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屿合山桥
内容更新时间:2010-07-30 22:58:11来源:闽侯乡音报
南屿背靠旗山,面临闽江,溪涧纵横,河港交错,古有水乡之称。由于村庄多被河港横隔,故古人建了大大小小的桥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合山桥了。
合山桥别名彩虹桥,俗称旧桥头,架于南屿镇南北屿之间。桥始建于宋代,长25米,4孔道,船形墩。后因桥墩有沉陷之势,明天启四年(1624年)里人林应起(明太守林春泽三子,南京国子监丞)捐银130两增造两墩,桥才得以稳固至今。明徐熥在《游锦溪竹林过合山桥》诗中对当时的合山桥写道:“一路尽莓苔,浓荫昼不开。山依迂涧转,泉逐断桥来。同坐松间石,还期竹下怀。隔溪烟磐晚,欲别不迟回。”
据史载,锦溪流经南屿,溪南称南屿,溪北谓北屿。溪南山曰垆峰山,溪北山曰太平山。两山一溪状如玉带环腰。因锦溪水流湍急,舟涉者患之,里人才筹资建桥,把两山连起来,故名合山桥。传说两山在合山桥建前,会合扰起来,里人把这奇观曰“合山”。说是每当月郎星稀的夜晚,更深人静时,垆峰山于太平山之间便烟雾弥漫,两山合抱起来了。烟雾呈紫青色,到第二天凌晨便消失了。这是两山之灵气所致。故那是锦溪两岸达官显贵不少,商贾富豪颇多。后因建了合山桥,两山再也不合扰了,锦溪两岸的风水由此而破。
解放后,由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南港公路由合山桥通过。南屿镇人民政府于1972年对合山桥进行加固和桥面拓宽,铺上钢筋水泥。桥两旁行人道边也围了水泥栏杆。
合山桥别名彩虹桥,俗称旧桥头,架于南屿镇南北屿之间。桥始建于宋代,长25米,4孔道,船形墩。后因桥墩有沉陷之势,明天启四年(1624年)里人林应起(明太守林春泽三子,南京国子监丞)捐银130两增造两墩,桥才得以稳固至今。明徐熥在《游锦溪竹林过合山桥》诗中对当时的合山桥写道:“一路尽莓苔,浓荫昼不开。山依迂涧转,泉逐断桥来。同坐松间石,还期竹下怀。隔溪烟磐晚,欲别不迟回。”
据史载,锦溪流经南屿,溪南称南屿,溪北谓北屿。溪南山曰垆峰山,溪北山曰太平山。两山一溪状如玉带环腰。因锦溪水流湍急,舟涉者患之,里人才筹资建桥,把两山连起来,故名合山桥。传说两山在合山桥建前,会合扰起来,里人把这奇观曰“合山”。说是每当月郎星稀的夜晚,更深人静时,垆峰山于太平山之间便烟雾弥漫,两山合抱起来了。烟雾呈紫青色,到第二天凌晨便消失了。这是两山之灵气所致。故那是锦溪两岸达官显贵不少,商贾富豪颇多。后因建了合山桥,两山再也不合扰了,锦溪两岸的风水由此而破。
解放后,由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南港公路由合山桥通过。南屿镇人民政府于1972年对合山桥进行加固和桥面拓宽,铺上钢筋水泥。桥两旁行人道边也围了水泥栏杆。
(摘自《凤鸣三山》)(柳振土 张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