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帝师陈宝琛
内容更新时间:2010-01-04 09:45:34来源:闽侯乡音报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又号听水老人、沧趣老人。闽县螺洲人(今福州)。清同治七年进士,官至太保,任宣统(傅仪)太傅。秉性耿直,诤言善谏。与张佩纶、黄体芳和宝廷合称“清流四谏”。善书,似黄庭坚,瘦硬遒劲。工画松,喜藏古印。著有《沧趣楼诗集》、《陈文忠公奏议》等留世。
螺洲出生 末代帝师
陈宝琛出生名门,螺江陈氏累代簪缨,乃闽侯有名望族。陈宝琛自幼好学,聪慧过人,十三岁便中了秀才,十八岁中举,二十一岁登科进士,即选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因其文才出众,于光绪元年进入翰林院任侍讲官,即为掌典领奏章,勘对公文。同时兼任日讲官和起居注官,即为皇帝讲解经书,并负责记注皇帝的言行,与光绪皇帝十分亲近。这时,陈宝琛年仅三十二岁。光绪八年,官职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宣统三年,派毓庆官侍读,从此开始成为宣统(溥仪)皇帝的师傅,赐紫禁城骑马。当时紫禁城的规矩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赐陈宝琛不下马,其地位可见一斑,世人皆称之为 “帝师”。
诤言善谏 一心为国
陈宝琛的曾祖父就是有名清官陈若霖。陈宝琛不但继承了其祖父清廉的秉性,而且刚正不阿,诤言善谏。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和侍郎宝廷合称“清流四谏”。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欲枉杀无辜值班护军,陈宝琛在慈禧太后盛怒之下,犯颜直谏,保住了护军一命。从此陈宝琛“清谏”之名广为人知。但是正因陈宝琛直言不讳,不得慈禧欢心,注定了陈宝琛仕途的坎坷。
光绪十年,陈宝琛上“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并具体提出筹饷、选将、练兵、简器这四个方面,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再次捅到了慈禧的痛处。后来慈禧借口陈宝琛力荐的唐炯、徐廷旭两人兵败,直接让他罢官还乡。
光绪三十一年,光禄寺卿张亨嘉等乡贤发起设立福建铁路公司,陈宝琛出任总理。次年,他远渡南洋筹款,募得170万余银元,后来建起了福建的第一条铁路“漳厦线”(厦门嵩屿至漳州江东桥)。
宣统元年,陈宝琛奉召再次出任总理礼学馆事宜,并为戊戌变法而被慈禧太后杀害的“六君子”平反昭雪。可无论陈宝琛如何努力,清朝已经是病入膏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建立,而后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24年,冯玉祥的部队打进北京,溥仪逃离紫禁城,陈宝琛只好跟随溥仪到了天津。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整个东北地区。第二年,溥仪由一群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簇拥着到达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力劝无效的陈宝琛从此与溥仪分道扬镳,旅居平、津一带。后于民国二十四年在北京病逝,享年八十八岁。
陈宝琛曾在他的第二首落花诗中写道:“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其中“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更体现出他当时的伤心绝望。所谓落花委蜕,却大难往生净土,纵使尘心未灭,亦难以往生。而且当落花飘零的时候,经过昨日繁华歌舞之地,可如今人去楼空,更加伤心。
陈宝琛的曾祖父就是有名清官陈若霖。陈宝琛不但继承了其祖父清廉的秉性,而且刚正不阿,诤言善谏。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和侍郎宝廷合称“清流四谏”。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欲枉杀无辜值班护军,陈宝琛在慈禧太后盛怒之下,犯颜直谏,保住了护军一命。从此陈宝琛“清谏”之名广为人知。但是正因陈宝琛直言不讳,不得慈禧欢心,注定了陈宝琛仕途的坎坷。
