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历史悠久的经典老屋——探游竹岐升韩厝印象记
内容更新时间:2010-05-30 18:17:08来源:闽侯乡音报
在连老伯的引导下,车子缓缓驶过闽侯甘竹大桥,到了甘蔗对岸的316国道,再往西行驶约3分钟,便到了目的地——升韩厝。我们一行下了车子,沿小路步行走过50米,一座古朴典雅,建筑别致,极具江南特色的古名居升韩厝便豁然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83岁高龄的连老伯,是升韩厝的主人之一,他一走进古屋,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地给我们讲述了这座古屋的历史,连氏家族的兴衰,连氏族人后代的期盼……
升韩厝始建于150多年前,也就是大约在清朝末年。那时,从河南迁移到福建闽侯竹岐乡一带的连氏第七世族长连升韩,连大年先辈靠闽江水运到上海、天津、广州等地贩卖福建土特产茶叶、桂圆干、橄榄干等,发了财,有了积累,便在住地小民房的基地上砌三米高地基盖起了这座当时在竹岐十里八乡独树一帜的楼房。据说,这座楼房从打地基开始到落成前后花了整整十年时间,足见房主立业之艰辛,用心之良苦。
升韩厝座落在竹岐村西尾段,背靠巍峨叠翠的竹岐湖田尾山脉,面临淙淙流淌的碧水闽江,是一座依山近水、座北朝南、宜居宜人的花园式楼房。楼房结构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前花园、主屋、后屋,三位一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充分展示出主人和建筑师的独具匠心、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前花园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种植各种名贵花卉,供人欣赏。(可惜现已荒废,且被占用盖房)
穿过前花园就是主屋。进入主屋大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宽畅回廊与两侧分别并排的四间书院。书院窗门全部为木质雕刻花纹,虫鸟花卉栩栩如生。在书院与书院之间有一块约120平方米的大型天井,整个天井采用长条花岗岩条石西德马克平整铺设,天井两侧亦采用长石条板架立三层盆花架,天井四角分别放置直径为1.2米的特别彩瓷水缸,花架两侧也放置一个八角型的彩瓷水缸,其直径约0.2米。从天井正中踏石阶便步入主屋大厅,可以看到六根高约六米的方型木柱(直径约0.8米)。主屋大厅两侧各建两间大房并深入到后房,共有八间主卧室。四间大房采用落地式的大门,每个大房有六扇大型木门,每扇木门都精工细雕着三层主体山水人物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共24幅画,称为“24孝”。宽畅明亮的主大厅与两侧大房前的回廊连成一体,主大厅和长回廊的顶部是木刻造型各异的设计并与古代花鸟龙凰彩绘融合在一起,特具有南方古代文化遗产的强烈色彩,气势非凡,叹为观止。在四大房的两侧各有一道宽约3米,长约14米的防火廊道,同时,为了避免火灾隐患,所有厨房亦建在主屋砖墙之外。更令人惊讶的是大厅两侧八间主卧室地下全部掏空,建成地下室,八间地下室连成一片,高2米,总面积达160多平方米,类似现代地下防空洞,可以藏人藏物,据说一九四四年十月福州沦陷时,升韩厝一家人都躲在地下室里避难。目前八间地下室有的仍保存完好,有的则被破坏掩堵,令人惋惜。
主屋之后就是后屋。后屋两侧各有两间木屋,相对而立,且中间有一个面积约80平方米的小天井,后屋的主建筑为层高约7米的两层全木结构楼房,楼上窗门也同样有木雕花纹的图案。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主屋墙体基部的三周边有采自江西景德镇人物、山水、花木彩瓷装贴在内墙顶墙之上,甚为美丽壮观。
探游完这座历史悠久、结构独特、环境优雅、古朴典雅的古老名屋后,我们一行深深为连代家族祖先立业兴家的感人业绩所叹服,离开升韩厝前,连老伯还深情地对我们说,一百多年来,、连氏家族在这座古屋中繁衍生息,历尽苍桑。据族谱记载,当时建造这座房屋的先祖连大年在竹岐乡是一位德高望众、乐善好施的人。他们经商做生意,赚了钱帮乡村修桥铺路,建学堂,举善事,深受乡亲族人称颂。竹岐五显庙至今都记载着连家先祖捐款事迹,令人景仰。目前,连氏家族古屋的业主有5位都到了耄耋之年,有两位现居住台湾,都已86岁高龄,老人们为保护这座古屋历尽坎坷。“文革”浩劫,虽然古屋外壳得到保护,但屋内珍贵的古物宝藏遭洗劫、破坏殆尽,连周边的花园空地也被人占用盖屋,周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交流,台海沟通,移居台湾的连氏族人,都希望政府能落实有关政策,保护台属正当权益,重视这座竹岐乡稀有的古名屋建筑,进行抢救修复,列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开辟成古名屋景点供人参观游览,以实现连氏两岸族人及子孙后代的夙愿。(黄必勋 连智孙)
