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闽侯张氏
内容更新时间:2009-10-23 15:14:26来源:闽侯乡音报
黄帝与蚩尤之战,在中国的史书中被精彩地记载着。据说这两位部落首脑间的鏖战打得难分谁胜谁负的时候,有一位天文爱好者在观天象时发现了形状似弓的弧星,便依此制造出弓矢,帮助黄帝消灭蚩尤而“一统天下”。这人名挥、姓姬,是黄帝的妃子彤鱼氏所生的长子,也是黄帝的第五个儿子。
打了胜仗的黄帝春风得意之余,高兴地给挥封官封地,并特别赐给挥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姓“长弓”( 张)。这是张姓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的一个最遥远并被多数人所接受之说。
挥的子孙繁衍不衰。自史前至西周,他们在清河一带的古冀州,聚族而居,生活得有滋有味,后来清河便成为了张氏的堂号。到了春秋战国,张氏则世居韩国(今河南中部和山西南部),三代曾出了4位相爷。汉代以后,张氏开始迈开南迁的步履。扶老携幼、走走停停的一路艰辛,反而锻就了张氏族群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成就了许多名门望族。直至唐贞观时期,张姓郡望就有清河郡、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县)、南阳郡、梁国郡、沛国郡、吴郡等7个。
在闽侯境内现有154个姓氏,其中张姓是一大姓氏。在闽侯的张氏多为“凤池张”,属于“清河张”支系。始祖张睦是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末随闽王王审知入闽。这位张睦辅佐王审知,驾驭商贾,守藩二十九年,对唐末五代福建贸易发展贡献卓著,深受闽人敬仰。他的官邸建在福城凤池坊(今鼓楼区仙塔街城守前路24号),他的子孙后裔就以“凤池”为堂号。世事更迭,张睦的子孙同许许多多人一样,在动荡的岁月里,不自觉地有序有规律地向周边地区包括闽侯一地迁移发展,繁衍生息。
今天闽侯的张姓主要有泽苗、田垱、 大洋、新见、文山岗、山东等六大支系,分布境内15个乡镇。泽苗张氏主要分布于南通、南屿、上街、闽江、青口等乡镇;田垱张氏主要分布于洋里、大湖、白沙、鸿尾、荆溪等乡镇;大洋张氏主要分布于竹岐、鸿尾等乡镇;新见张氏主要分布于洋里、小箬等乡镇;文山岗张氏主要分布于廷坪、大湖等乡镇;山东张氏主要分布于大湖、廷坪、白沙、鸿尾等乡镇。此外,闽侯张氏宗亲还分布全国及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世界各地。
全县张姓人口初步统计近5万人,六大支系发祥人口也均在3000人以上。属“凤池张氏”支系的泽苗、田垱、新见、文山岗人口约43000余人,占全县张姓人口的90%多。其中泽苗凤池张氏的人口约17000余人,居全县张姓人口的首位。泽苗张氏居于泽江两岸。泽江之水源于永泰大樟溪,江河交错,湖泊沼泽众多,后垦殖为良田,先人取沼泽之地而植禾苗之意,而得名“泽苗”。经过九百余年繁衍生息,已传三十七代,凤池四十 一世。泽苗张氏子孙足迹遍及海内外,仅台湾一地即逾百余户。泽苗张氏宗亲各地还建有宗祠,有名的有泽江张氏宗祠。泽江张氏宗祠位于南通镇泽苗村东面,始建于宋代,现总面积2231平方米。祠厅正面高悬唐昭宗卸赐堂号“百忍堂”堂匾。张学良将军的“源共根同”和台湾政要连战“崇德明伦”,蒋纬国“源远流长” 等题匾悬于祠厅之上。
在历史长河中,闽侯张氏瓜瓞绵绵,涌现出许许多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始祖张睦为五代闽国对外贸易功臣,其忠贞良佐,富国裕民之伟绩深得闽人敬仰。在整个科举时期,中进士的闽侯张氏计有10人。如洋里乡田垱 村的张利民,明崇祯年间进士,任安徽桐城知县三年,治行推为天下第一;甘蔗山前村的张淦,清光绪年间进士、辛亥革命后就任南京第一任市长,其政绩操守深得百姓敬重;上街镇厚美村的张元奇,清光绪年十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湖南岳圳知府、奉天锦州知府,曾参与弹劾黑龙江巡抚段芝贵以重金购天津歌妓翠喜,献予贝子载振案 ,颇负盛誉。晚年曾任福州鳌峰书院山长,著书立说。进入近现代,闽侯张氏也是人才蔚起。其中有著名的天文学家张钰哲,在天文学史研究、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推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要成果。1978年8月出版《国际小行星通报》公布,将新编2051号小行星定名为“张”,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如今闽侯张氏宗亲足迹遍布海内外,他们秉承先贤的精神,为国为乡作积极贡献。
姓氏在我国或家族的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演变中,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形式,是家族的一种称号或标志。2006年12月20日,闽侯县张氏文化研究会在甘蔗街道山前祠堂成立,这是闽侯县成立的第一个研究姓氏文化的民间组织,对推动闽侯姓氏文化研究起了积极作用。(曾小榕)