光绪十年,陈宝琛上“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并具体提出筹饷、选将、练兵、简器这四个方面,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再次捅到了慈禧的痛处。后来慈禧借口陈宝琛力荐的唐炯、徐廷旭两人兵败,直接让他罢官还乡。
光绪三十一年,光禄寺卿张亨嘉等乡贤发起设立福建铁路公司,陈宝琛出任总理。次年,他远渡南洋筹款,募得170万余银元,后来建起了福建的第一条铁路“漳厦线”(厦门嵩屿至漳州江东桥)。
宣统元年,陈宝琛奉召再次出任总理礼学馆事宜,并为戊戌变法而被慈禧太后杀害的“六君子”平反昭雪。可无论陈宝琛如何努力,清朝已经是病入膏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建立,而后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24年,冯玉祥的部队打进北京,溥仪逃离紫禁城,陈宝琛只好跟随溥仪到了天津。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整个东北地区。第二年,溥仪由一群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簇拥着到达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力劝无效的陈宝琛从此与溥仪分道扬镳,旅居平、津一带。后于民国二十四年在北京病逝,享年八十八岁。
陈宝琛曾在他的第二首落花诗中写道:“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其中“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更体现出他当时的伤心绝望。所谓落花委蜕,却大难往生净土,纵使尘心未灭,亦难以往生。而且当落花飘零的时候,经过昨日繁华歌舞之地,可如今人去楼空,更加伤心。
书画大家 收藏大家
陈宝琛善于书法,却又自成一体。陈宝琛书法主承欧柳,上溯二王,下取宋意,学黄庭坚,瘦硬遒劲,但师古而不拘于古。正、行书结体瘦硬,法度严谨,篇章分明,以险化板,以奇出新,形成了瘦长秀逸、冷峻遒劲的艺术风格。具体地说,险劲与结体严密取法欧阳询,刚健含婀娜与柳公神似,点划沉蓄畅快,结构舒展大度如山谷。修神而离迹,故能独树一帜。后人评陈宝琛“书法直追汉唐,海内之士,以得片纸只字为荣”。
陈宝琛不仅书法是一绝,还专攻画松,另外也是一个大收藏家。陈宝琛闲居福州时建起“赐书楼”和“还读楼”,专门收藏民间搜罗来的善本、珍本。史料记载,陈宝琛故居中藏书的数量多达10余万册,“清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冠于全闽”。除此之外,金石、字画和古玩,特别是古印简直是汗牛充栋。
陈宝琛善于书法,却又自成一体。陈宝琛书法主承欧柳,上溯二王,下取宋意,学黄庭坚,瘦硬遒劲,但师古而不拘于古。正、行书结体瘦硬,法度严谨,篇章分明,以险化板,以奇出新,形成了瘦长秀逸、冷峻遒劲的艺术风格。具体地说,险劲与结体严密取法欧阳询,刚健含婀娜与柳公神似,点划沉蓄畅快,结构舒展大度如山谷。修神而离迹,故能独树一帜。后人评陈宝琛“书法直追汉唐,海内之士,以得片纸只字为荣”。
陈宝琛不仅书法是一绝,还专攻画松,另外也是一个大收藏家。陈宝琛闲居福州时建起“赐书楼”和“还读楼”,专门收藏民间搜罗来的善本、珍本。史料记载,陈宝琛故居中藏书的数量多达10余万册,“清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冠于全闽”。除此之外,金石、字画和古玩,特别是古印简直是汗牛充栋。
重视教育 创办师大
陈宝琛罢官闲居福州后很重视教育,于光绪二十一年出任鳌峰书院山长,以“培人才,广教育”为职志,又曾倡设东文学堂、政法学堂和商业学堂等。主持福建高等学堂时,派法、政、农等科学生留学日本。并于1907年,陈宝琛创办了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等几经调整合并为福建师范学院,并于1972年正式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记者 曾致远)
陈宝琛罢官闲居福州后很重视教育,于光绪二十一年出任鳌峰书院山长,以“培人才,广教育”为职志,又曾倡设东文学堂、政法学堂和商业学堂等。主持福建高等学堂时,派法、政、农等科学生留学日本。并于1907年,陈宝琛创办了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等几经调整合并为福建师范学院,并于1972年正式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记者 曾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