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屿孝子黄淮墓再现“闭嘴龙”
内容更新时间:2009-10-19 09:42:41来源:闽侯乡音报

憨厚可掬的石狮。

明代黄淮孝子墓。


南屿明代黄淮孝子墓【左图】鱼龙状石雕和宁德上金贝村古墓【右图】的“闭嘴龙”出现惊人的相似。
近日,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在南屿镇发现明代孝子黄淮墓,并且在墓前二摆手处,发现了与宁德上金贝村古墓相同的“闭嘴龙”纹饰。据我县专家考证,这种鱼龙状石雕在我县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如福州郊区明代抗倭英雄张经墓、明代尚书林瀚墓;闽侯境内明代“九条金带之一”陈达墓,明代两淮转运使司林应雷墓等都是如此,说明鱼龙状雕刻与墓亭等特征并不是皇家陵寝的专利。
此次发现的这座明代孝子黄淮墓,位于南屿镇新联村岭东九梁山东南面的山顶上。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墓呈八卦形,构造讲究,有三级墓埕,墓前三摆手,一摆手平檐,二摆手雕饰鱼龙状石雕,三摆手雕饰座狮。下为如意龟趺供桌,上为墓亭,亭四柱三间,进深一间,柱梁枋用青石雕琢,亭檐及墓后围为花岗岩,方状连柱础石柱。它的墓志铭碑文已失,碑额现藏县博物馆。
据县博物馆馆长曾江介绍,黄淮(字文会)是南屿镇新联村岭东人,从小秉性忠厚,孝敬父母,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史料中记载有很多关于他事亲至孝的故事:有一次,他的父亲松庵公,生了病很想吃鲤鱼,而那时正是严寒季节,没有人去江上捕鱼,所以黄淮只好亲自到江边,操起渔网捕捞。由于不熟悉捕捞技术,打捞了好几天,全身酸痛,可一条鱼也没有捕到。可能他的孝心感动了老天,一天清晨,忽然有五尾鲤鱼先后跃入网内,黄淮高兴极了,连忙拿回家烹煮好,端去孝敬正在患病的老父亲。这个故事,堪与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相媲美。后来,他的父亲病逝,黄淮伤心不已。虽然父亲的墓就在离自家路程不到2~3公里的地方,但是他还是在墓旁搭盖草棚,陪伴父亲,守孝三年不归,哭声震荡林谷。
黄淮还是一个乐于帮助穷人的人。明成化乙巳年(1485),家乡遇到大旱灾,黄淮开粮仓救济穷人熬度饥荒。他对宗族之事也乐于奉献,捐钱修建宗祠,雕刻祖宗神像,添置祭器等。十分可贵的是,他还捐出自家田地70亩作为祭田,以供宗祠长期祭祀。明正德中,其族亲等联名上诏,表彰他一家德行。并著有《孝感集》传世。(记 者 曾致远)
此次发现的这座明代孝子黄淮墓,位于南屿镇新联村岭东九梁山东南面的山顶上。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墓呈八卦形,构造讲究,有三级墓埕,墓前三摆手,一摆手平檐,二摆手雕饰鱼龙状石雕,三摆手雕饰座狮。下为如意龟趺供桌,上为墓亭,亭四柱三间,进深一间,柱梁枋用青石雕琢,亭檐及墓后围为花岗岩,方状连柱础石柱。它的墓志铭碑文已失,碑额现藏县博物馆。
据县博物馆馆长曾江介绍,黄淮(字文会)是南屿镇新联村岭东人,从小秉性忠厚,孝敬父母,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史料中记载有很多关于他事亲至孝的故事:有一次,他的父亲松庵公,生了病很想吃鲤鱼,而那时正是严寒季节,没有人去江上捕鱼,所以黄淮只好亲自到江边,操起渔网捕捞。由于不熟悉捕捞技术,打捞了好几天,全身酸痛,可一条鱼也没有捕到。可能他的孝心感动了老天,一天清晨,忽然有五尾鲤鱼先后跃入网内,黄淮高兴极了,连忙拿回家烹煮好,端去孝敬正在患病的老父亲。这个故事,堪与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相媲美。后来,他的父亲病逝,黄淮伤心不已。虽然父亲的墓就在离自家路程不到2~3公里的地方,但是他还是在墓旁搭盖草棚,陪伴父亲,守孝三年不归,哭声震荡林谷。
黄淮还是一个乐于帮助穷人的人。明成化乙巳年(1485),家乡遇到大旱灾,黄淮开粮仓救济穷人熬度饥荒。他对宗族之事也乐于奉献,捐钱修建宗祠,雕刻祖宗神像,添置祭器等。十分可贵的是,他还捐出自家田地70亩作为祭田,以供宗祠长期祭祀。明正德中,其族亲等联名上诏,表彰他一家德行。并著有《孝感集》传世。(记 者 曾致远)