打了胜仗的黄帝春风得意之余,高兴地给挥封官封地,并特别赐给挥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姓“长弓”( 张)。这是张姓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的一个最遥远并被多数人所接受之说。
挥的子孙繁衍不衰。自史前至西周,他们在清河一带的古冀州,聚族而居,生活得有滋有味,后来清河便成为了张氏的堂号。到了春秋战国,张氏则世居韩国(今河南中部和山西南部),三代曾出了4位相爷。汉代以后,张氏开始迈开南迁的步履。扶老携幼、走走停停的一路艰辛,反而锻就了张氏族群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成就了许多名门望族。直至唐贞观时期,张姓郡望就有清河郡、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县)、南阳郡、梁国郡、沛国郡、吴郡等7个。
在闽侯境内现有154个姓氏,其中张姓是一大姓氏。在闽侯的张氏多为“凤池张”,属于“清河张”支系。始祖张睦是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末随闽王王审知入闽。这位张睦辅佐王审知,驾驭商贾,守藩二十九年,对唐末五代福建贸易发展贡献卓著,深受闽人敬仰。他的官邸建在福城凤池坊(今鼓楼区仙塔街城守前路24号),他的子孙后裔就以“凤池”为堂号。世事更迭,张睦的子孙同许许多多人一样,在动荡的岁月里,不自觉地有序有规律地向周边地区包括闽侯一地迁移发展,繁衍生息。
今天闽侯的张姓主要有泽苗、田垱、 大洋、新见、文山岗、山东等六大支系,分布境内15个乡镇。泽苗张氏主要分布于南通、南屿、上街、闽江、青口等乡镇;田垱张氏主要分布于洋里、大湖、白沙、鸿尾、荆溪等乡镇;大洋张氏主要分布于竹岐、鸿尾等乡镇;新见张氏主要分布于洋里、小箬等乡镇;文山岗张氏主要分布于廷坪、大湖等乡镇;山东张氏主要分布于大湖、廷坪、白沙、鸿尾等乡镇。此外,闽侯张氏宗亲还分布全国及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世界各地。
全县张姓人口初步统计近5万人,六大支系发祥人口也均在3000人以上。属“凤池张氏”支系的泽苗、田垱、新见、文山岗人口约43000余人,占全县张姓人口的90%多。其中泽苗凤池张氏的人口约17000余人,居全县张姓人口的首位。泽苗张氏居于泽江两岸。泽江之水源于永泰大樟溪,江河交错,湖泊沼泽众多,后垦殖为良田,先人取沼泽之地而植禾苗之意,而得名“泽苗”。经过九百余年繁衍生息,已传三十七代,凤池四十 一世。泽苗张氏子孙足迹遍及海内外,仅台湾一地即逾百余户。泽苗张氏宗亲各地还建有宗祠,有名的有泽江张氏宗祠。泽江张氏宗祠位于南通镇泽苗村东面,始建于宋代,现总面积2231平方米。祠厅正面高悬唐昭宗卸赐堂号“百忍堂”堂匾。张学良将军的“源共根同”和台湾政要连战“崇德明伦”,蒋纬国“源远流长” 等题匾悬于祠厅之上。
在历史长河中,闽侯张氏瓜瓞绵绵,涌现出许许多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始祖张睦为五代闽国对外贸易功臣,其忠贞良佐,富国裕民之伟绩深得闽人敬仰。在整个科举时期,中进士的闽侯张氏计有10人。如洋里乡田垱 村的张利民,明崇祯年间进士,任安徽桐城知县三年,治行推为天下第一;甘蔗山前村的张淦,清光绪年间进士、辛亥革命后就任南京第一任市长,其政绩操守深得百姓敬重;上街镇厚美村的张元奇,清光绪年十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湖南岳圳知府、奉天锦州知府,曾参与弹劾黑龙江巡抚段芝贵以重金购天津歌妓翠喜,献予贝子载振案 ,颇负盛誉。晚年曾任福州鳌峰书院山长,著书立说。进入近现代,闽侯张氏也是人才蔚起。其中有著名的天文学家张钰哲,在天文学史研究、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推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要成果。1978年8月出版《国际小行星通报》公布,将新编2051号小行星定名为“张”,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如今闽侯张氏宗亲足迹遍布海内外,他们秉承先贤的精神,为国为乡作积极贡献。
姓氏在我国或家族的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演变中,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形式,是家族的一种称号或标志。2006年12月20日,闽侯县张氏文化研究会在甘蔗街道山前祠堂成立,这是闽侯县成立的第一个研究姓氏文化的民间组织,对推动闽侯姓氏文化研究起了积极作用。(曾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