83岁高龄的连老伯,是升韩厝的主人之一,他一走进古屋,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地给我们讲述了这座古屋的历史,连氏家族的兴衰,连氏族人后代的期盼……
升韩厝始建于150多年前,也就是大约在清朝末年。那时,从河南迁移到福建闽侯竹岐乡一带的连氏第七世族长连升韩,连大年先辈靠闽江水运到上海、天津、广州等地贩卖福建土特产茶叶、桂圆干、橄榄干等,发了财,有了积累,便在住地小民房的基地上砌三米高地基盖起了这座当时在竹岐十里八乡独树一帜的楼房。据说,这座楼房从打地基开始到落成前后花了整整十年时间,足见房主立业之艰辛,用心之良苦。
升韩厝座落在竹岐村西尾段,背靠巍峨叠翠的竹岐湖田尾山脉,面临淙淙流淌的碧水闽江,是一座依山近水、座北朝南、宜居宜人的花园式楼房。楼房结构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前花园、主屋、后屋,三位一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充分展示出主人和建筑师的独具匠心、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前花园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种植各种名贵花卉,供人欣赏。(可惜现已荒废,且被占用盖房)
穿过前花园就是主屋。进入主屋大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宽畅回廊与两侧分别并排的四间书院。书院窗门全部为木质雕刻花纹,虫鸟花卉栩栩如生。在书院与书院之间有一块约120平方米的大型天井,整个天井采用长条花岗岩条石西德马克平整铺设,天井两侧亦采用长石条板架立三层盆花架,天井四角分别放置直径为1.2米的特别彩瓷水缸,花架两侧也放置一个八角型的彩瓷水缸,其直径约0.2米。从天井正中踏石阶便步入主屋大厅,可以看到六根高约六米的方型木柱(直径约0.8米)。主屋大厅两侧各建两间大房并深入到后房,共有八间主卧室。四间大房采用落地式的大门,每个大房有六扇大型木门,每扇木门都精工细雕着三层主体山水人物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共24幅画,称为“24孝”。宽畅明亮的主大厅与两侧大房前的回廊连成一体,主大厅和长回廊的顶部是木刻造型各异的设计并与古代花鸟龙凰彩绘融合在一起,特具有南方古代文化遗产的强烈色彩,气势非凡,叹为观止。在四大房的两侧各有一道宽约3米,长约14米的防火廊道,同时,为了避免火灾隐患,所有厨房亦建在主屋砖墙之外。更令人惊讶的是大厅两侧八间主卧室地下全部掏空,建成地下室,八间地下室连成一片,高2米,总面积达160多平方米,类似现代地下防空洞,可以藏人藏物,据说一九四四年十月福州沦陷时,升韩厝一家人都躲在地下室里避难。目前八间地下室有的仍保存完好,有的则被破坏掩堵,令人惋惜。
主屋之后就是后屋。后屋两侧各有两间木屋,相对而立,且中间有一个面积约80平方米的小天井,后屋的主建筑为层高约7米的两层全木结构楼房,楼上窗门也同样有木雕花纹的图案。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主屋墙体基部的三周边有采自江西景德镇人物、山水、花木彩瓷装贴在内墙顶墙之上,甚为美丽壮观。
探游完这座历史悠久、结构独特、环境优雅、古朴典雅的古老名屋后,我们一行深深为连代家族祖先立业兴家的感人业绩所叹服,离开升韩厝前,连老伯还深情地对我们说,一百多年来,、连氏家族在这座古屋中繁衍生息,历尽苍桑。据族谱记载,当时建造这座房屋的先祖连大年在竹岐乡是一位德高望众、乐善好施的人。他们经商做生意,赚了钱帮乡村修桥铺路,建学堂,举善事,深受乡亲族人称颂。竹岐五显庙至今都记载着连家先祖捐款事迹,令人景仰。目前,连氏家族古屋的业主有5位都到了耄耋之年,有两位现居住台湾,都已86岁高龄,老人们为保护这座古屋历尽坎坷。“文革”浩劫,虽然古屋外壳得到保护,但屋内珍贵的古物宝藏遭洗劫、破坏殆尽,连周边的花园空地也被人占用盖屋,周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交流,台海沟通,移居台湾的连氏族人,都希望政府能落实有关政策,保护台属正当权益,重视这座竹岐乡稀有的古名屋建筑,进行抢救修复,列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开辟成古名屋景点供人参观游览,以实现连氏两岸族人及子孙后代的夙愿。(黄必勋 连智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