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声洞: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内容更新时间:2010-04-16 12:31:29来源:闽侯乡音报

方声洞九彩巷故居

方声洞(1886-1911) 字子明,侯官(今福州市)人,祖居南通方庄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其性格坦率、诚挚,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献身爱国事业的信念。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早期骨干之一。于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英勇就义,时年25岁。
远赴日本求学
方声洞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父亲方芷亭做着营运的生意,时常来往于各地,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十分不满。方声洞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才极好。受父亲的影响,他同样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1902年,方声洞为追求救国图存之道,东渡日本留学,进入京城陆军学校读书。他在学校里,一方面刻苦学习,一方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次年,沙俄侵犯我国边境,妄图霸占我国东北。当时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非常愤慨,组织起了“拒俄义勇队”。方声洞得知后,率先带头参加。清政府对这一爱国运动横加压制,强令解散,并令各省督抚严密查辑留学生,肆行迫害。方声洞悲痛欲绝,深恨清政府误国,“逢人便痛论国事”,认为“非颠覆专制政府,吾人必无安枕之日”,并“以此自勉勉人”。并经常登台演讲,声泪交加,“闻者莫不感奋”。
方声洞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父亲方芷亭做着营运的生意,时常来往于各地,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十分不满。方声洞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才极好。受父亲的影响,他同样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1902年,方声洞为追求救国图存之道,东渡日本留学,进入京城陆军学校读书。他在学校里,一方面刻苦学习,一方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次年,沙俄侵犯我国边境,妄图霸占我国东北。当时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非常愤慨,组织起了“拒俄义勇队”。方声洞得知后,率先带头参加。清政府对这一爱国运动横加压制,强令解散,并令各省督抚严密查辑留学生,肆行迫害。方声洞悲痛欲绝,深恨清政府误国,“逢人便痛论国事”,认为“非颠覆专制政府,吾人必无安枕之日”,并“以此自勉勉人”。并经常登台演讲,声泪交加,“闻者莫不感奋”。
参加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方声洞和他的哥哥方声涛、姐姐方君瑛以及嫂嫂等一同加入同盟会,成为了同盟会的第一批会员。
但没多久,方声洞便因母亲病逝回到福建。在国内待了一段时间,方声洞深深感到清政府的无能且已病入膏肓,新中国的革命势在必行。才回国一年的方声洞决定再赴日本,继续学习军事。但这时,清政府为了禁止人民起来革命,竟然商请日政府,“凡自费者不能学陆军”。这让方声洞大失所望,既然不能学习军事,那也要学到一技之长,这样才可为国家作出贡献。于是方声洞考入千叶医专学校。
方声洞在千叶医专学校时,学习成绩优秀,同时还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成为组织联络人,并参加秘密运送军火等。由于方声洞的才干出众,同学们非常信任他,选他为中国留学生代表,任福建同乡会议事部长、归国代表、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
1908年暑假方声洞回国探亲期间,在汉口与王颖结婚。10天后,方声洞与王相偕东渡日本,同攻医学。他和妻子共同憧憬着有朝一日能用医学造福国人。决心将来学成回国,“自办医院,专为贫苦产妇”服务。在方声洞的影响下,王颖也加入了同盟会。
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方声洞和他的哥哥方声涛、姐姐方君瑛以及嫂嫂等一同加入同盟会,成为了同盟会的第一批会员。
但没多久,方声洞便因母亲病逝回到福建。在国内待了一段时间,方声洞深深感到清政府的无能且已病入膏肓,新中国的革命势在必行。才回国一年的方声洞决定再赴日本,继续学习军事。但这时,清政府为了禁止人民起来革命,竟然商请日政府,“凡自费者不能学陆军”。这让方声洞大失所望,既然不能学习军事,那也要学到一技之长,这样才可为国家作出贡献。于是方声洞考入千叶医专学校。
