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接福纳吉祥
内容更新时间:2010-01-16 10:33:52来源:闽侯乡音报
恭迎满院春风至,贺纳盈门福运来。新春佳期节将至,象征吉祥、平安的“福” 字和典雅优美的春联佳句,成了人们的首选。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城市或者乡村,都以此来表达一个共同的心愿,都以此来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这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在新春佳节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活跃的一个汉字就是“福”字。家家户户都选上一幅以红色衬底象征吉祥如意的精彩春联,再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等,贴上大大小小和不同写法的“福”字,如此门前焕然一新,热热闹闹,皆大欢喜。亲朋好友之间互赠春联,也准要带上一个“福”字,赠“福”字者叫“赐福”“祝福”,受“福”字人叫“纳福”“迎福”“接福”。真是:“大地迎春春满户,人间接福福盈门”。
新春之始,人人希望有福气,有福运,打开福门,福星高照,福至心灵,福纳百祥,福惠双修。家家把“福”字贴在大门上,也象征着有“福”,“幸福”,有“福气”、有“福运”。但人们在贴“福”字的时候,还看到许多倒贴的“福”字,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也出现倒贴的大“福”字。究竟这“福”字该正贴还是倒贴?有不少人以为“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福到”,此举还有相传的典故。中国民俗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门上的“福”字不宜倒贴。他认为,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像时下这样,把大门上的“福”字颠倒过来,则必头重脚轻、不恭不正、有点滑稽,有悖于中国“门文化”与“年文化”的精神。
笔者从不倒贴“福”字。因传说中倒贴“福”字是因没文化不识字的人所为,甚至还险些引来杀身之祸,后因以将错就错以谐音 “福到”作为“口彩”,但毕竟是真错在先,当今没有谁会因不认识“福”字而将其倒贴。所以按常理,“福”字还是正贴的好。当然,“福”字无论正贴倒贴,勿必强加于人,主要看“福”主人的心情和用意,怎么顺就怎么贴,不管说法如何,祈求喜庆吉利、福运到来总是人们的初衷,特别是有些已成习俗的东西还是随风就俗吧。
说到“福”字不能不提到康熙皇帝写的“天下第一福”。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烁古今的“长寿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长而瘦,音谐“寿”,民间称之为“长寿之福”。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喻为鸿福无边、无疆之福。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喻“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之意。御笔岂可倒置,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个不可倒挂的“福”字。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上,即已有不同结构的“福”字。尔后随着古籀、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出现,“福”字书法越来越多,越来越艺术化,如书法《百福图》、《千福图》、篆刻《百福印》则集中了“福”字的各种写法,字体造型稳重、均齐、端庄,极有意趣和韵味,让人美不胜收。 “福”字不仅是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物品,而且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及各种变化。同时也形容各种福运一齐来到,书法家们以书法作品的形式把各种福气、福运送给百姓,送给勤劳善良的人们。
春风春雨春千里,福运福人福百祥。春节贴“福”,给人们带来的是欢乐与喜庆、平安和吉祥、和谐与美德 、长寿 与康宁、兴旺和富有。让我们共同祈祷和祝福:在新的一年里,祖国有福,百姓有福,家家有福运,处处有福音,人人有福气,户户有福缘。愿以下几幅带“福”字的春联也能给父老乡亲们带来“福运”“福气”:
“百姓三春臻百福,千家万户纳千祥。”“新岁千祥临富第,阳春百福入高门。”“春来福至千祥至,人顺家兴百业兴。”
“福随福运年年到,财伴财神岁岁来。”“福临天下览千业,春到人间贺百祥。”“人伴春风臻百福,财随祥运入千家。”
“四季平安皆福气,一生顺畅尽春风。”“九域祥光常入驻,百川福水不停流。”“福临天下皆为喜,春到人间尽是情。”
“一生如意且为乐, 四季平安才是福。”“人间福满吟千曲,海内茶香唱百祥。”“春风入户财源旺, 瑞气盈门福运长。”(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