瑰色染成片的三角梅花丛中翩翩起舞,让人对夏日晨曦的自然之美油然而生爱意。《飘落的世界》构思奇特,一片落叶,几只小蚂蚁却使人泛起对生命的怜爱。谢新苗老师画作的另一特点是善于捕抓表现对象的特征,对其作深入细微的描写。象《鉴》用洁净的碧叶、晶莹的露珠、蜗牛的惊讶举动来衬托表现出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其用心可谓独具。《共饮一江水.》画的是千山万壑,画幅很大,但是对树木、峰峦、飞云、流水的描写都很深入。注重表现今日的山河壮美,却又不流于琐碎,保持了全画的恢宏气势。谢老师以写实为主,他的画作又一特点是抒写真情实感,给人以朴实、亲切的感觉。我最喜欢他的《访客》一画。画材无多却意态自然,画面空间感很强,把清秋的旷野、空气、晨光都刻画得淋漓尽致,真是“山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谢老师在其诗作《闲窗随笔》中写道:“煮茶嗅芳草,掩卷听松风”,真实地表露了他读书、画画、写作的心态。他老老实实做学问,扎扎实实练基本功,不浮躁,这正是他的成功之处。他注重生活,一往情深地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灵感,画有感之画,抒自己对生活热爱之真情。他努力提高艺术的素养,夯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他在实践中悟出了许多读书、写作、画画的真谛。“吾道行文贵通脱,何须劳神细揣摩。胸中意气流云水,笔下清风不雕琢。”“聆泉听风,有心悟对;面壑临岩,无语神通。”“有高世之真趣,无俗务之虚烦。”“充盈繁杂,真意必失。”这些感悟都发人深省。
谢老师还年轻,虽然他目前还未作出什么光辉业绩,但却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他继续努力实践,不断地总结,会在今天新起点上更上一层楼。
檀东铿于2010.5.29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认为谢新苗正是这样的青年画家。人生十几二十年还够不上弹指一挥间,但是谢老师的画和他的诗文都有了相当的成就。首先是作品和诗文的数量。他给我浏览的画作贮存在电脑中有上百幅,这里面有山水、人物、花鸟;有江山万里,流水行云;有天地之一苇,花间之蜂蝶。题材广泛,大小相间,真让我一饱眼福。在诗文上扬扬洒洒几万字,厚厚的一大叠,不下百篇,这对于一个美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确实是少有而难能可贵的。其次是画作与诗文的质量。他不是片面地追求数量,而是佳作连篇,让人抚爱流连。象花鸟画作《访客》、《鉴》、《邂逅》、《纳凉》、《飘落的世界》、《惊梦》、《无华》、《飞花时节》、《方向》、《一箕秋色》、《蓝色情怀》、《独木成林》、《我的信仰》,山水画作《共饮一江水》、《安乐乡》、《平常山水平常心》、《迎曦》、《晨钟》、《临行密密缝》等都让我观后记忆犹深,倍感清新。他的诗文,因为数量不菲,我一时无法细读,然而就其自选于请柬上的篇章来看,立意不凡,篇章结构和语言功夫均非寻常,且抒发的感情真切自然,让人读了深有感悟。
谢新苗老师是位勤奋的教师。看他的画作不光有数量和质量,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人特色:他的画作重于立意,能突出主题。如《临行密密缝》,围绕着出行,通过对村庄、林木、青山的深入描写把山乡朦胧的夜色画得十分亲切感人,让人如历其境。《晨钟》根据命题,形象地突出了画作中山水似巨钟的特点,还注意到大小对比,显示了高山的巍峨,意境的肃穆。《迎曦》抓住了闽山晨曦的主题,运用阴阳对比,通过对薄如轻纱般晨雾的细腻描写让主题在远近山色的晦明变化中表现的十分突出。《平常山水平常心》也在意境上下功夫。画中人物的闲适,山光水色的清幽,白鹭的翻飞,勾画出来的意境使人心旷神怡。《飞花时节》里的蝴蝶在玫瑰色染成片的三角梅花丛中翩翩起舞,让人对夏日晨曦的自然之美油然而生爱意。《飘落的世界》构思奇特,一片落叶,几只小蚂蚁却使人泛起对生命的怜爱。谢新苗老师画作的另一特点是善于捕抓表现对象的特征,对其作深入细微的描写。象《鉴》用洁净的碧叶、晶莹的露珠、蜗牛的惊讶举动来衬托表现出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其用心可谓独具。《共饮一江水.》画的是千山万壑,画幅很大,但是对树木、峰峦、飞云、流水的描写都很深入。注重表现今日的山河壮美,却又不流于琐碎,保持了全画的恢宏气势。谢老师以写实为主,他的画作又一特点是抒写真情实感,给人以朴实、亲切的感觉。我最喜欢他的《访客》一画。画材无多却意态自然,画面空间感很强,把清秋的旷野、空气、晨光都刻画得淋漓尽致,真是“山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谢老师在其诗作《闲窗随笔》中写道:“煮茶嗅芳草,掩卷听松风”,真实地表露了他读书、画画、写作的心态。他老老实实做学问,扎扎实实练基本功,不浮躁,这正是他的成功之处。他注重生活,一往情深地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灵感,画有感之画,抒自己对生活热爱之真情。他努力提高艺术的素养,夯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他在实践中悟出了许多读书、写作、画画的真谛。“吾道行文贵通脱,何须劳神细揣摩。胸中意气流云水,笔下清风不雕琢。”“聆泉听风,有心悟对;面壑临岩,无语神通。”“有高世之真趣,无俗务之虚烦。”“充盈繁杂,真意必失。”这些感悟都发人深省。
谢老师还年轻,虽然他目前还未作出什么光辉业绩,但却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他继续努力实践,不断地总结,会在今天新起点上更上一层楼。
檀东铿于2010.5.29
作者:檀东铿老师是福建师大艺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福建省第八届政协委员,福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州市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