方声洞在千叶医专学校时,学习成绩优秀,同时还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成为组织联络人,并参加秘密运送军火等。由于方声洞的才干出众,同学们非常信任他,选他为中国留学生代表,任福建同乡会议事部长、归国代表、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
1908年暑假方声洞回国探亲期间,在汉口与王颖结婚。10天后,方声洞与王相偕东渡日本,同攻医学。他和妻子共同憧憬着有朝一日能用医学造福国人。决心将来学成回国,“自办医院,专为贫苦产妇”服务。在方声洞的影响下,王颖也加入了同盟会。
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
1911年初,孙中山准备举行广州起义。本来方声洞想立即归国参加,但是同为福建籍的几个革命党人认为此次起义凶险未占,方声洞年轻且新婚,强留方声洞在东京继续革命工作。为此方声洞十分激动:“诸君不许吾同死耶,是焉置我也。我虽不才,习医数载,颇自信有得,义师起,军医必不可缺,则吾于此,亦有微长,且吾愿为国捐驱久矣。今有死所,奈何阻我去?况事败诸君尽死,我能独生耶?留我奚意?”大家只得反复劝说,希望保留下他这颗革命的种子,同时以东京这边的革命任务需要为由,把方声洞强留下来。
留在日本的方声洞天天关注香港传来的准备起义的消息,为了革命事业,方声洞不惜牺牲功课,日夜奔忙,寻找回国参加起义的机会。方声洞曾写信给朋友说:“警电纷至,中国亡在旦夕,所希望者,吾党此举耳,不幸而败,精锐随尽,元气大伤,吾党必久不能振,中国因之而亡。然则此举非特关吾党盛衰,是直系中国存亡也,吾安忍重为洋奴哉。”
1911年3月中旬,方声洞接到组织传令,起义发动在即,但军火不足,需要马上秘密运送一批军火回国。方声洞立即争取到这个任务,回国参加起义。3月31日,方声洞离开日本,秘密回国。
4月26日,方声洞经香港抵达广州。起义前夕,他写下了两封绝命书,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夫男儿在世,当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在给妻子的信里又说:“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以尽国民之责任……刻吾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亦可以无憾矣。”
27日起义爆发,方声洞奋勇当先,在黄兴的带领下冲进总督府。不见总督张鸣崎,便转攻督练公所,在双门底“孤身被围,容无惧色,犹挥弹突击,计杀哨弁兵勇共20余人。背面、身中弹,血流遍体而气不衰,弹尽力竭而死。”事后黄兴向党内报告起义经过,特别盛赞他“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方声洞这时才25岁,他的遗体事后安葬于黄花岗,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本报记者 曾致远)
1911年初,孙中山准备举行广州起义。本来方声洞想立即归国参加,但是同为福建籍的几个革命党人认为此次起义凶险未占,方声洞年轻且新婚,强留方声洞在东京继续革命工作。为此方声洞十分激动:“诸君不许吾同死耶,是焉置我也。我虽不才,习医数载,颇自信有得,义师起,军医必不可缺,则吾于此,亦有微长,且吾愿为国捐驱久矣。今有死所,奈何阻我去?况事败诸君尽死,我能独生耶?留我奚意?”大家只得反复劝说,希望保留下他这颗革命的种子,同时以东京这边的革命任务需要为由,把方声洞强留下来。
留在日本的方声洞天天关注香港传来的准备起义的消息,为了革命事业,方声洞不惜牺牲功课,日夜奔忙,寻找回国参加起义的机会。方声洞曾写信给朋友说:“警电纷至,中国亡在旦夕,所希望者,吾党此举耳,不幸而败,精锐随尽,元气大伤,吾党必久不能振,中国因之而亡。然则此举非特关吾党盛衰,是直系中国存亡也,吾安忍重为洋奴哉。”
1911年3月中旬,方声洞接到组织传令,起义发动在即,但军火不足,需要马上秘密运送一批军火回国。方声洞立即争取到这个任务,回国参加起义。3月31日,方声洞离开日本,秘密回国。
4月26日,方声洞经香港抵达广州。起义前夕,他写下了两封绝命书,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夫男儿在世,当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在给妻子的信里又说:“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以尽国民之责任……刻吾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亦可以无憾矣。”
27日起义爆发,方声洞奋勇当先,在黄兴的带领下冲进总督府。不见总督张鸣崎,便转攻督练公所,在双门底“孤身被围,容无惧色,犹挥弹突击,计杀哨弁兵勇共20余人。背面、身中弹,血流遍体而气不衰,弹尽力竭而死。”事后黄兴向党内报告起义经过,特别盛赞他“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方声洞这时才25岁,他的遗体事后安葬于黄花岗,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本报记者 曾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