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重溪谈古

内容更新时间:2010-07-30 22:58:42来源:闽侯乡音报

      闽侯县南通十八重溪擅山、石、林、泉之美。此地古已闻名,进口处一片开阔地,名叫古城,有人认为这是2000多年前的古城池。
宋代这里出了一个有名的学者陈襄(1017——1080年),字述古,号古灵,庆历间进士。宋神宗时期他任侍御史时,论青苗法不便,请求贬斥王安石等人;后出知陈州、杭州,终以侍读判尚书都省卒。生前举荐司马光、苏轼等33人,著有《古灵集》等传于世。福州城内妙巷,《榕城考古略》作庙巷,并说有陈古灵祠,早废。古城旧有陈襄宅、陈先生祠,还有官印石,据说都与陈襄有关。陈襄祖墓在十八重溪西边山上,墓碑至今还在。古城因而又称古灵村。
      明代隐者陈宪的家也在古灵村。清王紫华《榕郡名胜辑要》记载:陈宪,字文则,学识渊博,隐居古灵村,授徒为业。不知古灵陈氏是否还保存陈宪故宅。
      十八重溪内有一石洞,是解放前地下党活动之处。明代黄仲昭(1435——1508年)编纂《八闽通志》卷四《地理·侯官县》记载:“大帽山在古灵山腰,有石室,名天乙岩,深邃可容百人。一名小方广,一名罗汉洞?”明初“闽中十才子”之一|、闽县人郑定有诗写道:“天一岩头发长啸,云散天高秋杳杳。石室凉生六月寒,海天望断三山晓。”写出了罗汉洞既是清幽所在,又是避暑的好去处。
      《八闽通志》又说:“大帽山之西南隅有一石窍,出甘泉,可资二十人渴饮,饮渴复盈。山前有文笔峰,峭拔如笔。又名古灵席帽山。”《闽都记》又说:“其山多蓝草。”蓝草市古代炼制蓝色颜料的草。“闽中十才子”之一、长乐人高棅(1350——1423)有诗云:“文笔耸孤翠,高标写层穹。气夺众峰秀,屹为三山雄。何当览奇观,于此巢云松。”
      据《闽都记》、《榕城考古略》记载:古城又有唐代建的隐灵寺和安德院,寺中有赞云房、碧玉潭、落镜桥、小天台、蟠龙石、逗云亭以及胜迹如灵源洞、云湾渡、月山崖、安德泉等,林志有《古灵十景》诗。现在这些景色难以寻觅,有待开发。

(摘自《凤鸣三山》)( 官桂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