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石记

内容更新时间:2010-05-14 15:58:50来源:闽侯乡音报

      清代,闽县七里住着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妇,靠炸蛎饼为生,人们称呼蛎饼伯和蛎饼母。
      蛎饼伯在大路边卖蛎饼,一块蛎饼一片铜钱,收的钱都放在身旁一块四四方方的青石上。这天生意好,不到半天,青石上就放满了一堆铜钱,蛎饼伯心中欢喜。收摊时候,上了一次厕所,回来一看,青石上的铜钱不翼而飞。再看四周,来来往往,人倒不少,可是谁也没看见有人偷钱。真是欢喜未过愁先来,老伴在家中等钱买米下锅犹则可,丢了本钱往后生意怎么做?夫妻两个岂不是要吃西北风?蛎饼伯想到这里,不由痛哭流涕。
      过路行人听了蛎饼伯的哭诉,都很同情。大家都骂小偷没良心,可是,这么多人,哪个是小偷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出声。
      这时候,人群中出现一个秀才模样的人,此人乃闽县正堂王绍南,今天微服察访,路过此地,见案件蹊跷,决定亲自审理。
      王绍南说:“既然大家都说没拿这钱,那这钱想必是被这块顽石偷去。来人啦!”“喳!”人群中钻出两个彪形大汉。“将这块顽石抬回公堂审问!”公差遵命,便从腰间解出铁链,将青石板捆绑,抬回县衙。
      乡人见王知县如此审案,都觉得稀奇,纷纷跟到衙门前观看。王绍南安慰蛎饼伯说:“老人家不要急,本县定叫顽石吐出赃款!”蛎饼伯将信将疑,只好作为原告,到衙前击鼓。
      王绍南更衣后立即升堂,命公差吧群众请上公堂作证。王绍南先叫蛎饼伯诉说缘由,随后命公差带上被告青石板。知县惊堂木一搭,厉声喝道:“下面顽石,你为何偷去老汉铜钱,给我从实招来!”说完,侧耳聆听石头“招供”。两旁群众鸦雀无声,眼睛都盯在石头上,可是谁也没听到石头答话。王知县惊堂木又是一搭,喝道:“该死顽石,本官问话,你敢装聋作哑?”不动大刑,谅你不招!来呀,看大刑伺候!班头闪出一人说道:“太爷且慢!”大家一看,说话的是师爷。县官问:“师爷,为何拦阻本县动刑?”师爷答道:“太爷,小的见石头两眼垂泪,想是必有冤情,待小的上前细察。”师爷走近石头,仔细看了又看,然后回报说:“太爷,这原是一块哑石,有口难开。据它示意,钱不是它偷得,但它知道偷钱的人。”王绍南说:“既是如此,那偷钱的人留下,无关的人请退!”
      这么一说,陪审的群众,谁也不便留下,纷纷告退。王绍南也不加阻拦,任他们走去。可是走到衙门口,只见大门紧闭,大家莫名其妙。这时师爷走出来说:“太爷有令,出门都需交铜钱一文。”群众才知上当受骗,硬给官府诈去一文铜钱。好在交钱不多,就各自掏出一文铜钱,交给师爷。师爷把钱一一扔到水桶里。
      人们纷纷退出衙门。当轮到一个矮子时,师爷把他喝住了,说:“钱是你偷得!”不等他分辩,两名公差将他带回公堂。群众见偷钱的人已经抓到,又都回转,来到公堂观审。
      王绍南将惊堂木一搭,喝道:“大胆刁民,你为何偷去老汉铜钱,从实招来!”矮子大喊“冤枉”。王绍南哈哈大笑,叫人将水桶提来,说:“你不背招认,可铜钱全招了!”大家更感惊奇。王绍南接着说:“你的钱与众不同,你是偷来的,上面染有油渍,油花浮出水面本县一看便知分晓!”矮子无言可答,只好交待偷钱经过,将偷来的钱如数交出。最后王绍南把他责打三十大板,作为镇戒,并叫刚才交钱的群众每人领回一文钱。这时,大家恍然大悟,称赞王绍南是明察秋毫的父母官。(摘自《闽郡南案五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