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与队歌代代传扬
内容更新时间:2010-04-09 16:16:51来源:闽侯乡音报
六一儿童节将至,勾起我的童年记忆。犹记得,当年母校举行少先队活动日,同学们聆听校外辅导员(驻军叔叔)向我们讲述“英雄小八路”故事。那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一支英雄战斗集体,“小八路”事迹谱写了一首时代赞歌。英雄小八路成为祖国少年儿童的一面先进旗帜。
“英雄小八路”在战火中诞生
1958年,在我省厦门与(时年为台海警区的)金门海峡,发生战事,两岸对峙,炮火纷飞,硝烟弥漫。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打击蒋军嚣张气焰,在党中央、毛主席部署下,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奋起炮击金门。面对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军在沿海地区展开备战工作。厦门市何厝小学(现为禾山区第四中心小学)号召全校师生支援前线工作。何厝小学有何明全、黄网友、何亚美、黄水发、黄友春、何大年、何佳汝、何亚朱、郭胜源、林淑月、何星赞、何锦治、黄火旺13位红领巾,他们在队长何明全,副队长黄水发同学带领下,组成一支支前活动小组。他们在极其危险的艰苦条件下,一边坚持学习,一边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在前沿阵地,协助我参(炮)战部队做了许多好事,这群孩子当年最大的16岁,最小的年仅12岁,年龄虽少志气高,他们继承先辈爱祖国,不怕困难,顽强学习的光荣传统,用弱小的双肩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职责,谱写了一首英雄之歌,被人们传为佳话。
当年厦门一带经常遭受美蒋飞机骚扰空袭,一幕幕令人恐慌的战争场面,没有吓住这群孩子。1958年8月22日晚上,广播喇叭里突然响起紧急疏散的通知, 8个男同学和5个女同学却躲藏树上、桌子柜底神秘留了下来,帮助解放军送茶水,洗军衣、修路、擦炮弹、接电线……他们经常穿梭在通往战地指挥所那弯弯曲曲的线路上,跳跃过一个个弹坑,发现断头及时修接好被炸的电话线路,接线一旦碰到通话,线中带电便刺痛得手直发麻,也不叫一声,舍身协同通信兵战士保护好战斗指挥员的通讯耳朵,即便在炮战最激烈的日子里,他们都出色完成通信联络工作,为顺利开展支前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事迹搬上银幕 成为队歌发祥史
何厝小学少先队员帮助解放军做好事的事迹很快被媒体报道,部队连首长把孩子们支前活动情况向上级一一作了汇报,师首长说:“他们就像当年的小八路!”厦门市团委高度重视,认为13名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艰苦奋斗精神值得发扬,决定授 “英雄小八路”称号勉励13名学生。13名红领巾又被团市委授予“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福建前线部队特送一面“小英雄志气高、巩固国防逞英豪”的锦旗。1958年10月,何大年、何亚猪、何佳汝三位代表“英雄小八路”晋京出席全国第二次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接见。黄友春参军后,当选团中央第十届候补委员。
1960年春,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王添成老师以他们原型事迹编写成五幕话剧本。上海戏剧学院作家陈耘教授整合写成八场话剧《英雄小八路》。于6月1日,上海戏剧学院组织在福州公演,同年10月,上海剧作家周郁辉,将话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1961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开拍成电影。影片中响亮悦耳的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由主创人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王添成老师率先在厦门师生中传唱,歌声唱响全国大江南北,激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1978年10月27日,共青团中央召开第10届一次全委会,正式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歌。
2009年10月13日,为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新创作大型现代儿童音乐剧《飞扬的队歌》在厦门首演。省、市委领导亲切接见10位少年“英雄小八路”和70多名参加演出的少先队员。前不久,厦门市关工委已正式向团中央、全国关工委申报,拟将展现“英雄小八路”新姿纪念馆,提升为全国体验教育基地之一。(■ 林依光)
1958年,在我省厦门与(时年为台海警区的)金门海峡,发生战事,两岸对峙,炮火纷飞,硝烟弥漫。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打击蒋军嚣张气焰,在党中央、毛主席部署下,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奋起炮击金门。面对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军在沿海地区展开备战工作。厦门市何厝小学(现为禾山区第四中心小学)号召全校师生支援前线工作。何厝小学有何明全、黄网友、何亚美、黄水发、黄友春、何大年、何佳汝、何亚朱、郭胜源、林淑月、何星赞、何锦治、黄火旺13位红领巾,他们在队长何明全,副队长黄水发同学带领下,组成一支支前活动小组。他们在极其危险的艰苦条件下,一边坚持学习,一边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在前沿阵地,协助我参(炮)战部队做了许多好事,这群孩子当年最大的16岁,最小的年仅12岁,年龄虽少志气高,他们继承先辈爱祖国,不怕困难,顽强学习的光荣传统,用弱小的双肩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职责,谱写了一首英雄之歌,被人们传为佳话。
当年厦门一带经常遭受美蒋飞机骚扰空袭,一幕幕令人恐慌的战争场面,没有吓住这群孩子。1958年8月22日晚上,广播喇叭里突然响起紧急疏散的通知, 8个男同学和5个女同学却躲藏树上、桌子柜底神秘留了下来,帮助解放军送茶水,洗军衣、修路、擦炮弹、接电线……他们经常穿梭在通往战地指挥所那弯弯曲曲的线路上,跳跃过一个个弹坑,发现断头及时修接好被炸的电话线路,接线一旦碰到通话,线中带电便刺痛得手直发麻,也不叫一声,舍身协同通信兵战士保护好战斗指挥员的通讯耳朵,即便在炮战最激烈的日子里,他们都出色完成通信联络工作,为顺利开展支前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事迹搬上银幕 成为队歌发祥史
何厝小学少先队员帮助解放军做好事的事迹很快被媒体报道,部队连首长把孩子们支前活动情况向上级一一作了汇报,师首长说:“他们就像当年的小八路!”厦门市团委高度重视,认为13名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艰苦奋斗精神值得发扬,决定授 “英雄小八路”称号勉励13名学生。13名红领巾又被团市委授予“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福建前线部队特送一面“小英雄志气高、巩固国防逞英豪”的锦旗。1958年10月,何大年、何亚猪、何佳汝三位代表“英雄小八路”晋京出席全国第二次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接见。黄友春参军后,当选团中央第十届候补委员。
1960年春,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王添成老师以他们原型事迹编写成五幕话剧本。上海戏剧学院作家陈耘教授整合写成八场话剧《英雄小八路》。于6月1日,上海戏剧学院组织在福州公演,同年10月,上海剧作家周郁辉,将话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1961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开拍成电影。影片中响亮悦耳的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由主创人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王添成老师率先在厦门师生中传唱,歌声唱响全国大江南北,激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1978年10月27日,共青团中央召开第10届一次全委会,正式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歌。
2009年10月13日,为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新创作大型现代儿童音乐剧《飞扬的队歌》在厦门首演。省、市委领导亲切接见10位少年“英雄小八路”和70多名参加演出的少先队员。前不久,厦门市关工委已正式向团中央、全国关工委申报,拟将展现“英雄小八路”新姿纪念馆,提升为全国体验教育基地之一。(■ 林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