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与一个村庄的情怀
内容更新时间:2010-07-23 16:39:54来源:闽侯乡音报
第一次见到老人,是在村庄。老人已经八十岁了,但精神矍铄,周身透着一种伟岸的气质。村庄同江南的许许多多乡村大抵相似,很朴实,也有小河、田园、农家、绿树……
走进老人,走进村庄,也走进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1931年的夏天,老人在村庄降生。老人说,从这一刻起,他与村庄就注定了有着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缘,因为村庄给了他最初的生命和乳汁。
那时的村庄很清贫。为了让新降临的生命能够生长得丰腴些,父亲母亲每天都疲惫地奔波于田埂、菜畦、水洼、荒坡,埋首、躬耕。日升月落,春去秋来,用泪水和汗水锻造的生活最终温暖。但乡村的艰辛和父母的吃苦耐劳也留在了这小小生命成长的日子里,成为了他年少生命根底的本色。
上个世纪的上半期,中国内有忧患,外有侵略,出外谋生的人达到了历史最高潮。在这一离家的匆匆人潮中,有一人就是今天的这位老人。他选择的去处是离大陆仅一海之隔的台湾,因为他说这里离故乡的村庄最近。这一年,是1949年。
人地生疏的异乡,19岁的年轻人独自开始了另一种的生命考验。在这一段漫漫日子里,所有难以想象的苦和累,铺天盖地而来,不分严寒酷暑,不分刮风下雨。而只有午夜梦回故乡的村庄和亲人的怀中时,他才有几许的慰藉,几多的温暖。天道酬勤,在台打拼二十多年后,他创业的脚步又成功地走向了泰国、美国。但是故乡的村庄也只能永远挂在心头,化作思念的风筝。
二十世纪80年代初,华夏大地刚刚从一场灾难中走出,万物开始复苏。离家的许许多多海外游子,迫不及待地踏上回家的路。
三十多年了,回到村庄,细品粗瓷大碗里的家乡水,看着仍然还穷着的村庄和村庄里的父老乡亲,两鬓已斑白的老人眼中闪着泪光,一个美丽的梦也在他心中升腾。于是,他乐此不疲地捐资为家乡安装了自来水,铺了环村水泥路,建了自备火力发电站、小学教学楼、卫生保健院、文化宫、祠堂、老人福寿宫,成立教育基金会以奖学助学……
村庄是老人的故园,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从2000年初开始,老人又呕心沥血地为把村庄建成他心中的理想家园努力着。他成立了环卫委员会,建立了施工队、卫生保洁队、垃圾收集场。老人还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填茅坑、建化粪池卫生间、建公厕、利用空地改种果树,还亲自带着施工队为河道清淤、为河道两岸全线砌石坡……村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浇灌着他的心血。当一个碧水长流、果树成荫、清洁优美的小村庄展现在老人面前时,老人笑了。仅仅为整治村庄的环境卫生,他捐资达500万元。2005年,村庄被省政府评为省卫生工作先进村。
大爱无疆。挚爱村庄的火种,跋涉在更远的乡土,永不停歇,在南通的瓜山村、在闽清的坂东村、在永泰的溪南村……这是一首泽被桑梓的壮美诗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人曾三度被省里授予省级“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的金质奖章、牌匾和荣誉证书。面对这一切,老人只是微微一笑。
今天的老人在美国、在泰国,还有他的事业和亲人,但他很多的时候还呆在村庄。他想得最多的是,该怎样守护好村庄的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美丽……
这位老人就是我们的旅美侨领黄永本先生,这个村庄是我们的南通洲头村。
村庄是他一生的心的方向,这是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曾小榕)
走进老人,走进村庄,也走进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1931年的夏天,老人在村庄降生。老人说,从这一刻起,他与村庄就注定了有着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缘,因为村庄给了他最初的生命和乳汁。
那时的村庄很清贫。为了让新降临的生命能够生长得丰腴些,父亲母亲每天都疲惫地奔波于田埂、菜畦、水洼、荒坡,埋首、躬耕。日升月落,春去秋来,用泪水和汗水锻造的生活最终温暖。但乡村的艰辛和父母的吃苦耐劳也留在了这小小生命成长的日子里,成为了他年少生命根底的本色。
上个世纪的上半期,中国内有忧患,外有侵略,出外谋生的人达到了历史最高潮。在这一离家的匆匆人潮中,有一人就是今天的这位老人。他选择的去处是离大陆仅一海之隔的台湾,因为他说这里离故乡的村庄最近。这一年,是1949年。
人地生疏的异乡,19岁的年轻人独自开始了另一种的生命考验。在这一段漫漫日子里,所有难以想象的苦和累,铺天盖地而来,不分严寒酷暑,不分刮风下雨。而只有午夜梦回故乡的村庄和亲人的怀中时,他才有几许的慰藉,几多的温暖。天道酬勤,在台打拼二十多年后,他创业的脚步又成功地走向了泰国、美国。但是故乡的村庄也只能永远挂在心头,化作思念的风筝。
二十世纪80年代初,华夏大地刚刚从一场灾难中走出,万物开始复苏。离家的许许多多海外游子,迫不及待地踏上回家的路。
三十多年了,回到村庄,细品粗瓷大碗里的家乡水,看着仍然还穷着的村庄和村庄里的父老乡亲,两鬓已斑白的老人眼中闪着泪光,一个美丽的梦也在他心中升腾。于是,他乐此不疲地捐资为家乡安装了自来水,铺了环村水泥路,建了自备火力发电站、小学教学楼、卫生保健院、文化宫、祠堂、老人福寿宫,成立教育基金会以奖学助学……
村庄是老人的故园,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从2000年初开始,老人又呕心沥血地为把村庄建成他心中的理想家园努力着。他成立了环卫委员会,建立了施工队、卫生保洁队、垃圾收集场。老人还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填茅坑、建化粪池卫生间、建公厕、利用空地改种果树,还亲自带着施工队为河道清淤、为河道两岸全线砌石坡……村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浇灌着他的心血。当一个碧水长流、果树成荫、清洁优美的小村庄展现在老人面前时,老人笑了。仅仅为整治村庄的环境卫生,他捐资达500万元。2005年,村庄被省政府评为省卫生工作先进村。
大爱无疆。挚爱村庄的火种,跋涉在更远的乡土,永不停歇,在南通的瓜山村、在闽清的坂东村、在永泰的溪南村……这是一首泽被桑梓的壮美诗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人曾三度被省里授予省级“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的金质奖章、牌匾和荣誉证书。面对这一切,老人只是微微一笑。
今天的老人在美国、在泰国,还有他的事业和亲人,但他很多的时候还呆在村庄。他想得最多的是,该怎样守护好村庄的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美丽……
这位老人就是我们的旅美侨领黄永本先生,这个村庄是我们的南通洲头村。
村庄是他一生的心的方向,这是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曾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